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南水北调专题(三)
总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周洪祥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000年10月10日《新民晚报》报道: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居全国首位,水土保持刻不容缓。读长江流域图,判断1-3题:
1、长江流域的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是
A.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C.长江中游防护林体系
D.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
2、目前,流域内已发电的我国最大水电是
A.葛洲坝水电站 B.隔河岩水电站
C.二滩水电站 D.小浪底水电站
3、下列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是
A、甘蔗 B.油菜 C.棉花 D.甜菜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4—6题。
4.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艾丁湖海拔高度为一I55m,现在已经是一片荒漠。这一事实可以推理出的直接结果是
A.位于第三级阶梯 B.外力侵蚀作用强烈
C.位于向斜中心部位 D.多年平均汇水量小于多年平均蒸发量
6.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长江三峡的形成与下列地质作用有关的是 ( )
①内力作用 ②.流水机械侵蚀作用
③风化作用 ④地壳的下沉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0.下列关于三峡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②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③三峡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钢岩体
④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3-4题
11.关于图中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
B.由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旅游资源丰富
C.位于二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D.地处著名的春小麦产区,农业基础较好
12.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中点国土整治工程有: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退耕还牧工程④退田还湖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读下图,长江四条支流,汇入长江按由上而下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据此回答14~15题。
1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
D.输水线路跨五大水系
15、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16.三峡水库的修建,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候的年温差将有所加大 B.季风性特征明显加强
C.库区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 D.高空大气云层增厚
1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位于东部经济带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南方地区 ④雨热同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
①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②可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③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④可以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9、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B.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
20.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能源生产量排序正确的是 ( )
A.东部>中部>西部 B.中部>西部>东部
C.中部>东部>西部 D.西部>中部>东部
|
21.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中,输送火电为主的是 ( )
A.北通道 B.中通道
C.南通道 D.北通道和南通道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3~14题:
22.“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4.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25、图二是我国四个区域简图,图中地物为河流、湖泊,其对应的区域排序正确的是( )
![]() |
A.①三江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江汉平原
B.①江汉平原②鄱阳湖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三江平原
C.①江汉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三江平原
D.①三江平原②鄱阳湖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江汉平原
二、综合题:(共70分)
26、读图五中的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 。
(2)荆江段长江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的重点,荆江段主要防 汛,黄河下游段主要防 汛。
(3)这两段的灾害出现时间有所不同,荆江段出现于 季,黄河下游段出现于 和____________季节。
(4)荆江段溃堤和黄河下游段溃堤,灾情更严重的应是 ,理由是:① ;② ;③ 。________________。
27、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 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 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 线。
(3)南水北调可产生哪些效益?
(4)解决上述地区缺水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8.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 |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
29.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15分)
(1)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参与新陈代谢 ②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 ③良好的溶剂 ④贮藏能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请你应用上述资料,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利用大运河为输水线,大运河开通于隋朝,在元朝又进行了疏浚取直,
成为南北走向的主要河流。大运河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两种方案(如上图),请分别指出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甲图所示方案的优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所示方案的优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水枢纽中的钢铁管道往往会发生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而被腐蚀,因此设计时要考虑防腐问题。
(5)南水北调工程为平衡我国水资源贡献巨大,但开发新水源同样重要。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在凝结、蒸馏、蒸发、加热中各选一个词表示①②两阶段。
①阶段___________,②阶段___________。
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现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①阶段自然转化为②阶段的过程依赖于多种因素。例如,充沛的水汽、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水汽凝结核等。人工增雨是向云层中发射增雨炮弹,其中常装有干冰和AgI微晶等药剂。干冰在人工增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我国南水北凋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b
(km)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
工程的主体;a河是 ,c地位于 流域。(6分)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
(3)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
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 河段。(4分)
(4)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该线优质供水的主
要措施。(6分)
专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A | B | A | D | C | C | B | B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C | B | A | D | C | B | B | B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A | C | A | B | C |
二、综合题:(共70分)
26、共12分。
(1)地上河(2分) (2)洪(1分) 凌(1分) (3)夏(1分) 初冬(1分) 早春(1分) (4)荆江段(1分) ①长江流量更大,摧毁性更强(1分) ②江汉平原地区人口更稠密,城市更密集(1分) ③江汉地区排水能力比黄河下游差,积水时间更长(1分)持续利用,就必须狠抓营林,营林是林业生产的根本。(3分)
27.9分(1)华北.C.(2)东线.(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4)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8.14分(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2)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 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29.15分(1)D (2)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可持续发展
(3)沟通南北交通,灌溉沿途农田,加强南北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4)甲:不占空间对航运无影响,不易破坏不受大气自然因素影响,施工成本高; 乙:占用空间,妨碍船舶航行易破坏,受大气自然因素影响,施工成本低 氧化 (5)蒸发 凝结 干冰升华吸热,使云层降温,有利于水凝结
30.20 分(1)东线 长江 海河(各2分) (2)图示受水区域为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总量较少;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集中在7、8月份;该区域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水量大;在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较严重等。(四点各1分) (3)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减少东线的工程量 b一c
(各2分> (4)各地应有效控制长江流域内的排污量,确保位于长江干流上的取水源地水
质优良;对沿线地区的工矿企业,尤其是输水线路所经的淮河流域内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进
行治理整顿,或技术改造,或关停并转,以减少排污总量;对沿线地区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
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在沿线地区倡导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水质;
加强《水法》、《污水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公众与社会的环保意识等。(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至少答出3条措施,每一措施得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