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试题

2014-5-11 0:34:26下载本试卷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星球,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星球。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基本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足的水分           B.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D.地球常遭小行星撞击

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4.在“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活动最多的年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多,使得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B.太阳发生的超强磁暴,可能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讯

D.太阳风到达地球时,轰击高层大气,使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D四地,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A.A   B.B      

C.C   D.D

6.图中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

A.A       B.B       C.C       D.D

7.当北京时间为12点整时,杭州六和塔的塔影大约指向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

8.读图,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图中阴影表示夜晚)


A.北极  纽 约 基 多 东 京   B.南极 悉 尼 洛杉机 墨西哥 

C.北极  莫斯科 新加坡 悉 尼    D.南极 悉 尼 新加坡 伦敦

读右图,分析回答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②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④石灰岩和大理岩都具有层理构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列岩石中,成因与图示岩石类型无关的是

    A.花岗岩      B.砂岩      C.页岩          D.板岩


11.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12.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A        B          C           D

13.当“海棠”台风中心在温州正南时,受其影响温州吹: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沿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次年沿图中②线仅用20天到美洲。我国郑和沿图中③线下西洋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图回答14~16题。

14.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哥伦布第二次比第一次去美洲航期缩短17天,原因

A.第一次航程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16.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沉没。下列渔场中,可能受污染的是

A.舟山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北海渔场       D.秘鲁附近的渔场

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据图回答17~19题。

17.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18.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19.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青海、内蒙古、西藏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类型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23.关于能源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据此回答24~25题。

24.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A.濒临海洋,受季风影响明显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有高山分布       D.地势低平

25.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回答26—28题。

26.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7.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28.下列原因不是产生“民工潮”现象的是

A.   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B.城乡经济差距大

C.我国各城市都出现人口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D.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下表是X、Y两国部分人口数据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26~27题。

人口密度(人/KM2

出生率(‰)

死亡率(‰)

X

108

42

18

Y

275

6

7

29.与X国人口状况特征相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30.Y国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兵员不足  ②就业压力大  ③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④养老负担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如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此时节气是 ▲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经度是 ▲ 

(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 ,甲点的昼长为 ▲ 时,极夜的范围是 ▲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 ▲ 

(5)这一天后,浙江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变小) ▲ ,昼长将(变长、变短) ▲ 

(6)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向正北运动,将向什么方向偏? ▲ 


32、读图1、图2,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3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 ▲ ,原因是 ▲ 

(2)图1表示的是 ,图2表示的是 

(3)降水的形成,必定有一个暖气团的上升过程,从这点看,降水一般位于 ▲ 气团一侧,就暖锋来看,降水易发生在 ▲ (锋前、锋后);

(4)图3为图1所示锋面经过杭州的过程,移动方向为从甲到丙。当锋面位于甲处时,乙处的气温较甲处 ▲ ,当锋面位于乙处时,市区往往出现 ▲ 天气,在锋面从乙处移到丙处的过程中,市区气温的变化是 ▲ ,气压的变化是 ▲ 

33、读图,思考回答:(11分)

(1)假如该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低纬环流,AD表示近地面,那么图中A处为______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____气压带,丁表示___________风带。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回答: 

如果A为陆地,D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________风,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

(3)假如该图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_____(南、北)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则甲为__________流,乙为___________流。 

(4)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么,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_(冬、夏)季,南亚地区盛行_________风。

34、杭州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右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8分)

 (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是 _▲  (自然带名称)带的直观标志。

 (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值测定,得到的PH值_▲ (大于、小于、等于)7。

 (3)从图中获知  ▲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受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