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下学期月考试卷

2014-5-11 0:34:37下载本试卷

高二地理下学期月考试卷

2008.4

命题人 高二地理组 

 时量 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40个小题,每个1.5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第1-4题

1、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2、今年我国大范围区域遭受50年一遇冰灾,甲地温暖如常,原因是:

A、此地地热资源丰富;          B、此地纬度较低,

C、此地年太阳辐射较多;         D、此地处于冬季风背风坡;

3、图中甲地形区的优势资源是:

  A、煤炭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              D、风能资源;

4、下列地理事象中,与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无关的是:

A、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B、地热资源丰富;

C、城镇、农业主要集中于雅鲁藏布江、湟水谷地;

D、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回答第5-6题:

5、我国已沙漠化土地或潜在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新疆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丘陵地区;          D、内蒙古草原地区;

6、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是:

A、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结合植树造林,努力营造薪炭林;

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D、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下表(见下页)反映的是近50年来科尔沁地区耕地重心的移动情况。据此回答第7-8题:

7、从总体上看,科尔沁耕地的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东北方向移动;         B、向东南方向移动;

C、向西南方向移动;         D、向西北方向移动;

8、导致科尔沁地区荒漠化土地连片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过渡樵采破坏植被;        B、牧区超载导致草场退化;

C、农牧交错地带过度垦殖;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年份

东经(°)

北纬(°)

1949

121.97

43.57

1955

121.93

43.51

1960

121.94

43.54

1970

121.88

43.59

1978

121.86

43.63

1985

121.75

43.80

1990

121.80

43.84

1995

121.71

43.68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先后有吴文俊、袁隆平、刘东生、叶笃正等九位院士荣膺这一奖项。刘东生在黄土研究方面作出了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的“黄土之父”,叶笃正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理论等。据此回答第9-10题

9、250万年以来,冬季风为黄土搬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夏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加强了堆积物的成土作用,以此可知

A、温暖间冰期,黄土堆积速率较低,成土作用减弱;

B、温暖间冰期,黄土堆积速率较高,成土作用加强;

C、寒冷冰期,黄土堆积速率很高,成土作用较弱;

D、寒冷冰期,黄土等碎屑物质搬运动力减小;

10、有关中国黄土堆积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中含有大量水生动植物化石;

B、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在地方的矿物成分一致;

C、黄土堆积时,亚欧大陆内部可能冰川覆盖;

D、黄土堆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杂乱的堆积在一起;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第11-13题:

年份

森林

覆盖率

耕地

面积

年降

水量

气温

年较差

河流

含沙量

粮食平

均亩产

粮食

总产

1985年

19﹪

333km2

520mm

38℃

10﹪

205㎏

1.025亿㎏

1995年

10﹪

478km2

450mm

42℃

35﹪

135㎏

0.975亿㎏

1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退耕还牧”面积过大;    D、气候异常,水旱频繁;

1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加剧;

C、物种减少;          D、土壤盐碱化加剧;

13、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环境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退耕还牧;          B、退耕还林;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

读黄土堆积和基底地形图,回答第14-15题:

14、据图判断,该图所示实际位置在哪个省区

A、晋;       B、陕;     C、豫;      D、甘;

15、该处黄土及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和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沉积;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6-17题:

16、①地区为高产农田,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水源条件不同;       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

C、光照、降水条件不同;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17、改造该区大面积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排灌②大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读图回答第18-19题

  18、若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为A、B两水文站在一年中测到的流量变化曲线,则该河的大致流向是

A、自东向西流;          B、自北向南流;

C、自西向东流;          D、自南向北流;

19、若②①曲线是降水量大致相同状况下1958年和1998年B水文站测到的河流流量曲线,则可以反映图中湖泊面积和调洪能力的变化趋势是:

A、扩大;减弱;          B、缩小;减弱;

C、缩小;增强;          D、扩大;增强;

读下图,比较1997年三峡库区移民结构图和江苏省人口结构图。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对两地区人口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库区的移民的农业人口比重比江苏小;

B、三峡库区的非农业人口数量比江苏多;

C、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江苏差不多;

D、三峡库区和江苏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

21、三峡库区人地矛盾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是:

A、改造中低产坡耕地和三跑田,开发高标准梯田;

B、库区移民外迁为主,大力组织开发性移民;

C、大量修造坡地梯田;

D、调整产业结构,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22、“就地后靠,就近安置”“开发性移民”“环境人口容量不足”“耕地有限”分别是三峡移民的:

A、原则;特色;核心问题;限制条件;

B、特色;方针,最大困难;核心问题;

C、办法;政策;核心问题;具体困难;

