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第一册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2题:
1.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点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 )
A.韩国 B.埃及
C.印度 D.尼日利亚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000多人。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000人。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要迁走。据此回答3~4题。
3.山西平遥古城人口外迁,属于( )
A.人口流动 B.环境移民 C.人口迁移 D.外籍劳工
4.造成该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推力是( )
A.人口过多 B.国家政策 C.居住条件差 D.文化背景的差异
读右图,回答5~7题:
5.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D.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6.下列有关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
显减少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7.下列有关解决人口问题采取对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甲国人口问题,要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B.解决甲国人口问题,可采取计划生育对策
C.解决乙国人口问题,要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D.解决乙国人口问题,要靠战争、瘟疫使居民大量外迁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2004年江苏高考题)
8.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2%
9.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0.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1~13题。
1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14.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体现了( )
①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
②历史背景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
③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
④商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根据有关知识回答15~16题。
|
A.0—2km左右 B.0—4km左右
C.3—5km左右 D.>5km
16.有关住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租考虑,住宅区只能位于距市
中心5km以上
B.住宅区分化只表现在建筑质量上
C.城市规模越小,住宅区分异越明显
D.在母城周围建卫星城镇,是住宅区
分异的一种表现
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17~19题。
17.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那么( )
A.X是工业区 B.Y是绿化带 C.Z是居民区 D.Y是工业区
18.若X、Y、Z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
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19.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
A.X B.Y C.Z D.X和Y
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目前,“电脑”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回答20~22题。
20.“电脑”是一种新的科学技术,该文化事物的源地及在小比例尺图上的分布分别是
A.美国,呈面状 B.日本,呈面状 C.美国,呈点状 D.日本,呈点状
21.“电脑”最初从国外扩散到中国这一现象,从文化扩散类型看属于(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22.学校、社区开设“电脑”普及班或“电脑”课,从文化扩散类型看属于(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石窟,是指开凿于山石、崖壁间的洞室。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佛教建筑。下图为我国三大石窟分布及开凿年份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当中原文化在敦煌扎根成长的同时,发源于
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
今天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跨越
千年的佛教艺术壁画、雕塑构成了人类学的一
部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
路传到了敦煌”,这表明该文化扩散为(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24.敦煌石窟作为佛教文化景观,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这反映了( )
A.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B.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C.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D.文化景观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25.下图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迁移扩散 ②传染扩散 ③等级扩散 ④刺激扩散
B.①传染扩散 ②迁移扩散 ③等级扩散 ④刺激扩散
C.①传染扩散 ②迁移扩散 ③刺激扩散 ④等级扩散
D.①迁移扩散 ②传染扩散 ③刺激扩散 ④等级扩散
读郑和第四次出使航海线路略图,回答26~27题。
26.当时郑和船队从刘家港——新州、从刺撤——古里的最佳出航时间分别是( )
A.11~12月、6~7 B.7~8月、11~12月
C.3~4月、5~6月 D.1~2月、9~10月
27.郑和船队以瓷器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使得明代青花瓷器在伊斯兰地区逐步由王公贵族向平民百姓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现象属于( )
A.扩展扩散、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等级扩散
C.传染扩散、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刺激扩散
泰山日出是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宋代词人梅圣尧有“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描述这一奇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28~29题。
28.梅诗说明欣赏泰山日出应( )
A.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选择位置,把握时机
D.人化自然,天人合一
29.“五一”旅游黄金周某陈先生在泰山顶观察到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5:00,则泰山当日的昼长约( )
A.14.5小时 B.12小时
C.13.5小时 D.16小时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50元图案,该图显示的景观具有相当的非凡性。回答30~31题。
30.制约该景点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差 B.市场距离较远
C.地区接待能力较弱 D.旅游环境承载量较低
31.有关该景观所在的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3%
B.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C.应发挥大河多和河流落差大的优势,重点发展水电工业,建设为能源基地
D.应努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光照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32.我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并与当地自然风貌浑然一体,下列叙述符合事
实的是( )
A.北方园林色彩以黑白为主调,还带有某种西方风格
B.江南园林建筑色彩浓重,红黄为主色调,富贵尊容、庄严雄浑
C.苏州园林既集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点于一身,又吸取了世界园林的精粹
D.岭南园林建筑材料用青灰色砖瓦,呈现素净、淡雅、温和之美
33.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由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开通,游客大大增加说明
A.客源市场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B.基础设施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C.资源价值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D.地理位置与交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34.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的平台处建了一个小镇后,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避暑,说明
A.客源市场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B.基础设施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C.资源价值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D.地理位置与交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35~37题。
35.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36.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
A.娱乐消遣 B.参观学习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37.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 )
A.旅行社 B.小明、王浩等 C.旅游景观 D.一千元的花费
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38~39题。(2004年天津卷)
38.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情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39.从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看,上图中的“珠帘挂川”以下列何种景观为主( )
A.地质地貌景观 B.气象气候景观 C.水文地理景观 D.生物景观
40.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B.各个区域经济集团设立贸易壁垒
C.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D.一个国家努力发展自身经济
二、非选择题
1.读下图(资料来源: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2001年上海高考题)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
存在的问题: 。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
。
(2)若在B、C、D三处分别建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则B处适合建__________,C处适合建___________,D处适合建 。
(3)从图中可看出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 ,这种布局形式的优点是
。
3.读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旅游资源类型,图中A为 景观,B为 景观。
(2)按旅游资源价值看,A以 价值为主,B以 价值为主。
(3)黄山的日出、云海奇观,对匆忙的游客如同幻影,说明旅游观光应注意把握 。
(4)C、D两地,能体会“人在画中游”佳境的是 ,能达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的是
选修一册综合练习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A | C | B | C | D | A | A | C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D | C | C | D | B | C | A | C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A | C | D | B | A | B | C | A | B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D | D | D | B | D | A | B | A | C | A |
二、非选择题
1.(1)外来流动人口 增强社会活力(提供劳动力,活跃市场经济) 对交通、城市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安定,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
(2) 老龄化; 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制度等
2.(1)合理 因为A处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河段,不会对城市水源产生污染
(2)服装厂 自来水厂 钢铁厂
(3)集中紧凑式 可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建设投资
3.(1)人文 自然 (2)历史文化 美学 (3) 观赏时机 (4)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