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非X科班复习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8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根据下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2—3题。
2.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
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干旱------半干旱------湿润
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3.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4.海南岛农田可以一年三熟,而东北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土壤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D.热量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和广州连续举行。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9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跨越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C.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经济地带的地区
D.区内盛产茶叶和苹果
6、三个经济地带排序,正确的有
A.面积大小:中部>西部>东部 B.人口多少:东部<西部<中部
C.省市区数量:东部>中部>西部 D.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7.人的生活中,“住”是一个重要因子,为了适应环境,在民居建筑上有各种不同的特色。下列建筑特色中,不属于从适应环境方面考虑的是
A.气温年较差越大,墙壁越厚 B.年降水量越大,房屋屋顶坡度越大
C.文艺复兴以前,欧洲教堂多为尖顶;文艺复兴之后,教堂顶部趋于圆穹式
D.越是寒冷地带,传统民居的窗户越小
8.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①平坦的地形 ②肥沃的土壤 ③便利的河水灌溉
④适宜的气温 ⑤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 ⑥较多的农业人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9.调水工程中有利也有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加强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汽交换,有利于水循环
B.调水有利于减少受水区的洪涝灾害
C.调水可以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D.调水可以减少受水区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过程,回答10--11题。
10.图中反映的生产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1.导致该产业转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技术 C.劳动力价格 D.原料
读表: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15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年降水量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 | 粮食总产量 |
1985 | 19% | 333 KM2 | 520 mm | 38℃ | 10% | 205 kg | 1.025亿kg |
1995 | 10% | 478 KM2 | 450 mm | 42℃ | 35% | 135 kg | 0.975亿kg |
12.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14.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危害主要是
A.易形成沙尘暴 B.物种锐减或灭绝 C.淤积河湖,加剧洪涝 D.土地肥力上升
15.该地区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抓好川、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全部发展水稻种植业
B.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植被,走生态农业道路
C.全面退耕还林,全部发展畜牧业
D.以水产业为龙头,发展灌溉农业和农品加工,以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17.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能源)指向型
18.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是
A.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冶炼工业的发展
D.大量开垦,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某外流河的上游流域内发生了某种地理事件,导致该河下游流量过程发生变化。完成19—20题。
19.该河流在其上游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不可能的是
A.开垦湿地 B.毁林开荒
C.修建水库 D.森林破坏
20.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
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
②旱涝灾害增多
③有利于水能的稳定开发利用
④水土流失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联系所学知识回答21~23题。
省级行政区 | 人均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活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产用水量 (m3∕人·年) |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m3∕亩·年) | 万元GDP用水量 (m3∕万元) |
江苏 | 610 | 70 | 540 | 446 | 570 |
宁夏 | 1780 | 20 | 1750 | 1352 | 4000 |
21.表中数据表明
A.宁夏的用水总量超过江苏
B.江苏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宁夏的10倍多
C.宁夏万元GDP用水量超过江苏8倍多
D.两省区生活用水比重均大于生产用水比重
22.宁夏的人均用水量超过江苏的主要原因是
A.宁夏临黄河.水源充足 B.宁夏工业比较发达,生产用水量大
C.宁夏农业技术发达 D. 宁夏人口密度小、宁夏是以灌溉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3.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大大超过江苏,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灌溉方式 B.农作物类型 C.水资源丰歉程度不同 D.气候不同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4—25题。
24.该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
A.有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B.水热条件优越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25.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回答26-29题。
26.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②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包括
①加强钢铁、煤炭工业的地位 ②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③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④扩大工业区的总体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8.右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①→②)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29.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①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②因从海外进口铁矿石,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③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④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30---31题。
30.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31.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1遥感技术 2地理信息技术 3全球定位技术
A.12 B.13 C.23 D.123
1998年,广东全省由第二、三产业构成的非农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大于87.3%,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仅为36%,两者的差距不宜过大,一般在10到20个百分点左右。广东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还高于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根据材料,分析回答32—33题。
32.材料中所表明的是
A.广东工业化进程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B.广东的城市化水平高
C.广东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D.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快
33.广东省出现的这种问题,容易引起的后果是
A.城市劳动力资源不足,农村工业过于分散、规模小,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科学文化素质低,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等
B.农村经济发展过快,而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C.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城市化水平降低
D.农村工业快,使城乡差距减少,但是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下表是江苏省人口统计数据,回答30~31题。
年份 | 总人口(万) | 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家庭户规模(人) |
1953 | 3767.29 | 4.49 | 14.78 | 4.19 |
1964 | 4452.21 | 3.71 | 14.83 | 4.09 |
1982 | 6052.11 | 5.55 | 15.82 | 3.91 |
1990 | 6705.68 | 6.79 | 21.24 | 3.66 |
2000 | 7438.07 | 8.76 | 41.49 | 3.23 |
34.从表中可以看出
A.1990~2000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江苏距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C.1990~2000年江苏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D.1990~2000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35.对上题得出的正确答案,你认为导致这种事实的主要原因是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供人口增长所需的消费资料增多
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36.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简,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北方广大地区都属于北方方言区,虽有差异,但能沟通;而在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还会分多种方言,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产生这种语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南方多丘陵、山地,交通比较闭塞 B.北方民族比较单一
C.南方文化历史悠久 D.北方多地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
37.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关于湿地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种植业 B.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C.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38.我国台湾电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A.劳动力成本 B.土地成本 C.科技成本 D.原料成本
据报道,广东某乡历时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
5年前概况 | 5年后概况 |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
生产、生活较封闭 | “渔村一日” 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
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 | 人均收入超过20000元 |
据上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回答39~40题。
39.使该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D.综合治理了环境
40.该乡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B.技术水平高
C.山区面积广大 D.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20 分)
三、综合题
41.读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7分)
![]() |
(1)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B.C分别表示的指标是:(2分)
B
C
(2)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哪些差距?(2分)
(3)读下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3分)
42.读右图“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工业部门(3分)
a ,
b ,
d 煤化学工业。
e 。
(2) 鲁尔区的重化工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包括 (1分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3) 分析鲁尔区曾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2分)
43.阅读下图,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7分)
![]() |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 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上图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4分)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3分)
高二地理试卷(非X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B | B | A | D | C | D | C | A | B | A | C | B | B | C |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
B | D | D | A | C | A | B | D | D | D | B | C | A | D |
|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C | D | A | C | A | C | B | AD | CD | AB | BD | AD | ||||||||
41.(7分)(1)B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各1分)
(2)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15.4%,与世界相当;但农业就业人数比重高达50%,远高于国际标准;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也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中国工业化之路还很漫长。(按要点评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或以上给2分)
(3)相同点: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不同点:工业化的动因不同。(珠三角地区是外资企业带动工业化,苏南地区是大城市辐射带动工业化。) (3分)
42.(6分)(1)a煤炭 b 钢铁 e机械 (各1分) (2)D (1分)
(3)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交汇处,有便利的铁路、公路网,还有莱茵河水运,而且可通向海洋。 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③有莱茵河提供丰富的水源 ④位于欧洲中部,周边国家工业发达,为鲁尔区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按要点评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三点或以上给2分)
43.(7分)(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A; B; D; C;(每空1分)
(2)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按要点评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或以上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