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4-5-11 0:34:41下载本试卷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

①局部逆转,整体扩大 ②局部扩大,整体逆转 ③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 ④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⑤维持在平衡状态 ⑥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 ⑦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A、①④⑦  B、②③⑥ C、⑤⑥    D、②④

2、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 )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3、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固定沙丘  B、消减风速   C、吸收地下水     D、增加降水

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化局部小气候

5、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A、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6、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    D、工矿开采不重视环境保护

7、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剧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海平面上升                    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D、毁林,尤其是热带原始森林

8、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 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 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万里长城是(  )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③秦汉以来,直到近一二百年是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重要分界线 ④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迁移,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最重要的载体是植被

B、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和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C、爪哇岛的火山喷发属于雨林全球环境效应

D、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是因为雨林具有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

12、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放射性物质泄漏

C、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          D、工厂和交通造成的噪声污染

1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雨林光合作用强          B、生物循环旺盛

C、生物生长迅速           D、土壤中养分含量少,淋溶作用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地上的植被

②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

③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

④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影响这种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光照

⑤“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是指亚寒带针叶林

⑥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

⑦亚马孙雨林自身蒸发和蒸腾作用产生的降水量占该地区降水量的50%

⑧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的森林是热带雨林

A、①②③④⑦⑧ B、①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⑤

15、下列措施中属于我国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的是(  )

A、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B、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C、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6、下列因素与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夏秋多雨、排水不畅          B、土质黏重、地势低平

C、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D、植被茂盛、黄土广布

17、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  )

A、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

B、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

C、利用水面发展水产D、湿地多为河流的源头

18、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优先目标是(  )

A、设立国际基金       B、发展雨林观光

C、呼吁保护热带雨林    D、可持续发展

19、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马孙河水源    D、野生动物

20、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

A、 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     C、湿地    D、珠穆朗玛峰

21、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

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④大量挖采中药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章参考答案:

1-10:AABCD CDDBD

11-21: CCDCC DADA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