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地理试卷

2014-5-11 0:34:36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地理试卷

Ⅰ卷 客观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有:                  (  )

A死亡率 B自然增长率  C生育率 D文化素质

2、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城市到农村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3、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时期是: (   )

A 秦始皇统一中国  B 东汉末年和三国

C 两晋南北朝   D 唐朝“安史之乱”

4、下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关人口素质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素质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B.人口素质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

 C.人口数量多少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D.素质较高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力弱

6、两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那么                (  )

 A.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相同

 B.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不同

 C.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它们的人口出生率一定相同

7、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8、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交通和通信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9、能节省市政建设投资的城市形态是  (  )

A.组团式  B.条带式    C.放射式     D.集中式

10、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最大的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郊区

1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商业区多位于(  )

 ①市中心 ②城市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1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  (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C.那里环境比较好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14、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  )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15、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商业区的面积较大        B.住宅区内也会有商店或工厂

 C.低级住宅区总是远离市中心   D.同类经济活动因彼此竞争而分离

16、市中心常常形成商业区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业活动能支付较高的租金   B.市中心环境优美

 C.市中心交通最方便        D.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体

17、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8、下列文化区中有较明确界线的是:                  (  )

A.宗教文化区  B.经济文化区  C.语言文化区  D.政治文化区

19、西装不属于文化景观的原因是 (   )

A.不具有一定的功能      B.不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

C.不反映时代特征       D.不指示自然环境

20、下列有关中自然景观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A. 南极洲上由于有人类活动,所以该地是文化景观

B. 敦煌石窟是宗教文化景观;          

C.缓坡修造的梯田是自然景观

C.   都江堰水利工程 、京九铁路和京九铁路上的火车都是文化景观

21、下列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指示物的是:               (   )

A. 虫神庙的分布      B. 清真寺的分布  

C. 基督教教堂的分布   D. 佛塔的分布

22、“我国古长城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而现在它的主要功能是供旅游观赏,”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

A.可变性    B.不稳定性  C.时代性    D.可创造性

23、下列诗句,描写文化景观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4、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应该(  )

A.选择春光明媚的时候    B.选择秋高气爽的时候

C.选择适当的距离仰观    D.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风景

25、下列工业部门不宜建立在城区的是                 (   )

 A.钢铁厂  B.服装厂  C.公园   D.电子仪器厂

26、下列文化现象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颜料工业   B.电子工业    C.汽车工业   D.水力发电厂

27、下列事物和现象中,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   )

 A.城市雕塑  B.计算机系统  C.戏曲小品  D.寺庙

28、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  (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但在接待境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据此回答29—31题

29、游览桂林山水风景名胜区,最适宜的观赏点是  (  )

A.远望   B.近观   C.特定的地点  D.乘船畅游其中

30、说法不适合于桂林风景区的是  (  )

A.这种景观的地貌主要是喀斯特地貌   B.这种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C.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凡性、长存性   D.境外游客是桂林风景区的主要旅游者

31、国内游客来说,杭州与桂林相比更具优势的是 (  ) 

A.游览价值高  B.通达性好  C.经济距离长   D.环境承载量低

32、对当前世界政治影响最大的政治三角关系是               (  )

  A.美国、中国、俄罗斯 B.美国、日本、欧洲

  C.美国、中国、日本  D.美国、欧洲、俄罗斯

33、对当前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经济三极是                  (  )

  A.中国、日本、欧洲   B.日本、欧洲、俄罗斯

  C.美国、日本、欧洲   D.美国、俄罗斯、欧洲

34、国在“9.11事件”后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局势是(  )

  A.全球性对抗和大战的危险依旧存在       

  B.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仍在发展

  C.世界总体维持着和平局面,但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

  D.美国仍旧保持超级大国地位,不断插手各国内部事务

35、中国餐馆几乎遍及世界各大城市,这种文化扩散现象主要是(   )

A.迁移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D.刺激扩散

36、下列事物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

A.23中校园内的雕塑 B.23中教学楼 C.床铺D.23中网站

37、下列现象属于精神文化景观的是(  )

A.每周一的升旗活动 B.旗下讲话 C.上周要闻 D.国旗

38、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三要素的是(  )

A.旅游者 B.已被开发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C.旅行社 D.钱

39、东半球的范围是               (  )

A.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半球
  B.20°E至160°W之间的半球
  C.20°W至160°E之间的半球
  D.20°W往东至160°E之间的半球

40、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的(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41、 下面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B.所有的纬线都呈半圆形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的纬线都是直线

42、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

A.40°N、16°W    B.30°N、161°E

C.20°S、120°E   D.80°N、179°E

43、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44、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  )

A.东经64°  B.西经64°  C.西经116°  D.0°

45、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46、每年夏至日时 (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地球各地昼夜等长

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D.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47、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8、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地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 B.1/500000 C.1/50000  D.1:

49、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D.正北、正西、西南、东北

50、某人从经度0°、纬度0°的A点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200千米。那么此人将回到( )

A.原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51、 下面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以量算出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的地图,若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52、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    B.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53、 欲建一座房子,使它的四周窗户都朝北,这座房子应建在(  )

A.北极上  B.赤道上  C.南极上  D.0°经线上

54、若一架飞机由下面左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南方向    B. 一直向东南方向

 C.先向正南,后向西南  D. 先向东南,后向西南


55、 若一架飞机由上面右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 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56、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为  (  )

  A 18千米 B 180千米 C 1800千米 D 18000千米

57、在一张地图上,60°N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cm,地方时相差2小时,则此图比例尺是( )

A. 1:15,000,000  B. 1:1,000,000  C. 1:30,000,000  D.  1:1,500,000

58、给一张比例尺为1:12,000,000的地图,若将该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为(  )

A.  1:48,000,000  B. 1:3,000,000  C.  1:6,000,000  D.1:40,000,000

59、若地图比例尺为1:500,000图幅面积为10,000 cm2,根据需要改用1:1,000,000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地区的地图回答新图图幅的面积为(  )

A. 20,000 cm2   B.5,000 cm2   C.250 cm2   D.2500 cm2

60、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图上等高线表示的高度都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C.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山脊和山谷

D.相邻等高线的图上间隔表示等高距

文本框: 姓名 班级 考号 














文本框: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