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卡内)
2001年8月31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宋瑞祥把“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匾牌郑重地交到广西贵港市市长粱胜利手中,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中国开始探寻2l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据此判断1~3题:
1.广西“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大面积肥沃黑土分布
C.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D.地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2.生态工业园区这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考虑了( )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3.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零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高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4-6题。
4.“牧童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5.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6.近年来“绿色GDP”以成为我省苏南一些地区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以下关于“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GDP”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的
B.“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主要是倡导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8.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的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B.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C.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D.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10.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11.图中①环境问题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12、13题。
12.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地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有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13.下列关系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城市环境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特殊环境,城市绿地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完成14、15题。
14.城市绿地能够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绿地能够产生大量的氧气,更新城市的空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B.城市绿地能够固定大量氧气,增加城市的有机物数量乃至为城市提供更多的食物
C.城市绿地能够增加城市降水,冲刷城市大气和地面的灰尘
D.城市绿地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提供更多的植物资源
15.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其作用主要是( )
A.调节城市气候 B.净化城市空气 C.美化城市环境 D.防止风沙侵蚀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资源将会在2075年前被消耗光。该报告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出各国“生态脚印”大小,即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据此回答16—18题。
16.这段材料表明地球上的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数量上的有限性 B.潜力的无限性 C.分布的不均衡性和规律性 D.资源的紧密联系性
17.“生态脚印”说明(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局限性
C.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D.环境容量(承载量)是有限的
18.阿联酋等一些波斯湾国家“生态脚印”较大,主要是因为 ( )
A.发展速度快 B.资源消费量大
C.环境承载量小 D.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20.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卡内。)
21.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制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正确叙述是( )
A.只涉及经济领域,而没有考虑社会因素及其发展B.只涉及团体及公众,没有牵扯个人和决策者
C.涉及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要素、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和行动
D.有行动实施方案,也有政策、法律等保障措施
22.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D.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23.能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 )
A.有充足、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良好
C.同类企业在当地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D.人多地少、土地租金高
2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 )
A.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中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总量依然很大
C.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 D.中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25.关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正确的是( )
A.骑自行车上学或者上班 B.高消费,拉动国家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C.提篮子或布袋上街购物 D.拒绝使用手机,减少电磁波对身体的危害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答案填入答题纸)
26.读“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持续发展,条件是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3分)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分别是:(3分)
①保护生物多产性。 。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1分)
A.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B.公众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
C.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
D.实施清洁生产、文明消费以及环境标志认证
(4)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由于:(6分)
① ;
② ;
③ ;
27.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5分)
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 。(2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分)
其产生的原因是 (2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 ;
; ;
28.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图五),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在____________,(1分)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C时段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1分)这一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轻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时段,(1分)这是人类谋求与环境_______________发展的结果。(2分)
(4)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3分)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4分)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
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C | C | B | B | D | D | B | C | D | C | D | A | A | B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答案 | A | D | D | C | C | CD | BC | AB | BC | CD |
综合题参考答案
26.
(1)生态经济社会
(2)①公平性②共同性③持续性
(3)B
(4)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27.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28.
(1)A点以前 此时人口数量较少,人类经济活动规模小,索取的自然资源和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都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2)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 单纯地把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B点以后 协调
(4)B
29.
(1)自左向右依次为:a、b、c、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碣国际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