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上学期复习试卷

2014-5-11 0:34:43下载本试卷

高 二 地 理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

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决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据此活动1—3题:

1、下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人口出生率

4                ●④

  

  3           ●③   

  

2    ●①

  

  1   ●②

    


        1    2     3    4    人口死亡率

A、①    B、 ②     C、③     D、④

2、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口再生产特征有

A、环境质量好,平均寿命长         B、食物充足,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出生率很高             D、人口增长迅速

3、下列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其地区分布的配对,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始型      B、德国、芬兰——传统型

C、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现代型  D、南部非洲的大部分——过渡型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既要考虑租金因素,还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既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要保护城市环境。据此回答4—6题:

4、下图“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下列各排序正确的是

A、①电镀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水泥厂

B、①电镀厂 ②水泥厂 ③冶炼厂 ④飞机场 

C、①冶炼厂 ②水泥厂 ③电镀厂 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 ②电镀厂 ③飞机场 ④冶炼厂

5、下图所示工业区中最适合布局的工业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机械工业  D、电子工业

6、从经济因素方面讲,土地价格和租金随通达程度变化的趋势是

  A、有着高低不平的变化  B、呈直线变化

C、呈椭圆形变化      D、呈螺旋式变化

文化景观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之上的,因此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点,可能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据此回答7—11题:

7、关于文化景观对自然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有白利而无一害

B、都江堰对自然改变违反在自然规律

C、城市是自然受改变最强烈的地区

D、围湖造田顺应了自然规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是文化景观

B、云岗石窟不是宗教文化景观

C、五台山是自然景观,山上的寺庙是文化景观

D、高速公路和汽车都是文化景观

9、关于文化景观有自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B、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必定可以看到相同的文化景观

C、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精神文化受自然环境影响显著

D、任何生产力水平下,民居的建筑形式都要明显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10、下列文化景观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长远开垦为农田    D、红壤丘陵种植茶树

11、下列能反映文化事物与自然环境具有密切关系的是

  A、我国南方的农村房屋多为斜顶结构

B、我国东北人喜欢扭秧歌

C、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

D、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日本于7月28日发表了2000年版《防卫白皮书》。白皮书首次声称“日本在中国的导弹射程内”。日本舆论认为,这样说的目的,是为日本推进与美国进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寻找借口。据此回答12—14题:

12、这一材料表明

  A、当前国际形势总趋势是由缓和变为紧张

B、日本政在一步步摆脱“和平宪法”的约束,寻找借口谋求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目标

C、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根本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中国的迅速崛起对日本形成威胁

13、日本积极参加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

  ①损害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和发展

②损害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

③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日本的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1999年5月日本参议院通过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中,将我国台湾纳入日美安全合作的范围。我国提出严正抗议。因该法案

①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和读中国内政的干涉

②违背了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

③有利于美日亚太地区的合作

④违背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但在接待境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据此回答15—18题:

15、游览桂林山水风景名胜区,最适宜的观赏点是

  A、远望  B、近观  C、特定的地点  D、乘船畅游其中

16、下列说法不适合于桂林风景区的是

  A、这种景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上

B、这种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C、这种景观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凡性、长存性

D、境外游客是桂林风景区接待的主要旅游者

17、对于国内游客来说,杭州与桂林相比

  A、游览价值高  B、通达性好  C、经济距离长  D、环境承载量低

18、与桂林风景区属于同一种类型的是

  A、北京故宫  B、高尔夫球场  C、黄山迎客松  D、恒山悬空寺

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60年代末解体,8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剧变。南斯拉夫爆发内战,苏联解体。据此回答19—22题:

19、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C、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加剧    D、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

20、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其主要原因是

  A、东欧剧变  B、多国插手  C、战略地位重要  D、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21、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 

①政局稳定程度  ②经济实力  ③科学技术 ④军事实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①多极化 ②区域集体化 ③非集体化 ④全球一体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城市中,不同地段担负着不同的职能,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同。据此回答23—25题:

23、下列说法不符合城市功能区特点的是

  A、功能区是指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B、在同一功能区内,既有它的主要功能,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产生都有一个商业区、一个工业区和一个住宅区

24、工业区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便于原料输入  B、便于产品运输  C、便于工人上下班  D、分享集聚利益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地租很低

B、城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C、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加强的

D、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

二、综合题:


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有关问题。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其计算方法是          

(2)A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属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型”阶段。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      (填出字母),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4)对照表中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的      (填写字母)阶段,就人口再生产类型而言,韩国是典型的     型,其特点是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人口增长速度转变较    ,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      型。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增长图

材料二:上海市1990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人均道路面积,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6平方米。

(1)上海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代是                        ,原因是            

                     

(2)材料二说明上海市的城市问题有                      

                                      

(3)材料一、二说明上海市              非常重要。

3、近年来,巴以冲突连续不断,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阿以冲突略图

材料二: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牵动着整个世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恐怖主义不得人心,但依仗军事优势,以强凌弱,滥杀无辜,更是国际公法所不容的。2002年6月25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平息巴以冲突、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确保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中方还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1)194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图中的①代表拟建立的

       国,②代表        国。

(2)A地为     地带,B地为     高地,C地为    河,D地为    (城市),E地为      海。

(3)F为      (国家),其著名物产是       ,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是 

         

(4)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帝时期采用过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淮一带与汉族人民杂居。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渡江南迁;西晋末年以后,北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84年,到了1179年已达到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说明迁移居民的积极作用。

(2)分析古代我国北民南迁的各方面原因。

(3)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对发展经济的积极意义?

5、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表,读后回答: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日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 Ⅱ Ⅲ  B、Ⅱ Ⅰ Ⅲ  C、Ⅲ Ⅱ Ⅰ  D、Ⅰ Ⅲ 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然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按照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排列,其顺序是       

(4)联系我国实际,谈谈你对环境治理的认识。

一卷答题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C  C B D  6—10 A C  C A C  11—15 A B  A D 

16—20 A B C  B C  21—25 A D D  D D

二、综合题: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极高 极高 极低 原始   

(3)A、E  A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高死亡率所致,E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低出生率所致  (4)E C  D 现代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计划生育  快  现代

2、(1)80年代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也吸引大量人口。  (2)交通,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  (3)建设城市新区

3、(1)阿拉伯  犹太(以色列)  (2)加沙  戈兰  约旦  耶路撒冷  地中

(3)埃及  长绒棉  金字塔  (4)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联合国的主导下,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做出的切实努力,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我国人民也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了有益的支援。

4、(1)有利于边疆开发,巩固国防,增进民族融合。  (2)首先是因为北方战乱,其次是因为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南移,第三是因为南方自然条件较北方好。  (3)民工从农村流入城市,从内地流入沿海地区,从贫困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从高原山区流入平原地区。  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外地民工承担了许多脏、累的体力劳动,加快了城市基本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5、(1)BC  (2)A  (3)C  CABD  (4)目前我国的和问题十分严峻,必须依法加强对环境的治理。要正确看待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的关系,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