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班级、座号、姓名以及选择题答案请填写在第二张试卷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张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1. 在各种天体之中,最基本的是 ( )
A.星云和恒星 B.流星和彗星 C.行星和卫星 D.太阳和月球
2、比地球表面温度更高的行星是:( )
A.火星和水星 B.水星和金星
C.土星和火星 D.天王星和海王星
3、下列各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总星系 B.地月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读下列资料,回答4-5题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发射后将绕在地球绕转数天,再变轨奔向月球。发射卫星的条件十分严格,选择发射场地和发射时间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
4、下列天体属于卫星的是( )
A.冥王星 B.月球
C.火星 D.金星
5、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最合适发射的地点为 ( )
A.酒泉(40°N) B.肯尼迪(28°N)
C.库鲁(5°N) D.拜科努尔(46°N)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
A.黑子和日珥 B.黑子和耀斑
C.耀斑和太阳风 D.日珥和太阳风
7、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被降为矮行星的天体是( )
A.海王星 B.冥王星
C.木星 D.天王星
8、3月21日时,东莞塘厦中学(23°48′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89°38′ B.42°56′
C.66°12′ D.23°26′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是因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B.冬天阴沉多云的黑夜不太冷是因为大气保温作用
C.晴朗天空蔚蓝是因为大气散射作用
D.地表温度在夜晚不会降得太低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
10、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24小时3分56秒 D.23小时48分46秒
11、下列地球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地球表面的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更替现象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2、图A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D.从南纬30°向南减少
13、图B中,反映的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地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
15、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从d→a之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远日点
C.东莞塘厦镇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增大
D.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白昼逐渐变长
16、某地一年中没有阳光直射现象,该地可能在( )
A.赤道上 B.赤道与回归线之间
C.回归线上 D.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17、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18、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 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
19、关于大气各成分的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
A.光合作用基本原料——O2 B.强烈吸收紫外线——CO2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O3 D.维持生命活动不需要氮元素
20、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下水位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组成的变化
21、下列气体,起保温作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2、下列情况,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23、有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B.平流层的大气运动剧烈不利于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从近地面往上递增
D.臭氧层存在于高层大气中
24、下列现象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削弱
25、图为北半球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6、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一月初 B.每年七月初
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27、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是23°26′ B.黄赤交角增大,热带范围增大
C.目前是66°34′ D.黄赤交角增大,寒带范围减小
28、如果地球上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C.地球上有昼夜更替,周期为一年 D.地表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大
29、有关地转偏向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南半球的河流港口一般选择建在南岸合适
B.北半球的河流在其北岸沙洲的发育较快
C.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D.长江北岸侵蚀比南岸厉害
30、下列有关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地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B.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近地面附近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选择题答题卡
单项选择题答题卡:请将单项选择题答案填在以下表格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
|
|
双项选择题答题卡:请将双项选择题答案填在以下表格内。
26 | 27 | 28 | 29 | 30 |
|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31.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B、C三层(由外到里)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 层、 层、 层。
(2)发生在太阳大气最里层的太阳活动是 ,它的大小和多少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这些斑块出现在图中的 层。(填名称)
3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地球公转至D时,日期为 日左右,北半球是 节气。
(2)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地球公转到 、 点时,全球昼夜平分(填字母)。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 (填字母),其公转速度较 。
(5)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 (填字母)。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 至 期间(填字母,每空0.5分。)。
|
|




![]() | |||
![]() |
(1)上图中A 表示 辐射,B 表示 辐射,C 表示 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 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比较,辐射波长较长的是 ,较短的是 。(填名称)
34.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共6分):
(1)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
(2)在界面B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
(3)图中圈层C是 D是 H是 ;
35.请在下列图中的方框内填写“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关系,并标明热力环流运动方向。(共12分,每空0.5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B | D | B | C | B | B | C | D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B | B | D | C | D | B | B | C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 ||||
C | C | A | C | A |
|
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26 | 27 | 28 | 29 | 30 |
AD | AB | CD | BC | AC |
综合题参考答案:
31.(1)日冕、色球、光球 (2)太阳黑子 (3)耀斑、色球
32.(1)12月22、冬至 (2)图略 (3)A、C (4)D、快
(5)B (6)D、B
33.(1)太阳、地面、大气逆(2)地面辐射、逆辐射
(3)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34.(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幔、外核、内核
35.参考答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