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4-5-11 0:34:42下载本试卷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地

C.区域是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2、关于松嫩平原与其他区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松嫩平原属于三江平原          B.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

C.松嫩平原和东北平原相邻        D.松嫩平原属于湿地区

3、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边界是明确的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           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4、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 )

A.东邻黄海和东海               B.300N从中部穿过

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南端        D.东端有1250E穿过

5、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6、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7、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8、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

9、长江三角洲能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密集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

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          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11、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12、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

13、下列不属于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

14、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其区位因素的共同条件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经济地理条件     C.地理位置    D资源条件.

15、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 )

A.光照充足      B.土壤为肥沃的黑土     C.降水丰富    D.地块小,利于机械化的实现

16、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17、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得仪器

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

D.遥感可以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提供条件

18、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

C.GPS 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19、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GPS卫星至少有( )

A.3颗      B.4颗         C.21颗       D.24颗

20、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空间部分的是( )

A.GPS卫星星座     B.地面监控系统    C.GPS信号接收机     D雷达

21、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就是GPS信号接收机

B.全球定位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C.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等特点

D.只要拥有GPS 信号接收机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

22、地理信息系统( )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的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24、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差异时( )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表达形式    D.数据来源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GIS 是空间信息储存、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26、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D.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动态监测

27、遥感的优点有( )

①用途广 ②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④成本低、效益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有关地理信息技术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的综合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以数值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

C.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迅速地进行空间数据查询、计算及数据更新

D.不同比例尺的数据可以综合在一起,但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不能综合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②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③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④GIS技术可以分别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遥感的主要装置是( )

A.传感器        B.目标物      C.计算机      D数据库

31、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电子通信系统

32、-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

A.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发射光谱             B.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辐射光谱

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33、有关地理区域的含义的正确的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发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A.21颗核3颗    B.22颗和 2颗     C.21颗和4 颗     D.24颗和4颗

35、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36、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7、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38、关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东北南部             B.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C.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黑土,肥力较高

39、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表现在( )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条件 ③土地条件 ④矿产资源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0、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参考答案:

1-10:CBAAB ACBDB    11-20: BADBA DDBBA

21-30: ADABB DADCA     31-40: ACAAD D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