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的时期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 B.东汉末年和三国
C.两晋南北朝 D.唐朝“安史之乱”
2.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政府采取措施强制移民
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海外的就业条件好
3.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的是
A.中国、印度
B.澳大利亚、巴西
C.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日利亚
D.日本、芬兰
4.
|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


5.在一幅地图上,60°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地方时相差6小时,则
A.该地图的比例尺为1:500
B.该地图的比例尺等于1:
C.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6小时
D.在1/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实地范围,图幅面积要
增大3倍
读右图回答6—7题:
6、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7、断崖顶部的E点海拨可能为:
A.59米 B.99米
C.199米 D.259米
8.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的面积较大
B.住宅区内也会有商店或工厂
C.低级住宅区总是远离市中心
D.同类经济活动因彼此竞争而分离
9.工业用地应布置的区位有
A.沿铁路、公路 B.沿河或沿海的任何地方
C.远离交通枢纽 D.远离河流和居民区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技术密集型工业可设置在中心商务区
B.基本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可设置在居住区
C.防护带内可设置停车场、医院、体育场等设施
D.工业用地接近交通便捷的区位,主要考虑保护城市环境
11.有关中心商务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只具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商店等的集中地
B. 是一个担负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双重职能的特殊地区
C. 昼夜人流和车流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D. 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货物批发为主
12 .陆家嘴与浦西外滩共同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13.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B.风俗、习惯
C.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D.收入与知名度
14.某旅行社组织了以下路线的旅游,按旅游地所处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A.黄山、杭州、桂林、三亚
B.日月潭、中山陵、秦始皇兵马俑、白头山天池
C.嵩山、华山、泰山、峨眉山
D.长江三峡、延安、井冈山、北京故宫
15.城市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16.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岛是文化景观
B.京九线上奔驰的火车是文化景观
C.峨嵋山上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
D.退化的草地是文化景观
17.下列文化景观中违背自然规律的是
A.中国的都江堰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华北平原上的灌溉排水渠道 D.洞庭湖沿岸人民围湖造田
在当今社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媒体对其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回答18—20题:
18.某家电企业欲抢占更大的市场,决定上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这种广告策略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19.某家仪器仪表企业则有针对性地向需要使用其产品的用户发放广告,这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20.某家企业为发展壮大,在外地兴办分支机构,其新分支机构企业文化的形成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21.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表现在:
A.地域性、时代性 B. 地域性、空间性
C.功能性、时代性 D. 空间性、时代性
22.作为一个旅游者个人应具备的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有旅游的动机、时间和金钱 D.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验
23.下列关于旅游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有
A.锻炼体魄、积累知识、满足人类高层次的享受
B.旅游活动的经济作用主要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D.扩大交流,增进了解。
风景名胜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我们应懂得如何欣赏旅游景观的美。据此回答24—26题。
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映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25.桂林山水的观赏,应 A.乘船游览 B.适当距离仰观
C.登高远望 D.置身其中仰观
26.下列人文景观的布局,符合我国传统风景美学思想的是 A.在人流密集的闹市修建佛寺,便于人们从事佛教活动
B.在山谷中筑塔,突出山谷的曲线
C.在北方园林建筑中采用红墙碧瓦,与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D.在海滨旅游建筑采用白墙青瓦,与其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27.“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把握动机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 D.选择观赏位置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右图为扬州瘦西湖公园一处著名景区一吹台一景。回答28—29题。
|
B.用隔景法将园景与塔隔成不同的景区
C.用圆形门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秀丽
风光限在框 中,成为框景手法
D.借园外的景物来衬托本园的景色,
以扩大园境, 这属于借景手法
29.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豪华高贵的皇家风范
有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30~31题:
30.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最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1.如果该游客要游览武陵园群峰,应选择的欣赏方式为
A.适当的距离仰视 B.身临群峰之间欣赏
C.在视野开阔处俯瞰 D.在远处眺望
读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伴钟声到客船。请根据该诗回答32—33题:
32.唐诗和寒山寺分别属于
A.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D.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
33.“姑苏城外寒山寺”表明了文化景观的哪些特性
A.功能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可移动性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下图回答34-35题:
34.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3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阅读表中数据,回答36—37题:
A | 大学程度 | +154% |
B | 高中 | +39% |
C | 初中 | +45% |
D | 小学 | -4% |
E | 大于65岁人口 | +1.3% |
36.A~D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B.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C.小学失业率上升 D.文盲增多
37.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
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
甲图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8—39题:
38.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39.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
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40—43题:
40.据考证: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
据此可推知该城的地域形态是
A.集中式 B.组团式
C.分散式或块状 D.条带式或放射状
