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一中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头答题表处。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分隔亚洲和非洲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京杭运河 D.基尔运河
3.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最后流入的海洋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4.俄罗斯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 |
5.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6.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D.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7题。
7.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B.13日2时 C.12日2时 D.13日14时
8.下图表示的是
A.苏伊士运河的剖面 B.基尔运河的剖面
C.巴拿马运河的剖面 D.伏尔加——顿河运河的剖面
9.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世界糖罐”之称的国家是:
A.巴西 B.埃及 C.古巴 D.墨西哥
10.一艘货轮在泰国的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A、小麦 B、大米 C、石油 D、煤
11、某同学家在住在昆明,暑期去东南亚旅游,他不会说英语,旅游过程中,他会遇到哪个障碍?
A、语言交流障碍 B、对湿热天气不适应
C、主食不适应 D、出境交通方式单一
12.西亚石油输出路线中,运量最大的是( )
A.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西欧 B.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
C.波斯湾—好望角—西欧 D.波斯湾—好望角—美国
13.埃及产量居世界前列的经济作物是( )
A.咖啡 B.长绒棉 C.葡萄 D.天然橡胶
读“非洲某地(海拔197米)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判断14-15题
|
A.5°N B.18°26′S
C.18°26′N D.5°S
15.该地的气候类型(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完成16-18题。
16.A地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低温少雨
17.A、B、T三处的气温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B、T B.A、T、B
C.B、T、A D.B、A、T
18.A、B的气温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
19. 延安市的地域形态属于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方格状
20. 延安市旅游发展方向应为
A.河谷风光旅游
B.沟谷探险旅游
C.红色旅游
D.生态休闲旅游
2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2.有关环境对人口数量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A.自然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对死亡率的影响
B.环境污染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C.伦敦烟雾事件完全是由天气状况造成的
D.克山病、大脖子病、大骨节病的发生,均与环境中缺乏碘元素有关
23.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社会知名度 B人们收入的多少 C 地租的高低 D 历史背景
24.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建设商业区B规划大型工业区C住宅区的开发D发展高校文教区
25.在封建社会,直接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社会生产 B、商业活动C、交通的可达性D、统治权力
26.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通达度高,却看不见摩天大厦,这是因为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因素 D、历史因素
27.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28.城市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读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根据有关知识回答29题。
29.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A.0-2km左右 B.0-4km左右
C.3-5km左右 D.>5km
距市中心距离(km) | 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 (相对数) | ||
商店 | 住宅 | 工业 | |
0 | 150 | 72 | 30 |
1 | 100 | 60 | 27 |
2 | 50 | 48 | 24 |
3 | 25 | 36 | 21 |
4 | 5 | 24 | 18 |
5 | 0 | 12 | 15 |
6 | 0 | 0 | 12 |
7 | 0 | 0 | 9 |
8 | 0 | 0 | 6 |
9 | 0 | 0 | 3 |
30.下列有关文化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空气、阳光、山川等是文化的一部分
B阳光经过人们收集成为热能、山川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旅游景观,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C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属于文化的范畴
D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文化的一部分
31.下列文化景观中,现在仍保留其当初建造时功能的是( )
A故宫 B万里长城 C都江堰 D敦煌石窟
32.下列文化景观中违背自然规律的是:( )
A.新疆的坎儿井 B.黄土高原上的人工林
C.华北平原上的灌溉排水渠道 D.草原开垦为农田
33.“摇滚乐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兴起,风靡美国。这种音乐开始接受的是年轻人,而后扩大到中年人。”这种文化扩散形式属于:(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34.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岛是文化景观
B、京九线上奔驰的火车是文化景观
C、峨嵋山上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
D、退化的草地是文化景观
35.下面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中,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A、文学艺术 B、法律制度 C、交通设施 D、宗教信仰
36.龙王庙和虫神庙反映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分别是:
A炎热、少雨 B荒漠、沼泽 C洪涝、干旱 D草原、森林
37.文化扩散的结果表现为:
A形成文化区B形成文化综合体C形成文化现象D形成文化现象
38. 我国的路南石林是典型的( )
