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训练

2014-5-11 0:34:38下载本试卷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训练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45分)

㈠单项选择题(1-25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

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

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

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

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3—5题。     

3.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

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4.B处7月份盛行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

是指(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6.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7.某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均温在2℃以上,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该地气候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  )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地区严重干旱

9.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藏北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南岭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10.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   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四条游览线路中,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2.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④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23%    C.13%    D.60%

14.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5.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A.“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变缓

C.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

D.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七个省级行政单位中,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内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5个

17.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18.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沙尘暴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9—21题。

1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

20.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1.我国主要海港城市,自北而南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秦皇岛、天津、上海、厦门、湛江

B.湛江、广州、厦门、上海、连云港

C.大连、连云港、宁波、上海、青岛

D.天津、秦皇岛、青岛、连云港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23.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甲、乙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核能         D.天然气

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回答24—25题。

         

24.两岛的地势差异性表现为(  )

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    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高周低

C.甲岛中高周低,乙岛中低周高       D.甲岛中低周高,乙岛西高东低

25.图中两岛的盐场多分布在(  )

A.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B.西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C.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D.北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㈡双项选择题(26-35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26—29题。

26.该市长期以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属于(  )

A.浅层地下  B.深层地下水 C.动态水资源   D.静态水资源

27.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A.旱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

C.地面径流缺乏                       D.用水需求量大

28.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A.引发构造地震                       B.引起地面沉降

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              D.引发风沙危害

29.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  )

A.停止开采地下水                     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

C.进行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使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据此回答30—32题。

30.形成暴雨的条件主要有(  )

A.丰富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气流       

B.较长时间地受热带反气旋控制

C.地形导致锋面移动受阻     

D.连续的低温冷冻天气使大量水汽凝结

31.下图为某日8时地面天气图,该日午后可能出现暴雨天气的

地区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2.若此时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则此时可能为(  )

A.5月初           B.7月初  

C.9月初        D.11月初

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据此回答33—35题。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地区代号

-2.3

14.9

4.6

25.8

7.8

19.9

-1.3

26.7

33.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拉萨  B.②为昆明  C.③为成都          D.④为西安

34.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湟水谷地                     B.②位于成都平原

C.③位于云贵高原                     D.④位于黄土高原

35.近几年来,上述四省区中有一个人口数量变化较大,造成其人口变化的原因有(  )

A.行政区划的变动                     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5分)

36.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        (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        基地(填字母),该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水能与煤炭相比,该种能源最突出的优点是                   ;2003年夏半年我国南方地区的“电荒”反映了水能作为能源存在          

                       等缺点。

(2)图中属于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被称为         ,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         。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      )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调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

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7.读我国某大河三角洲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为    三角洲,这个三角洲面积大且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        

                 

今后该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2)该河河口附近出产一种刀鱼,它在河中生、海里长。但这种刀鱼近几年几乎绝迹,其原因主要是                        

                  

(3)该大河入海水道从北流向东南的自然原因是             

                   

(4)图中的A市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38.阅读以下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

(1)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2)两种灾害中,受灾面积较广的是        ,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为避免两种灾害的发生,祈求风调雨顺,旧中国许多地方建有          

(文化景观),该景观对             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4)       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等。

(5)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

 

 39.读下面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了三分之一。据海关统计,2004年头四个月我国原油进口达到4777万吨,预计全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

  材料二

     

图1中国石油供需演变及未来(预测)石油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世界知识》2002年第21期

 

(1)导致我国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我国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的岙山、镇海筹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甲、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石油体系的目的是为了(  )

   ①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②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 

 ③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乙、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防安全需要  ④石化发达的城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3)为了确保能源安全,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个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少选、多选均不得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A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C

B

D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C

C

D

C

A

C

A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6分)(每空1分)

⑴.云 或滇 、 湘  闽 、晋 。

⑵.大同 、阳泉 、 西山、平朔(任意填写三个)。

⑶.青海,

⑷塔里木、准噶尔,长绒棉、 哈密瓜、葡萄(至少列举两种)。

⑸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2分)

江河径流量少;水体污染严重;(2分)

节水意识淡漠和节水意识技术落后(1分)

32. (7分)(每空1分) ⑴.低, 冷   ⑵.高 ,热, 大,5.6  , 大陆性.

33. (5分)(每空1分)

数字号

地理事物

名称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海

34.(13分)(每空1分)

(1)城市名称: ①  北京  ;② 天津    ;③ 秦皇岛;

④沈阳;⑤ 大连  ;⑥  青岛  。

(2)铁路名称: 京哈  京沪

(3)胜利油田,鞍山铁矿。

(4)  能源充足,长芦盐场,华北油田(每个要点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