41.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42.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43.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
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右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
读图回答44—46题:
44.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北风 D.西北风
45.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6.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
① ② ③
|
47.该游客的时间可能是
A.劳动节 B.国庆节 C.春节 D.圣诞节
48.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49.据调查,这一旅游黄金周到青岛来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山东省的各地市及周边省市,这说 明旅游地具有有限的
A.环境承载量 B.地区接待能力 C.最优吸引半径 D.经济容量
50、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
①东半球 ②北半球 ③低纬度 ④在我国境内 四个条件。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读图综合题(共50分)
51.阅读右面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12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 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
(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 和 等。
|
积极影响是 、
。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52.读某历史名城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该城区布局形式属 式,城市地域结构呈 式,新城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综合分析,将图中①~④各处的土地利用方式填入下表适当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区位代号 | 土地利用类型 | 理由 |
商业区 | ||
高级住宅区 | ||
重工业区 |
53.万里长城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防防御工程,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纪念碑’。长城在历史上曾经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民族侵扰,保障北部边疆一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过重要作用。另外,在客观上也对北方劲吹的风沙起了阻止作用。它显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出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与巨大的智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长城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这说明 长城也反映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资源,它的旅游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
(2)长城位于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附近。从自然与人类活动角度看,那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长城为界,试举例说明?(5分)
54.右图为某日地球半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7分)
(1)这一天的节气是_________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26′N, 70°E
B.23°26′S,70°E
C.23°26′N,50°E
D.23°26′S,110°w
(2)A、B两点中,正值日落的这一点是 。该点的昼长为
A.0小时 B.12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3)这一天,上海、北京、沈阳、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4)此时,图中东西半球昼夜范围的比较是 :
A.无法比较 B.西半球的白昼范围较大
C.东西半球昼夜范围相等 D.东半球的白昼范围较大
(5)此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B.开普敦气候温和多雨
C.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干季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
55.读下表,回答问题:(10分)
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表
地区 | 河北 | 辽宁 | 山东 | 江苏 | 湖北 | 河南 | 黑龙江 | 四川 | 吉林 | 山西 | 湖南 | 上海 | 内蒙古 | 陕西 | 广东 |
所占比例(%) | 12.35 | 10.30 | 6.9l | 5.45 | 5.40 | 5.25 | 5.02 | 5.02 | 4.82 | 4.80 | 3.84 | 3.52 | 3.40 | 3.02 | 3.0 |
(1)北京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地是 省,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2)江苏省的人口少于河南省,与北京的距离长于河南省,而到北京旅游的人数却多于河南,其形成原因是
(3)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优越,是我国吸引游客最多的城市。请你对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进行合理的评价。
高二地理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51(1) ___________(2) 。
(3)
(4)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 、 、
(2)
区位代号 | 土地利用类型 | 理由 |
商业区 | ||
高级住宅区 | ||
重工业区 |
53(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1)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5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1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D | A | D | B | B | B | D | B | A | B | B | A | A | B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D | C | D | B | A | D | D | C | B | D | A | C | C | C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A | D | C | D | B | B | C | B | D | B | D | D | A | B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A | B | D | D | B | A | C | D |
第Ⅱ卷(非选择题)
51.(12分)
(1)30 A C(3分)
(2)A(1分)
(3)(1分)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3分)
(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2分)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2分)
52.(9分)
(1)分散疏松(1)分 条带(1分) 河流 铁矿 铁路交通(答出两点1分)
(2)(6分)
区位代号 | 土地利用类型 | 理 由 |
① | 商业区 | 位于城市几何中心附近,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交通通达度最好;体现历史继承 |
④ | 高级住宅区 | 远离重工业区,在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
③ | 重工业区 | 靠近铁矿产地,可减少原料运费,交通便利,且供水方便 |
53.(12分)
(1)物质 物质 军事防御 精神 旅游 历史文化价值 美学价值 (每空1分,7分)
(2)黄土高原与内蒙占高原 暖温带与中温带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半干旱干旱区 农业与畜牧业(农耕区与牧业区) 冬小麦与春小麦 半干旱与半湿润(答出五点为5分)
54.(7分)
(1) 夏至(1分) B (1分) (2)A(1分) C(1分)
(3)海口、上海、北京、沈阳 (1分) (4) D(1分) (5)C(1分)
55.(10分)
(1)河北(1分) 河北省与北京的距离短(1分)
(2)江苏经济较发达,旅游消费需求多(2分)
(3)北京市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北京市位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大;北京市的对外交通便利;北京市的地区接待能力强;北京是我国的特大城市,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大(6分,答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任意三点,答的合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