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模拟试卷

2014-5-11 0:34:37下载本试卷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公园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2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之外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入环月轨道,进行探索研究。据此回答3~4题。

3、嫦娥一号发射时,伦敦的区时是

  A.2时05分    B.10时05分    C.12时05分    D.20时05分

4、下列天体系统,与嫦娥一号无关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2007年3月4日,辽宁等北方省区普降暴雪,有些地区积雪近2米。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下图中的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6~7题。

6、“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7、“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

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B.多数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

  C.多半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

  D.低级住宅区往往建在城市的外缘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人口急剧膨胀,荒漠化现象加剧,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为争夺水草资源,部族间武装冲突不断。图6为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9-11题。

9.沿30°E经线,自北向南自然景观的变化所

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0.加剧达尔富尔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水源短缺

C.人口膨胀    D.战争破坏

11.影响达尔富尔北部地区阿拉伯居民不断南迁

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文化    D.宗教信仰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

完成12~13题。

12、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岁人口比重现下降再上升     D.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3、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右图中阴影区域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

B.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

D.混合农业——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15、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地震   C.旱涝   D.泥石流

16、下列均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的是

  A.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B.家具制造业、水产品加工业

  C.制糖工业、服装工业           D.集成电路、电解铝工业

读右图,回答17~18题:

17、该公司全球化经营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是

  A.现代交通和通信        B.众多的劳动力

 C.丰富的资源       D.优美的环境

18、此类工业将生产基地布置在珠三角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当地的科技人才   B.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C.丰富的自然资源     D.优美洁净的环境

19、该生产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放、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20~21题:

20、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1、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优势特色相同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2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资企业建立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23、某商场销售的下列商品,有可能获得环境标志的是

A.一次性木筷    B.蟒蛇皮背包    C.含磷洗衣粉    D.无氟冰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24~25题。

24、这种产业转移

A.是第三产业的转移          B.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5、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26-28题。

26、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27、在我国图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28、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施行。这将从法律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29~30题。

29、下列各组能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风能         B.水能、太阳能

C.石油、天然气        D.核电、生物能

30、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将建设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主要原因是

A.江苏位于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B.江苏风力发电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风能在其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C.江苏能源矿产缺乏,将以风能全部代替常规能源

D.江苏交通运输网络不够健全,能源输入渠道不畅

二、判断题

31、气压带、风带的产生是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球的自转。

3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

33、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34、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5、随着运输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

36、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37、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8、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39、给予西部大量财政补贴,是我国政府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40、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而这些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模拟试卷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判断题(1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综合题(30)

41、我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长江三角

洲地区(如图)进行相关地理资料的收集,请

你帮助完成如下内容:(9)

⑴该地冬季盛行风向为     ,夏季盛行风

向为       

⑵该处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该地气候类型是      

⑶从地转偏向力考虑,该地长江水对   (南或北)

岸冲刷明显,长江水主要参与   循环。

⑷该地主要地形为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⑸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事项与该地区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B.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河网密布,水量丰富

 D.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微弱

42、读下图,回答问题(9)

⑴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两B、C处气压高的是       ,受热的是       

⑵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   

⑶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

         (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⑷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    

B、C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⑸如果此图用于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       ,④表示  

4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文本框: 甲文本框: 丙文本框: 乙

⑴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丙表示的时代分别是                          

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

⑶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⑷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是      。在工业结构调整中,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进

         ,以实现循环经济。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模拟试卷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B

D

B

B

D

A

A

C

A

A

A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B

C

C

A

A

D

D

B

B

A

A

B

A

二、判断题(1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B

A

A

A

A

A

B

A

三、综合题(30)

41、

⑴西北 ,寒冷干燥;东南,高温多雨

⑵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

⑶南,海陆间循环。 ⑷平原,流水堆积。 ⑸ D

42、

⑴B、C。    ⑵西北。   ⑶西风带,温和多雨。

⑷水汽输送,C。   ⑸重熔再生,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43、

⑴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⑵工业文明。

⑶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⑷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