D、有利条件;指导思想;最大困难;制约因素;

23、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相关: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②流域的形状③流域的面积④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⑤支流分布特征⑥流域内人类活动

A、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24、三峡工程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有:

①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城市的供水需求②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的灌溉水源③西电东送④水产养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5、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供水;

26、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技术;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讯技术;

27、无论是在飞机或汽车上,还是在野外考察旅行,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天气;          B、自己所在地的资源;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季节;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第28-31题:

28、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商都县的

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②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

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商都县耕地面积的增加是:

  A、过度开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

C、抑制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结果;    D、毁林开荒的结果;

30、关于商都县荒漠及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B、土地荒漠化多呈点状及片状分布; 

C、土地荒漠化多呈点状及线状分布;

D、荒漠多为原生荒漠;

31、该县荒漠化防治措施应该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社会效益为核心;

C、消除贫困为核心;         D、经济效益为核心;

32、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C、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原因是黄土高原小流域广布,且易于治理;

D、从目前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来看,人为因素影响程度绝对高于自然因素;

33、对于图中abc三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省属东部经济带,b、c两省属中部经济带;

B、a、b两省以河流为界;b、c两省以山脉为界;

C、a省是我国的海洋开发基地,c省是我国最大煤炭基地;

D、a省地形以平原为主,bc两省地形以高原为主;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据此回答第34-35题:

3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D、治水治土,改造中低产田;

  35、将我国西北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的“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大;

C、地势东高西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利于出口赚取外汇;

下图反映我国某平原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第36-38题:

36、图中显示1960年-1990年该平原地区

  A、地下水位逐渐降低;          B、年温差逐渐变小;

C、年降水量逐渐增大;          D、年均气温逐渐降低;

37、该平原可能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北部地区;          D、华北平原中南部地区;

38、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荒漠化现象严重;           B、冻土沼泽广布;

C、水旱区域较多;            D、伏旱严重;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第39-40题:

39、图中ab所在绿洲面积明显大于d所在绿洲的关键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高低;        B、水资源丰歉的差异;

C、气候条件的优劣;        D、矿产资源多少的差异;

40、与珠江三角洲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日温差大;           B、水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


文本框: ————————————————————密————————————————封——————————————线————————————————————————
●●●●●●●●●●●●●●●●●●●●●●●●●●●●●●●●●●●●●●●●●●●●●●●●●●●●●●●●●●●●●●●●●●●●●●●●●●●●●
●●●●●●●●●●●●●●●● ●●●●●●●●v●●●●●●●●●●●●●●●●
●●●●●●●●●●●●●●●●●●●●●●●●●●●●●●●●●●●●●●●●●●●●●●●●●●●●●●●●●●●●●●●●●●●●●●●●●●●●●
●●●●●●●●●●●●●●●●●●●●●●●●●●●●●●●●●●●●●●●●●●●●●●●●●●●●●●●●●●●●●●●●●●●●●●●●●●●●●
●●●●●●●●●●●●●●●●●●●●●●●●●●●●●●●●●●●●●●●●●●●●●●●●●●●●●●●●●●●●●●●●●●●●●●●●●●●●●
●●●●●●●●●●●●●●●●●●●●●●●●●●●●●●●●●●●●●●●●●●●●●●●●●●●●●●●●●●●●●●●●●●●●●●●●●●●●●







 
●
 ●

 



● ● 

●
●
●
●

● 
●
●
●
●

答卷

                             

计分________________

一、综合题(每个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二、综合题(每空两分,共40分)

41、读“西北地区图”回答:

  

1)写出AB所在自然(地)区名称:A __________自然区;B___________自然地

区;其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地势可以划分三级阶梯,图中没有反映的是_________;我国可以分为三个

经济带,图中反映范围最小的经济带是__________经济带;

  3)A、B、C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受___________影响较大;

  4)对A、B、C进行自然(地)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际情况出发,B地农业结构应以__________业为主。

42、中部崛起是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均衡、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1)A处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的取水点,如果该处增加大坝高度,将对其下游地区产生哪些影响:

   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所处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西北地区相比,甲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ADCB D

6-10DDCC C

11-15BBBAA

16-20ADCBA

21-25ABCDA

26-30BCDA B

31-35CDDCB

36-40ADCBA

41、1)东部季风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区;400毫米等降水线;

2)第一阶梯;东部经济带;

3)水分;

4)气候;地貌 ;

5)牧业

42、1)利于防洪;利于枯水期水质改善;危害下游水生环境;

2)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我国主要农、林、牧、粮棉油基地;沿边优势;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3)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水旱等灾害多。(此题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