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32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生态赤字=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分析下表部分国家及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回答1----2题:
国家 | 生态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国家 | 生态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美国 | 10.3 | 6.7 | 新西兰 | 7.6 | 20.4 |
日本 | 4.3 | 0.9 | 巴西 | 3.1 | 6.7 |
中国 | 1.5 | 0.7 | 全球 | 2.2 | 1.8 |
1.下列关于生态赤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生态赤字越来越大,说明有效生态承载力越来越大
B.人均生态赤字越来越小,说明生物的种类、数量减少
C.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全球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使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D.生态赤字为正值,说明该国家或地区利用了生态赤字为负值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服务
2.中国与美国相比,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低很多的原因可能是( )
A.中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小 B.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
C.生产能力比美国强 D.中国自然资源贫乏
2007年1月,海尔集团25个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企业验收。读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图1),回答3——4题:
![]() |
3.字母M表示的环节是( )
A.产品包装运输 B.产品使用回收 C.环境 D.原材料加工
4.在清洁生产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的主要标准( )
A.从原材料开采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
C.从产品废弃物处置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估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6.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 )
A.农业 B.工业 C.金融贸易 D.服务业
7.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物进行感知,获取信息的系统
B.是地图的延伸
C.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D.具有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
比较项目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8.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9.为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
1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图2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河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
13.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
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图3,回答14——15题:
14.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
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北部和中部地区
D.南部地区
15.图4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
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
![]()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16——18题:
材料一: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整个工程横贯中国东西部,沿线经过新疆等十个省市。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5年1月1日实现全线商业供气。
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路线图(图5)。
![]() |
16.天然气作为矿物能源,比其它矿物能源所具有的优点是( )
A.比较价格高 B.是可再生能源 C.开采使用方便 D.清洁、燃料效率高
17.“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管道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
A.损耗大,但连续性强 B.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管理使用方便
C.运量大,且开采储运难度低 D.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只适合在白天运输
18.“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陕北靖边,其主要目的是( )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补充气源 D.绕过地形复杂区域,便于施工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我国要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
A.计划生育政策 B.扩大耕地以提高环境的人口容量
C.环境保护政策 D.跨流域调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0.我国正在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节约型道路发展道路意味着( )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C.高资源消费,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
21.读“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
(图6), 地物的这种特征可直接
应用于 ( )
A.全球定位系统
B.GPS系统
C.航空遥感技术
D.航天遥感技术
读图7,回答22——23题:
22.下列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
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风沙危害
23.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4.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一水土流失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一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一酸雨污染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一臭氧层空洞
25.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性开发措施有( )
A.严格禁止砍伐、采摘林中经济果品 B.发展生态旅游、雨林观光
C.申请国际资金,将林区居民全部外迁 D.在林区选择性采伐,并及时更新造林
26.为解决我国面临的“油荒”、“电荒”等能源问题( )
A.应该限制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短缺的限制
B.应在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
C.应该压缩不稳定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
D.应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27.图8表示的是某些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将以下内容的字母代号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图内框中:(5分)
A、滥伐森林,滥垦草原 B、酸雨 C、过量开采非可再生资源 D、环境问题
E、水土流失 F、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G、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H、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 I、温室效应 J、土地荒漠化
28.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
(1)A地区沙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2)B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4)D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
,防治措施是 。
29.读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图10),回答:(11分)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问题。
(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产品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读出山西省的三条产业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条产业链都以为______________出发点。
(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 含油量 | 运输费用(元) | 生产成本(元/kg) | 生产方式 |
国产大豆 | 17% | 0.18 | 1.60 | 粗放式 |
进口大豆 | 19% | 0.16 | 1.28 | 集约式 |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Km2)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和 。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材料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图(图11)
![]() |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泛珠三角内部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贵州的人均GDP为全国最低。请从地理角度考虑,简要说说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和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3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部分河流流域情况表
流域 |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万人) | 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 水资源利用量 (亿立方米) |
M流域 | 58 | 13955.18 | 6478.18 | 834.09 |
黄河流域 | 79 | 15387.82 | 481.50 | 402.56 |
N流域 | 178 | 40825.12 | 9274.22 | 1737.12 |
海河流域 | 32 | 10627.02 | 212.06 | 432.83 |
淮河流域 | 33 | 15502.13 | 625.29 | 656.92 |
材料二:中国局部水系图(图12)
(1) 表中的M、N两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
河流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
富的是 流域;水资源最短
缺的是 流域(填流域名称)
(3)图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问题,
但造成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
A城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城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正在和即将实
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输线路线,其中工程量较小的
是 ,水源水质条件较好的
是 。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卷纸
27.(5分)
28.(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9.(11分)
(1)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 (1分)
(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产品(3分)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0.(12分)
(1) (1分) (2)______ (1分)
(3)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 (1分) (4)_______(2分)
(5)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 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限制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主要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12分)
(1)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1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1.5=45)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C | B | A | D | B | A | B | D | C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D | A | C | C | D | C | D | B | C |
二、双项选择题(10*2=20)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答案 | AC | AB | CD | AD | CD | AD | BD | BD |
27.(每空半分,共5分)
28.(12分)
(1)气候干旱,土层疏松,风蚀作用强烈(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2)土地荒漠化(1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3)水土流失(1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牧,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4)酸雨(1分);有色冶炼技术发达,大量排放S02等酸性气体(1分);减少人为硫氧化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2分)。
29.(11分)
(1)产业结构单一(1分) 生态环境(1分)
(2)电力 煤气、液化气 焦炭 钢材 铝制品(每空半分,共3分)
(3)煤—电—铝(1分) 煤—焦—化(1分) 煤—铁—钢(1分) 煤炭开采(1分)
(4)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2分)
30.(12分)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1分) (2)C (1分)
(3)价格低(1分) 含油量高(1分) (4) AC (2分)
(5)低(1分)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1分)农作物生长期短。(1分)
(6)高(1分)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1.(8分)
(1) 地缘优势、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 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大城市为依托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限制因素:地形崎岖不平(1分),交通落后(1分);主要优势:能源(煤炭、水能等)矿产(有色金属等)丰富(1分);旅游资源丰富等(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2(12分)
(1)⑤(1分) ④(1分) (2)珠江(1分) 海河(1分)
(3)水量不足(水源型缺水)(1分)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1分)
(4)甲(1分) 乙(1分)
(5)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治理污水;③修建水库;④开发水源;
⑤调整产业结构;⑥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任意答对四点得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