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终考试题

2014-5-11 0:34:42下载本试卷

民和县高二地理期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哪两个变化的原因(  )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出生率 

②人口死亡率      ②人口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阿富汗难民迁往巴基斯坦,按地理范围划分及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   国际人口迁移——劳务输出

B.  国际人口迁移——战争

C.  国内人口迁移——宗教

D.  同内人口迁移——缺水

3、关于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最繁忙的地方

C.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都分布在城市的中心

D.在城市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

4、在城市中心的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

A. 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 住宅首先选择通达度最高,最繁华的地段

C. 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通达度低,租金较低

D. 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

5、假日旅游人数的增多,出游距离越来越远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加大了对旅游区的管理

B.  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吸引力增大

C.  交通条件改善,假期延长

D.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普遍提高

6、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7、下列各组事物,全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  鼓浪屿、日月潭、路南石林

B.  天涯海角、乐山大佛、长江三峡

C.  北京故宫、苏州园林、锦绣中华

D.  韶山、敦煌石窟、万里长城

8、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位置应是(  )


A.  远眺

B.  俯视

C.  置身其中,近视

D.  适当距离仰视


9、目前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其主要是针对(  )


A.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  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D.  环境污染问题


10、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方式

B.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

C.   旅游业 旅游资源 旅游方式

D.   旅游业 旅游方式 旅游目的

1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最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1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白内障及失明患者发病率高,其原因是(  )


A.   环境污染严重

B.   太阳紫外线照射强

C.   水土中含碘过多

D.   医疗水平较差


13、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很多人开始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气东输的建设

B.   水源条件的改善

C.   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   经济布局的改变


14、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衰退

C.   我国东部农村人口密度小

D.   东南部的自然条件优越

15、下列事项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

B.   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的石斧

C.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的岩画

D.   北京建设的中华世纪坛

16、某个地区某个年份人口死亡率骤然升高,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可能是(  )


A.   遭遇大的自然灾害

B.   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C.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D.   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1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资源状况

C.   人口的文化

D.   生活消费水平


读我国云南某县城及周边区域图,北有高山,森林茂盛,回答18—19题。

18、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新建园林在园林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更好(  )


A.障景法   

B.隔景法

C.借景     

D.框景


19、根据该地工业区的布局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右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箭头表示人口的空间移动,回答20-8题。

20、行政区域界线常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发生人口迁移的是(  )

①  a1→b1   ② a1→a2

③ b1→b2   ④ c1→a2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若图中B区域为浙江东部某县,A区域为安徽省某县,图中表示“近年来浙江东部某县工业基地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民工”的是(  )


A.a1→b1   

B.b1→b2   

C.a1→b2    

 D.b2→a1


22、城市中地价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功能用地

C.住宅功能用地

B.商业功能用地

D.行政功能用地


23.京九铁路是文化景观,而火车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


A.多样性

B.时代性

C.空间性

D.复杂性


24、“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说桂林山水具有(  )


A.科学价值

B.经济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美学价值


25、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A.原始性        

B.传统性

C.过渡性        

D.现代性


26、影响人口生育率的环境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婚姻制度  ③生育政策

④避孕技术    ⑤文化及宗教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7、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


A.  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B.   促进社会发展

C.   促进经济发展

D.   缩小交流


28、现代的长城烽火台具有的文化景观功能是(  )


A.   旅游观赏功能

B.   军事信息传递功能

C.   宗教信仰功能

D.   政治功能


29、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马平高速公路是文化景观,上面奔驰的汽车不是

B.   五台山上的一切景观都属于人文景观

C.   云冈石窟刻于岩石上,是自然景观

D.   海南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是自然景观

30、现代人们既有乘飞机、汽车、轮船旅游,也有自己驾车、徒步旅游;既有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旅游,也有单人或全家人一起外出旅游,这反映出(  )


A.   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B.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D.旅游内容的多样性


二、综合题(75分)

31、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9分)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减轻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回答)               

                           

                               

(5)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 _____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最主要的是 ______  和______   。

