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下列关于山西能源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
B.全省6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C.西山煤田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
D.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产地
3.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 ③煤层气储量丰富
④位置适中 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
4.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A.河北省 B.陕西省
C.山东省 D.河南省
5.直接将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A.神黄线 B.大秦线
C.京包线 D.焦兖日线
6.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 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
7.有关山西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西省有发展电解铝工业的资源条件和能源条件
B.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煤炭销售价格
C.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D.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目前经济的核心部门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8~10小题:
8.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9.“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10.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大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据此完成11—13小题:
11.为缓解山西水资源的紧缺建设了万家寨引水工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工程是目前山西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B.全部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南北干线组成
C.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大同、太原和榆次的缺水局面
D.工程位于山西与陕西,内蒙三省交界处
12.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的是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进一步增加能源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国家正在实施的工程是
A.西气东送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引黄入晋工程 D.黄河整治工程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 B.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
C.对河流开发利用,只需要考虑河流的特点 D.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水量最大的支流
15.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该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B.河谷平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D.流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1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
B.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新的棉花带
C.田纳西河水系全线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全部地区
D.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17.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开发及产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19世纪后期,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
B.田纳西河流域目前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年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
C.美国的老棉花带与现在棉花带分布不一致
|
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判断18—19题。
18.图中D、E、F、C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D B.E C.F D.C
19.右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地面下沉 D.海水倒灌
20.下列关于TVA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②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③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④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⑤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很多座大小水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 B.流域根治了旱灾
C.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D.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材料,回答22-23题。
22.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23.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 ④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首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回答24~25题。
24.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速度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③遏制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
D.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7.下列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好,埋藏深,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B.煤种齐全,分布范围广,全省8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D.煤田的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28. 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29.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了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和滥采,山西省正采取措施缩小煤炭开发规模
B.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省加强了煤炭的加工转换,从而提高了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D.到目前为止,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仍十分单一
30.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露天煤矿开采比较容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B.山西省以轻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C.山西应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品种、同一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D.山西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1.关于山西省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山西省铁路运力的98%用来运输煤炭,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
B.从“九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产值
C.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D.建国以来,山西省围绕煤炭资源进行了能源的深层次开发,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32.下列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33.下列有关山西省煤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山西省应始终不懈地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只有经济上去了才有能力治理环境问题 B.山西省应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C.山西省应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以及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D.山西省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4.下列有关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B.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C.山西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今后还须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
D.山西省应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低附加值方向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
36.读“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煤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
(2)属于全国优质动力煤产地的是_______煤田(填字母),它的主要用途是______ _;
其煤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属于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的是__________煤田(填字母),它的主要用途是__ _______。
(4)山西省境内煤田分布范围__________,全省___%的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
37.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
(1)从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炭开采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直到___________年,山西省煤炭开采达到5000万吨
(3)直到___________年,山西省煤炭总产量达到1亿吨
(4)2000年的煤炭生产量是1970年煤炭生产量的___________倍,1995年的煤炭生产量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2000年的煤炭生产量。
38.读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回答:
(1)从图看出,1990年山西省煤炭调出量达__________亿吨,2001年,电力输出突破__________亿度。
(2)山西省的火电主要输往__________地区,输电的优点是
①______ _ _______ 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省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煤炭输出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1的甲、乙两图中的河流,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河口、河流干流上都有世界著名的港口和水利工程。读图判断,
A是_______________港, B是_________________港。
a是_______________工程, b是_______________工程。
(2)图2中,反映a地区的气候状况的是_______图;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____ _____。
(3)依据下表中的资料,简述a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a工程 | b工程 | ||
坝址水文条件 | 年径流量(亿m3) | 820 | 4510 |
平均含量(kg/m3) | 1.6 | 1.2 | |
年输沙量(亿吨) | 1.34 | 5.3 | |
总库容量(亿m3) | 1640 | 393 | |
调节库容(亿m3) | 1310 | 165 | |
库区水量损失(蒸发+用水) | 大 | 小 | |
入海水量 | 建坝前 | 330 | 近10000 |
建坝后 | 60~18 | 近10000 | |
出库泥沙 |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仅200~3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库区内 | 建库最初10年有1/3的泥沙下泄,以后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的泥沙出库 | |
坝口至河口距离 | 900 | 1800 |
(4)根据图1和右表,简要分析b工程建坝前后入海水量的变化远远小于a工程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说明:卷面评分的注意事项1.客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和赋分标准给分。2.主观题参照所给答案,允许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不足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B 2.D 3.A 4.C 5.B 6.A 7.B 8.C 9.D 10.B 11.A 12.D 13.B 14.D 15.C 16.D 17.B 18.A 19.B 20.A 21.B 22.A 23.D 24.A 25.D
二、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本题共2小题 ,共计50分)
26.(24分)
(1)D(2分)
(2)①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②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或焦兖日线)(各2分,共4分)
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6分)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大量从能源产区输入能源,才能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2分)
(3)问题: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破坏;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3分)运力不足。(1分)
解决:矿区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在生产环节中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发展坑口电站,进行铁路和输气管道的改造和建设(3分)
(4)提高煤的利用技术(1分) 调整产业结构(1分) “三废”的治理(1分)
27.(26分)
(1)亚历山大(2分) 上海(2分) 阿斯旺大坝(2分) 三峡水利(2分)
(2)②(2分) 终年炎热少雨(或炎热干燥)(2分)
(3)导致河口地带的海岸线退缩;海水入侵;工程下游沿岸及三角洲地区失去泥沙和肥力来源;造成东地中海某些鱼类产量下降。(8分)
(4)b工程距海比a工程远;b工程库区及下游的水量损失比a工程小;b工程至三角洲的区间内有湖泊水及众多支流汇入,而a工程至三角洲的区间内则没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