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

2014-5-11 0:34:38下载本试卷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40×1.5分)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A.60°S,60°E  B.60°S,60°W

  C.40°S,40°E  D.60°N,60°E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右图为某地窗户朝南的房屋,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情况,读图完成:

3.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①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北京昼长夜短          ②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③

4.当阳光如②所示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点,则该地所在的经度是

 A、150ºE  B、160ºE   C、105ºE  D、90ºE

5.当阳光如①所示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50º  B、26º34¹   C、73º26¹   D、40º

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读图回答6—7题。

6.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20      B、2:40     

C、14:20      D、3:20

7.图中丁点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B、16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8.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9. 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1999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人类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美国空间环境中心将对其密切观察,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据此完成10~11 题

10.太阳活动是:

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

11.在“黑子峰年”(黑子活动最多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B、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D、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12.下列属于我国最大木材基地和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吉林  C.辽宁  D.内蒙古

1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⑤东北三江平原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4.东北的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15.下列关于沼泽地开发的正确做法是            

  A.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      B.提高地下水位改良沼泽地

  C.沼泽地含水多,肥力低,不宜开发  D.开垦沼泽地与保护沼泽地应同步进行

1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   B.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C.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山西北部

D.指大兴安岭以东地区

17.下列地区与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A.辽宁南部——冬小麦、棉花、苹果      B.松嫩平原——冬小麦、大豆、甜菜

C.大兴安岭北部——春小麦、棉花、马铃薯  D.呼伦贝尔高原——春小麦、亚麻、苹果

18.东北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主要是

A.湿地面积大     B.人均耕地多  C.土地集中连片  D.热量充足

19.东北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应是 

A.开垦宜农荒地  B.提高粮食单产  C.实现农业机械化  D.多建商品粮基地

20.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2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A.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各季节降水分配均匀

B.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2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B.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

D.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23.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的干旱灾害得到了根治

B.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C.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D.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工、农业发展依然缓慢

24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 B.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C.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信宜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D.产业专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5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错误的是

A.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日本重化工业逐渐向国外转移

B.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推动了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

C.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数量下降,其成本很高

D.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的影响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据此完成26~28小题:

26.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27.“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28.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大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30.下列属于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第二次调整阶段重点部门的是         

   A.纺织          B.钢铁         C.新能源         D.食品

31.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32.下列属于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的产业有                  

  ①技术密集型    ②劳动力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知识密集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34.西气东输工程完工后,可以                                      

   A.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B.向沿线城市输送部分电能

   C.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    D.解决新疆地区能源短缺,促进西部开发

35.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图6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28~ 31题。

36.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D.a市场、b政策、c交通

37.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交通优势、b市场优势、c劳动力价格  B.a技术优势、b劳动者素质、c交通优势

C.a劳动力优势、b市场优势、c能源优势D.a技术优势、b交通优势、c政策优势

38.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接近原料产地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39.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 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  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40.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10×2分)

41.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A、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B、劳动力资源不丰富

C、国内的市场腹地小  D、交通条件差

4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旅游业  D、机械制造业

43.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顺序正确的是

A、日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B、日本——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C、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D、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路线图”,回答44—46题。

44.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主干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最终到达上海

B.西气东输的气源全部来自油气资源丰富的塔里木盆地                        

C.西气东输工程每年将120亿立方米的

天然气全部输送到上海

  D.主干管道途径我国第二、三阶梯。

45.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或地形区有

A.甘肃、河北、山东、江苏  

B.陕西、宁夏、安徽、江苏

C.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       

D.准噶尔盆地、太行山、长江三角洲

46.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A.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西部的经济优势相结 

合, 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B.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彻底改变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格局

D.带动东、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7.图8是“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呈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5年

B.第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C.进入第二阶段,其劳动力成本低和政策的优势逐渐丧失

D.第二阶段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产值大,增长迅速

48.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转移、扩散污染           D.增加就业机会

49.作为城市的燃料,天然气比煤炭

  A.开采成本低    B.燃烧效率高   C.使用方便   D.对大气污染严重

50.能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

A.有充足、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良好

C.同类企业在当地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D.人多地少、土地租金高

选择题答案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扣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扣分

三、综合题(40分)

51、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各题。(15分)

(1)该图是以       为中心的示意图。

(2)P点在N点的       方向。

(3)弧MPN为      线,其中弧MP

是____   线,弧PN是      线。

(4)此时时间为      日,北半球节气

     ,北京时间是     

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5)A点的昼长为      

A点的日出时间为      ,日落时间为     

(6) 此时,东半球的赤道上为白昼的经度范围是 ­­                 。(2分)

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装________订________线________内________不_________准________答______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图13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简图”,图14是两个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13


图14

(1)填写图13中两个地区主要城市名称:

  甲         ;乙        ;丙        ;丁       。

(2)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促进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3)读图1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

(4)图15是珠江三角洲三个代表“城市的工业结构图”。


图15

   图中反映了该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采取哪些对策?

53.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能源:(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1分)

(3)从图中可看出,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天然气消费比例太___________(低、高),为此我国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2分)

(4)我们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相比,比世界消费比例高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51、⑴南极点 ⑵东南 ⑶晨昏、晨、昏 ⑷12、22、冬至 17时 23°26′S,45°E

⑸18时 3时 21时 ⑹0° 46°52′⑺20°W—0°—135°E

52.(共10分)

(1)石油 煤炭 天然气(各1分)

(2)石油(1分)

(3)低  西气东输(2分)

(4)煤炭  水力(2分)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成本小,技术要求低;地势起伏大,

水资源丰富.(2分)

53.15分(1)4分 广州;深圳;上海;南京。 (2)4分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3分 变化:珠三角比重呈下降趋势,长三角呈上升趋势,并在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珠三角;原因: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其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国内的市场腹地范围较小,因此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减弱。

(4)4分 问题:各城市工业结构趋同;对策:各城市间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形成互补、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