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 一 地 理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30小题,共45分)
2007年2月18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年初一。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近年来,人们利用春节长假外出旅游,其乐融融,增加了春节的文化内涵,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下列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是
2.春节前夕,不少游子回家团聚,导致这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婚姻家庭 C.环境因素 D.政治因素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3~4题。
3.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⑤⑥
4.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⑤⑥
读下面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5~7题。改图
5.上图中的A金字塔可能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④阶段
6.若B金字塔的不对称形状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目前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该地区总人口数增多 B.该地区总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增多
C.该地区就业机会减少 D.该地区社会不稳定性增大
7.目前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国家可能是
A.A和B国 B.B和C国 C.C和D国 D.A和D国
读右面“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高、低、高”阶段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9.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差 B.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C.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
的依赖程度。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 炼铜、啤酒、制鞋
11.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在我国建设电子装配厂主要原因是
A.我国能源丰富 B.我国原料充足
C.我国劳动力丰富 D.我国科技发达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3.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4.关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耕地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B.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广大,所以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很大
C.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D.我国的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
|
15.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正圆形,而是有明显的凹凸。
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16.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17.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
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回答18~19题。
18.该城市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地区 B.东北平原
C.河西走廊 D.珠江三角洲
19.在距该城10千米处经济效益最大的农作物是
A.甘蔗 B.蔬菜
C.花卉 D.水稻
下图为某工厂发展变化示意图,回答20~21题。(图2加物流)
20. 该工厂可能是
A. 集成电路制造厂 B. 家具厂 C. 炼铝厂 D. 乳制品厂
21. 该工厂从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反映了
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B. 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C.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在逐步增强 D. 信息网络的通达性已成为工业布局的决定因素
读“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完成22~24题。
22.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水稻种植业 D.原始迁移农业
23.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A.炼铝工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24.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A.市场距离 B.交通 C.教育水平 D.环境状况
25.右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读右图,完成26~28题。
26.下列属于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的是
A.大连到海南岛旅游-海轮
B.秦皇岛煤炭运到上海-铁路
C.拉萨到广州出席广交会-航空
D.城市送货下乡-铁路
27.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 城镇布局 B. 地形起伏
C. 河流流向 D. 矿产分布
28.不属丁城建港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处海湾地区,风浪较小
B. 位于河流入海口,长年不淤
C. 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D. 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读下图,据此回答29~30题。
29.上图是表示地球相对大小逐步变化示意图,下列和地球相对变小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板块运动 B.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交通运输的发展
30.地球相对变小,产生的影响不可能有
A.利于科学技术的扩散 B.利于跨国界的经济活动
C.中国的国土资源面积变大 D.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相对变大
高 一 地 理
第II卷 综合题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总分 |
得分 |
二、综合题(共5小题,55分)
31、读我国1950年至2000年人口数量变化表,回答问题:(11分)
年份(年) | 1950 | 1955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全国人口(亿) | 5.5 | 6.1 | 6.6 | 7.2 | 8.2 | 9.2 |
年份(年)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
全国人口(亿) | 9.8 | 10.5 | 11.3 | 12.1 | 12.6 |
(1)在下图中画出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
(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每年还要增加一千多万,其原因
是 。
(3)从下表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世界 | 中国 | 美国 | 俄罗斯 |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020 | 775 | 31250 | 2300 |
A 。
B 。
2000年我国每10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人数
大学及以上 | 高中 | 初中 | 小学 | 文盲、半文盲 |
3611 | 11146 | 33961 | 35701 | 870 |
(4)“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表(上表)”说明我国人口的存在问题是
。
1981年我国育龄妇女文化程度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表
文化程度 | 大学 | 高中 | 初中 | 小学 | 文盲、半文盲 |
生育率% | 41.5 | 63.9 | 67.6 | 86.4 | 94.4 |
多胎率% | 1.2 | 3.4 | 9.1 | 26.7 | 40.2 |
(5)读“1981年我国育龄妇女文化程度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表”分析提高人口素质与控制人口数量之
间的辩证关系。
。
(6)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 |
32.读下列某城市用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3分)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判断理由是
。
(2)(2分)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结构及分布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
A.老龄人口比例可能上升 B.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D.人口密度增大
(3)(2分)图中城市在该过程中地理环境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大气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至少
举两例) 、 等。
(4)(2分)下列关于图中郊区地带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蔬菜产量增加 B.政策对农业的影响增大
C.粮食产量上升 D.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5)(2分)该图所示城市位于 (发达、发展中)国家,理由是
。
33.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 ;B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 。
(2)图中C、D二处,分别设置了自来水厂和钢铁厂,请判断是否合理?
C ,D 。
(3)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 ,判断理由是
。
(4)为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污染问题,请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a 。
b 。
c 。
34.下图是“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区)的名称分别是:
A是 带,C是______ _ 带,
E、F是 区, G是______ _区。
⑵C区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 。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区位因素。
⑶影响A农业带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什么?
⑷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农业特点 ( )
A.农业区域专业化 B.农业一体化
C.农业高度机械化 D.农业集约
35、右下图展示一城市由1930年—1992年的发展情况。A 为低级住宅;B为中级住宅区; C为高级住宅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促进该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分)
(2)C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D为该城市的 区,原因是
。(2分)
(4)图中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机械,再加上该地还有不少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建议把部分工厂迁往X地。
①假若你是政府部门首长,为了使市民相信在X地发展新式工业较为有利,你会用什么理由说服市民?(4分)
②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主,不愿把工厂搬迁,为了使政府相信X地并不比现有的工业区好,你会用什么论据说服政府?(3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B | B | A | A | B | C | B | C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C | A | D | B | D | B | D | C | D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C | B | A | C | C | B | B | A | C |
三、综合题(共5小题,55分)
31.(11分)(1)(2分。标对数轴数值1分,画对曲线1分)见下图:
(2)人口基数大 ( 1分)
(3)A我国人均耕地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 ( 1分)
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1分)
(4)文化教育水平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2分)
(5)生育率和多胎率随着育龄妇女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文化程度的高低是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质差,生育率高,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快,教育基金少,受教育程度下降,人口素质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反之,则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既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2分。合理即给分)
(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分)
32.(10分)(1)城市化(1分)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2分) (2)AD(2分。只选对1项得1分,选错项不得分) (3)环境污染加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形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2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可酌情给分) (4)A(1分) (5)发展中(1分) 从1968年——2000年期间城市化速度快(1分)
33.(10分)(1)位于市中心,人员流量大(或市场最优)(1分) 交通便利(或交通最优)(1分) (2)不合理(1分) 不合理(1分) (3)铁路线(1分) 铁路线穿过市区与街道交汇,会带来严重的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2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或两点以上得满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4)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把铁路线外移)等(3分。答对一点得1分,三点或三点以上得满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34.(11分)(1)乳畜业(1分) 玉米(1分) 小麦(1分) 大牧场放牧业(1分) (2)商品谷物农业(1分) 地广人稀;(1分)自然条件优越(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交通发达 ;科技发达;工业发达 。(2分。答出两点以上即可) (3)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2分) (4)A(1分)
35.(13分)(1)交通(1分) (2)位于海滨,风景优美;(1分) 远离工业区和发电厂,环境质量好;(1分)有公路通过,交通方便。(1分) (3)中心商务区 (1分)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可以接近最大消费人群(2分) (4)①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X地有新建公路,交通便利; 环境清洁。(3分。答出3点以上即可) ②X地远离河流和铁路线;仅靠公路满足不了工业生产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工业用水紧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对下风向的新市镇有污染。(3分。答出3点以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