32、读下面“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    数之比,它是决定    率大小的基础。

(2)从图中可知,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的规律是:①                       ;②                         

(3)从图中可知,                  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4)由上述分析推断,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地区应在       ,同时还应加强该地                

33、读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防护带、养老院分别与相应字母连接。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防护带     D

养老院     E

(2)填出各企业分别对应的数字代码。

自来水厂     ,    化工厂     

重型机器厂    ,    服装加工厂    。  

(3)A、B、C、D、E五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区。

(4)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行政和文化用地

(5)、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要求是      。 

①位于市中心或街道两侧      ②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

③不断向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移动

④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

34、下表是我国某省两地发展旅游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图,回答问题。

(1)下列备选答案的数码与方框内的字母对应起来

①旅游区布满废弃物,环境破坏   ②引进新技术和管理方法

③用古文物换取外汇,文化遗产流失  ④旅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⑤特产进行深加工  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⑦改善环境质量

A   , B   , C   , D  

E   , F   , G  

(2)从两地发展旅游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出现的后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的

B.大力开发资源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C.提高人口素质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方面

D.发展旅游业必须由当地居民投资

35、读下面“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号为拉力因素,表示一个地区 _____________ 的因素;图中的“- ”号为推力因素,表示一个地区 _____________  的因素;“0”则表示 _______ 因素。

 (2)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来自 ____ 地,有些来自 ____地,有些则来自 ______ 因素。

 (3)该图来自某复习资料,有一处知识性的错误,请指出来      

 (4)三峡库区移民数量达百万之多,下列影响三峡移民的因素中,属于拉力的是 ____________ ;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____________ 。

 ①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②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近后靠、就近安置  ③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

36、读下面有关发展旅游业的统计资源数据,并分析回答:

1994年旅游业统计表   单位:%

国   家

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

国际旅游业就业人数与就业总人数之比

西班牙

4.2

29.8

10.0

意大利

2.0

12.6

9.8

希 腊

4.9

40.0

5.6

奥地利

6.7

29.4

8.9

英国

1.4

7.4

2.4

法国

1.9

10.9

2.9

泰国

3.6

16.3

8.0

瑞士

2.9

11.5

7.2

(1)、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国家是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的国家是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最高的国家是     

(4)、国际旅游业发展至1987年已经成为世界上        的产业,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        支柱之一。

(5)、以上情况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       发 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和县高二地理统考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B

C

C

C

A

D

D

B

C

B

D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A

C

C

B

C

D

D

D

C

A

A

A

二、综合题 (75分

31、(19分)

(1)人口老龄化  B (4分) 

(2)B (3分)  

(3)从农村流向城市、 从贫困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分,答出一点即可)  我国城乡和地区间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巨大差别(2分)(合理即给分)。

(4)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加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状况;增加城市就业难度等(5分,答出三点即可,合理即给分) 

(5)自发  务工   经商 (3分)

32、(11分)

(1).育龄妇女  出生率 (2分)

(2) ①文化程度低的妇女生育子女数高于文化程度高的妇女

②农村妇女生育子女数高于城市(4分)

(3)经济发展水平   接受教育程度 (2分)

(4)农村  经济发展  文化教育  (3分)

33、(15分)

(1)商业区-D 工业区-A 居住区-C 防护带-B 养老院-E(5分)  

(2)① ④ ③ ② (4分)

(3)D (2分)  (4)C (2分) (5)C (2分)

34、(10分)

(1)A-⑦  B-②或⑤  C-⑤或②  D-⑥ (4分)

E-①  F-③    G-④ (3分)

(2)C (3分)

35、(10分)

(1)吸引人口  排斥人口  无关 (3分)

(2)迁入地  迁出地  中间障碍 (3分)

(3)错误是图中人口迁入地拉力因素(+号)少于推力因素(-号)(2分)

(4)②③   ①(2分)

36、(10分)

(1)奥地利 (2分) (2)希腊 (2分) (3)西班牙(2分)

(4)最大   经济 (2分)   (5)经济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