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调研试题(一)
地 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包含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给监考老师。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第Ⅱ卷上。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这使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天体系统包含的级别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材料中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指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D.大气层的存在
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D.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4、读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的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B.三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C.c地的角速度、线速度最大
D.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
5、图2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
![]() |
6、图3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当直射点
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个恒星年
D.从②处移到④处,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7、图4为四种地貌景观,其中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 |
8、图5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9、若图6表示“某大洋局部洋流示意图”,一般来讲,洋流乙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降温减湿 C.增温减湿 D.降温增湿
10、图6中易形成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对图7中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
|
|



A.甲、乙、丙景观的不同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乙景观是热带雨林景观
C.甲景观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D.丙景观反映了干旱的环境
图8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
C.温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
13、引起图7中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读图9,回答第14—15题
14、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5、第四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宗教因素
17、图10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第①阶段
B.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第②阶段
C.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D.发达国家已进入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18、图11为“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区域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最高
B. B表示地价最高的商业活动用地
C.C为城市中占地最广的工业用地
D.C为城市中交通通达程度最高的地区
19、图12中城市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有
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政治和军事
图13是”我国东部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图”,读图完成第20题
20、该地欲发展小麦、乳牛、水果、花卉生产,在图中A、B、
C、D四处应分别选择
A.小麦、乳牛、水果、花卉
B.水果、小麦、花卉、乳牛
C.花卉、乳牛、小麦、水果
|
图14是“某地秸杆利用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围绕秸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土壤肥力恢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15,完成23-26题。
23、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能源
24、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包括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提高人口素质
C.加大科技投入 D.大力发展耕作业
25、我国的四大工程中没有经过该区域的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D.青藏铁路
26、A城市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居全国众城市之首
B.土地资源丰富
C.发达的商品生产能力和便捷的交通
D.人们奢侈的消费习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A.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D.农业基础好,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
28、该区域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不合理灌溉引发泥石流
B.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耕作导致洪涝灾害
D.坡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
29、珠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A.优越的区位条件,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资源越来越丰富
C.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向外转移 D.重工业迅速发展
30、GIS中,记载不同空间信息的城市交通图层和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为商业网点选址
C.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植
二、判断题: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同纬度上的地点具有相同的地方时。
32、非洲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比欧洲阿尔卑斯山简单。
33、当河道的排水速度大于流域的汇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
34、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成为衡量工业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质量的标准。
35、由于技术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异,即使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也往往是不一样的。
36、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增加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制约作用
37、区域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开发区域。
38、区域要进行转型发展的原因是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丧失。
39、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40、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图17
是“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18中的 (填数字序号)。
⑵ 就气压状况看A为 ,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⑶ 就气流状况看B为 ,如图19中的 。
⑷ 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此时的天气的主要特征是 。
⑸C地气候如图20中的 。
![]() |
42、图21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企业?(5分)
⑴ A、B、C、D四地分别应布局的工厂是
A.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服装厂、印染厂
B.自来水厂、火力发电厂、印染厂、服装厂
C.印染厂、服装厂、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
D.服装厂、印染厂、自来水厂、火力发电厂
⑵火力发电厂合理布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⑶ 绿化带应布置在城区的 郊。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43、图22为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读完成下列问题(10分)
![]() |
⑴ 甲、乙两区域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 。
⑵ 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区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⑶ 图示信息表明,乙区域主要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填序号)。
⑷ 乙区域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服装出口基地,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⑸ 比较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等,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等。
44、读图16所示的漫画,回答问题。(5分)
⑴ 该漫画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主要是由于大
气中 含量增多造成的。
⑵ 全人类共同致力解决此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⑶ 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等。
答题纸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二、判断题: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三、综合题
41. (1) _______
(2)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 _______
(4)
(5)
42. (1) ________
(2)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 _______
4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3)
(4)
(5)
44. (1) _______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B | A | C | B | B | B | B | A | B | A | D | A | A | B | C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D | A | C | C | D | B | D | D | D | C | A | B | A | B |
二、判断题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B | B | B | A | A | B | A | A | A | B |
三、综合题
41.共10分
⑴ ③ (1分)
(2) 高气压(高压系统、高压中心都可以) 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各1分)
⑶ 气旋 D (各1分)
⑷ 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各1分)
⑸ 丙 (1分)
42.共5分
⑴ D(1分)
⑵靠近煤炭产地 交通运输便利 处于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或者避免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各1分)
⑶ C(1分)
43.共10分
⑴ 同为季风气候或雨热同期(1分)
⑵ 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答一项即可) 土壤肥沃(各1分)
⑶ 沿江、沿海、沿交通干线分布(有沿交通干线分布即可得分) ⑥(各1分)
⑷ 劳动力丰富 科技发达或技术先进(各1分)
⑸土壤肥力减退或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任答一点即可) 水体污染或资源短缺(任答一点即可)(各1分)
44.共5分
⑴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甲烷(其中二氧化碳必写)(各1分)
⑵ 共同性(1分)
⑶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控制人口、该改进技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用新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凡是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皆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