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若将我国按照地貌、气候的差异分为三大自然区,其分布如右面简图(图1)所示,回答1~3题。
1.乙自然区应为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南方地区 图1
2.下列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热量引起的
B.丙区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水分引起的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3.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
B.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读我国南方某岛屿简图(图2),回答4~5题。
4. 关于该岛气候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充足,夏长冬短
B.该岛受台风活动影响,西部破坏力比东部地区强
C.地处低纬,该岛基本不受寒潮影响
D.该岛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5. 我国将在文昌建立航天发射基地;文昌与四川西昌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纬度低
B.地势高
C.气候条件优越 D.旅游市场大
图2
下图(图3)是我国西北地区湖泊数量和湖水总面积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导致该地区湖泊数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A.人类大量围湖造田
B. 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
C.人类大规模引湖水灌溉
D.植被景观的季节变化
7.该地区湖泊不断减少的状况,将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汽增加,提高降水的频率
B.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更易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图3
C.地下水位下降,河流补给困难
D.扩大可利用耕地的范围
读我国七个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图4),回答8~10题。
8.七省(区)的省会城市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该植被最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10.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沙尘暴
图4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图5),判断11~13题。
11.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2.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13.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图6是某流域管理单位根据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图。但如果根据较近年代(1945—197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据此回答14~16题。
14. 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年~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A.70年 B.50年 C.20年 D.10年
15. 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年~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年~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16.假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性没有发生变化,则造成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最可能原因是
①河道疏浚
②旱田还牧 ③水田转作 ④林地转牧 ⑤城市化 ⑥禁用地下水
A. ①②③ B.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冰岛素有“冰与火的世界”之称,自然环境恶劣,但能源丰富,得以发展温室农业以及多元化的工业,使得该国成为生活品质名列全球前20名之内的国家。据此回答17~18题。
17.冰岛都市近郊处处可见的温室,其能源是
A.地热 B.水力 C.沼气 D.天然气
18.水力资源也是冰岛重要的能源之一,使得冰岛全年有雨、降水量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寒暖洋流交汇处 B.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多锋面雨
C.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D.山高谷低,多地形雨
读下列材料,回答19~21 题。
材料一:由于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大型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著名的杜邦、埃克森荚孚、巴斯夫、壳牌、雪佛龙—菲利浦等跨国公司都已大举进入中国。
材料二:中国资源消耗占全球资源总消耗的比重表(表1)
19. 10年中消耗增长速度最快的资源属于
A.有色金属
B.建筑材料 C.化工原料 D. 能源
20. 下列资源中,中国对其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影响较大的是
A.原油 B.乙烯
C. 铁矿石 D. 锌
21. 世界大型石化公司进驻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中国科技力量逐年增强
C.中国廉价劳动力丰富
D.中国市场广阔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22~23题。
22.以下城市可能很快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大庆、克拉玛依
B.阜新、抚顺
C.郑州、长沙
D.玉门、西安
23.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简图(图7),回答24~26题。
2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在下列作物中,图中②地区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是
A.花生、甘蔗 B.蔬菜、花卉
C.棉花、水稻 D.甜菜、大豆
26.图中①--④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
A.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
读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图8),回答27~28 题。
27. 该种水果最可能是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榴莲
28. 该水果优势产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地处亚热带,光热条件好
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D.地形起伏大,春旱严重
图8
读我国南方地区某区域图(图9),回答29~31题。
29.图中区域茶叶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低缓的丘陵山地
③充沛的河流径流量
④悠久的茶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影响该区域制茶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图9
A.原料 B.劳动力
C.市场 D.技术
31.图中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防洪
B.灌溉
C.旅游
D.航运
下图(图10)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河西走廊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图10
32.关于图中河流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水量和含沙量大
C.流出源地后水量逐渐减少 D.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33.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矿产丰富 ③气候适宜 ④水源充沛
⑤交通便利 ⑥水能丰富 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⑧市场广阔
A.②③④ B.②⑦⑧ C.①④⑤ D.②⑤⑥
下表(表2)表示台湾1993年和2003年两年部分出口产品的组成情况,据此回答34~36题。
表2 单位:百万美元 | ||||
年代 品名 | 1993 | 2003 | ||
出口值($) | % | 出口值($) | % | |
总计 | 85091.3 | 100 | 144179.5 | 100 |
纺织品 | 12039.4 | 14.15 | 11877.5 | 8.24 |
鞋帽伞羽毛品 | 3335.8 | 3.92 | 605.1 | 0.42 |
玩具运动品 | 2816.1 | 3.31 | 1728.9 | 1.20 |
基本金属制品 | 7133.1 | 8.38 | 14330.3 | 9.94 |
机械电机设备 | 33474.7 | 39.34 | 75352.3 | 52.26 |
精密仪器 | 2165.7 | 2.55 | 7429.0 | 5.15 |
34.纺织品、鞋帽伞羽毛品与玩具运动品在台湾出口产品比重的变化是
A.显著上升 B.显著下降 C.上升1倍 D.下降1倍
