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2014-5-11 0:34:38下载本试卷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学科试卷 命题人:张志能

满分:120分 答题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A.均质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2、1990年后,世界500强许多企业在上海落户,这体现了区域的  特征。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和开放性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违背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4、以下体现人地伙伴论的思想行为是(  )

A. 天人合一          B. 人定胜天 

C.人与动物一样只能适应环境  D.竭泽而渔,岂不得鱼

5.不属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的是(  )

A.发展战略  B.人口战略  C.资源战略  D.环境战略

6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A.市场  B.劳动力素质  C.资源和环境  D.技术

7、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

A.   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大量积累

B. 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C.杜绝使用有害地球环境的产品和技术

D.放弃落后地区,加快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8、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下的年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也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9、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图一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分析回答10-13题。

10、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伦敦 B.纽约 C.柏林  D.东京

11、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             

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的到来,环境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有污染的工业

D.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2、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 B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完善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13、关于后工业化阶段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 

A.部分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比重会迅速提高

B.部分发展中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比重会迅速降低

C1970年以后,一些发达国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占GDP比重降低

D.二战后发达国家全部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新兴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完成下列两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油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

C.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该线以南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15.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16.关于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积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B.集中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17.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一协调一不协调    B.不协调一协调

C.协调一不协调一协调      D.协调一不协调

18.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经济增长为主         B.发展居第一位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19.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0.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其特点是

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B.无毒无害、节约资源

C.低毒无害、节约资源   D.无毒少害、节约资源

21.对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公平性—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

②持续性—不用控制人口规模

③共同性—挽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④共同性—创立环保全球同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下列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使用塑料袋购物       B、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D、农业采用滴灌技术

23.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的时间在(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4.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25.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是 ( )

A.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B.实行游牧,自然放牧

C.开垦草原,发展耕作业

D.草场实行计划管理,定期轮牧,建设人工草场

如图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模式,读图完成26-28题

26.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区位 D.水源充足

27.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和区位变化主要是  (  )

A.城市人口的增加 B.运输的便捷 C.城市人口用地规模的扩大D.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

28.若甲城市在河北,乙城市在广东,则阶段Ⅱ季节最大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9.1955年前后,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30.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综合题

31.读“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把         列为第一位,包括社会、                  可持续发展。

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的实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注重这样的几个战略A      B         C         D        

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持续发展,条件是        的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

⑷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四个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发达国家应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32.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图表示世界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城市)B      (工业区)C       (河流)

⑵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

       资源丰富②       资源丰富③       便利④离铁矿近⑤         广阔

⑶20世纪60—80年代,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          阶段,区域内最主要的问题是①               

33.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

研究课题:区域和发展规划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阶段II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大漠孤烟,黄沙漫漫。

阶段III成果:……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⑴依据研究阶段II成果,推断该区域为图示区域中的      (填代号)。

⑵请你推断该地理学习小组得出阶段II成果所必需使用的有关地图名称                      (至少答出四种图)。

⑶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研究阶段III成果: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不足条件是          ,其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⑴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B.降水稀水

⑵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35.下图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经济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表1是三大经济地带GDP所占比重的变化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东部

52.3

52.9

53.8

58.3

中部

31.2

31.1

29.8

27.6

西部

16.5

16.0

16.4

14.1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

A         B         C        

⑵A、B、C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        ,其原因的          

                    

⑶B经济地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目前,该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30=6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A

C

B

C

D

A

D

B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D

A

C

A

C

B

D

C

B

D

A

B

二、综合题(共60分)

31.(共18分)(1)发展、经济、生态(每空1分)

(2)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 稳定战略(每空1分)

(3)生态  经济  社会(每空1分)

(4)(2分*4)公平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

32.(共10分,每空1分)(1)匹兹堡 鲁尔  莱茵河

  (2)煤 水  交通  市场

  (3)转型 环境污染 传统产业的衰落

33.(每空2分,共16分)(1)甲 (2)中国政区图 中国地形图  新疆地形图 新疆气候图 新疆物产图(至少答出四种图)(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农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4.共7分(1)             每空1分  (2)气候每空1分(3)(共4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地形封闭,海洋湿润气流到达这里的很少,降水稀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动植物是耐渴、耐旱的动植物,河流稀少,绝大多数为内流河、湖;由于降水稀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适合发展牧业,有水源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人烟也稀少,农田、村镇、城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35. (每空1分共9分)(1)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2)C C地带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A、B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3)27% 3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