A.生物景观B.文化艺术景观C.地质地貌景观D.山水风景景观
39. 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位置是( )
A. 远眺 B. 俯视 C. 适当距离仰视 D. 置身其中近视
40. 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分界线是( )
A. 1900年B. 1930年 C. 1950年 D. 1970年
乌丹一中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
|
|
|
|
|
|
|
|
|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60分)
41.读某国葡萄种植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
(1)说出葡萄种植区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A 气候,气候特征 ;
B 气候,气候特征 ;
(2)该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目前农业可能面临的问题有( )(注:可以多选)
A.农业所需能源依赖进口,农业成本高
B.农业人口外流、老化现象严重, 后继乏人
C.因农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D.粮食生产受牧业、园艺业的冲击,粮食不能自给
42.读“德国示意图”和“我国东北部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1分)
⑴填写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A 、D 海洋:E 、F ,
河流:G ,邻国:H
⑵C为德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对该工业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如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着重发展 。在工业布局的调整方面,该工业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H国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 。
⑶同德国的鲁尔区相比,我国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
43.读美国地形剖面图及农业带分布图,回答:(8分)
⑴剖面图中的两个沿海城市分别是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其中字母 代表纽约。
⑵A处气候类型是 ;
D处为 山脉
⑶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 工业和肉类加工基地。A市附近的 是新兴电子工业的中心,这种工业属 指向型工业。
⑷在美国各农业带中,B属于 区;
C属于 带。
44.读南亚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⑴图中A国是发展中国家中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高新技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 (城市),该国的首都是 。
⑵B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
形成原因是 ,
主要灌溉水源是 河。
⑶C国沿海地区是世界上遭受 (气象灾害)袭击最严重的地区,试从地形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5、 读右图,说出各阶段人口再生产特征及其所属类型:(8分)
A
B
C
D
46.下图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其中图中:A是1785-1790年 B是1825-1830年 C是1910-1915年
D是1970-1976年
请判断各阶段的
人口再生产类型:
(4分)
A
B
C
D
47.读下图某城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北风。回答问题。(4分)
(1)该城镇要建一个大型园林公园,A、B、C三处,你认为选址在哪处较好? 处,理由是 。
(2)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在园林的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能充分利用自然的优势? 。
(3)若大型园林由若干个景区组成,且有小路相通,它的构景手法属于 。
48.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8分)
|

(1)据图,土地利用形式中:
A区应为 区;
理由是 ;
B区应为 区;
理由是 ;
C区应为 区;
理由是 ;
(2)在图中画出A、B、C三种土地利用形式的区域界线
49.简答题:(4分)
山西人有句话说:有钱不住东、南屋。解释这种建筑文化现象与地理有什么关系。
乌丹一中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B | A | A | B | C | B | C | C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C | B | A | A | C | B | D | C | C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B | B | C | C | D | D | B | D | C | B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C | D | B | C | C | C | A | C | C | C |
41.(5分)(1)A,地中海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B,温带海洋性 终年温和湿润 (2)AB
42.(11分)⑴柏林 慕尼黑 波罗的海 北海 莱茵河 荷兰(以上每空1分)⑵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1分) 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对鲁尔区环境的污染(2分)⑶石油、铁矿、森林、土地(2分)
43.(8分)⑴E ⑵地中海气候 阿巴拉契亚 ⑶钢铁 硅谷 技术 ⑷小麦 玉米(以上每空1分)
44.(8分)⑴班加罗尔 新德里⑵热带沙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印度河⑶风暴潮(以上每空1分)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孟加拉湾呈喇叭状朝向印度洋,风暴从南向北移动时,潮浪在湾顶部愈来愈集中,破坏力极大。(2分)
45(8分)第一阶段,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属原始型; 第二阶段,很高的出生率,死亡率较高,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属传统型; 第三阶段,低死亡率,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属过渡型;
第四阶段,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属现代型。
46.(4分)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7. (4分)(1)A 近自然山水森林,远离工业区,处于上风向,空地大。(2)借景 (3)隔景法
49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多吹偏北风,来自高纬寒冷的大陆;夏季多吹偏南风,来自湿热的海洋。我国房屋建筑主张朝南,朝东,这样冬季的阳光深入庭堂,而凛冽的北风绕室而过;夏季阳光不能深入室内,而只照屋顶,房屋大门迎风,微风吹来,正好驱暑降温,反之,冬天饱受北风之苦,夏天难得南风之益,冬天盼阳光送暖无望,夏天只受烈日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