35.造成上述三类产品发生该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湾在全球分工中丧失了
A.充足原料的优势 B.先进技术的优势 C.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D.充裕资金的优势
36.机械电机设备与精密仪器两类产品,在十年中出口贸易比重的变化,显示台湾在全球分工中的角色,主要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B.原料密集型产业
C.动力密集型产业 D.资金密集型产业
读我国南方某服装厂与香港某服装厂出口产值变化图(图 11 ) ,回答37~38题。
37. 80 年代大陆服装企业出口产值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通信技术与香港同步
B.国家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发了电子商务
D.款式引领世界服装潮流
38. 90 年代中后期,香港服装出口业快速稳定地发展,而大陆同行业却出现了明显滑坡,主要原因是大陆
图11
A.信息产业发展滞后
B.劳动力成本提高
C.交通运输能力薄弱
D.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
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态势渐趋明朗,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极。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39~41题。
表3:
2002 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统计数据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京津唐城市群 | |
城市数量(个) | l5 | 9 | 9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10 | 2.2 | 3.26 |
人口(万人) | 7570 | 2625 | 2762 |
GDP (亿元) | 19125 | 9565 | 6553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752 | 2119 | 819 |
一、二、三产业之比 | 5.8:51.9:42.3 | 5.6:49.3:45.1 | 4.0:42.3:53.7 |
39. 三地中,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最协调的是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京津唐城市群 D.三地一样
40. 有关三地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B.京津唐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主要立足本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地区靠近港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D.三地发展均要依靠本地的原料和充足的能源
41. 目前,有关三地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叙述是
A.产业基础不够深厚
B.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C.环境污染严重
D.资源、能源缺乏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图12),回答42~45题。
42.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7~23时
C.16时30分~次日7时
D.23~次日5时
43.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44.当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对南京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是 图12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45.此时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低压
B.高压 C.台风
D.沙尘暴
46.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
| |
| |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区停车率变化图(图13),完成第47题。
47.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2007年10月24日下午18时发射升空。按照方案,“嫦娥一号”卫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高度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第48题。
48.“嫦娥一号”卫星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
49.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
二、综合题(大题,共 20 分)
51. (5分)
(1)根据材料,引起西亚荒漠化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2)采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用联系框图表示引起西亚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
材料1:西亚地形图
材料2:西亚的气候直方图
海拔; 1191米 | 海拔:620米 |
52. (5分)图中阴影部分分别表示A地区和B地区,它们都位于30度纬度附近。比较两个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异同,并完成下表。
A地区 | B地区 | |
所属农业地域类型 | ||
发展农业区位优势的 气候条件(相同点) | ||
限制性自然条件 |
14 .(6分)读珠江流域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l )有关珠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 处河段河水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补给
B . ④ 至 ② 河段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对发展航运特别有利
C . ③ 河段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D .珠江全流域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 2 )珠江流域上中游山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 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地多 (岩)分布, 地貌广布。
(3)下游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 ,相应的解决措施是 。
54. (4分)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50年至2000年,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这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降水的影响是 。
(4)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多项选择)
A. 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 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 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小题,10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C | D | A | C | A | B | B | D | A | C | C | A | D | B | B | C | A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B | B | C | D | B | B | C | D | B | C | D | A | A | B | C | D | B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C | D | B | A | C | D | C | C | C | B | B | A | C | A | C | A |
|
51. (5分)(1)(1分)干旱气候(气候干旱)
(2)(4分)参考以下联系框图,学生从气候干旱与地形、地貌、水、土、植被、河流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每答对一点给1分,最高给4分。关系分析应具有合理性。
52. (5分)每个空格1分
A地区 | B地区 | |
所属农业地域类型 |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城郊型农业) | 混合农业(地中海农业) |
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相同点) | 热量充足,气候湿润 | |
限制性自然条件 | 水旱灾害频繁 | 雨热不同期 |
53. (6分)(1) D(1分) (2)(3分)渗漏;石灰;岩溶(喀斯特)
(3)(2分)能源短缺,西电东送或者发展核电站(核能)(学生可从环境、交通、城市后备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描述,前后两者需有相关性和合理性才能给分)
54.(4分)(1)交通(1分) (2)①(1分) (3)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1分) (4)ABD(1分,全对才能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