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2014-5-11 0:34:39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

3.作答综合题请您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作答选择题和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I卷(选择题、判断题  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开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使太阳系大行星由原来九颗变成八颗。据此完成1-2题。

1、被“开除”出大行星家族的天体是

A.冥王星  B.土星  C.海王星  D.天王星

2、8月24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1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2月17日北京时间20点整,2007年“央视春晚”开幕,居住在伦敦的华侨收看开幕式,应选择在当地时间

A.0点  B.8点  C.12点   D.20点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如图2)。据此完成4-5题。

4、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5、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6、2007年3月4日,辽宁等北方省区普降暴雪,有些地区积雪近2米。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图3中的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4),完成7-8题。

7、“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8、“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图5为“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

A.主要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是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D.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10-11题。

10、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11、“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图6),完成12-13题。

12、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13、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某国1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养活20人。据此完成14-15题。

14、理论上该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可达到

A.35%     B.55%   C.65%    D.95%

15、下列现象在该国表现明显的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特大城市数量增加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下表为“2006年江苏省某县农产品产值构成表”,据此完成16-17题。

农产品品种

粮食

蔬菜

花卉

农产品产值(%)

15

50

35

16、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17、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农业”,与此规划不相适宜的农业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园艺业    D.观光农业

  读“江苏省铁路网示意图”(图7),完成18-19题。

18、对扬州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铁路线是

A.陇海线    B.京沪线   

C.新长线    D.宁启线

19、某班同学分组对各条铁路线进行综合调查,不应有的结论是

A.陇海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B.京沪线客、货运输的压力最大

C.宁启线建设利于长江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D.新长线建设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图8中阴影区域表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8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

B.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

D.混合农业——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1、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地震 C.旱涝 D.泥石流

22、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B.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23、某商场销售的下列产品,有可能获得环境标志的是

A.一次性木筷                   B.蟒蛇皮背包

  C.含磷洗衣粉           D.无氟冰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24-25题。

24、这种产业转移

A.是第三产业的转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转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5、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图9),完成26-27题。


26、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27、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施行。这将从法律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28-29题。

28、下列各组能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风能         B.水能、太阳能

C.石油、天然气        D.核电、生物能

29、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将建设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主要原因是

A.江苏位于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B.江苏风力发电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江苏能源矿产缺乏,将以风能代替常规能源

D.江苏交通运输网络不够健全,能源输入渠道不畅

30、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中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青藏铁路    D.南水北调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

3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主要外部原因是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32、在三大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岩浆岩。

33、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34、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也低。

3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绿化用地。

36、环境因素是当今世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37、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8、“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39、开展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最有效措施是加高加固河堤。

40、“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GIS”在城市管理的运用中最有成效。

        地理试题     

II卷(综合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0分)

文本框: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41、读图10、图11,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10中序号①表示           气候,其成因是全年受       气压带控制。


(2)图10中甲表示        气压带,由其位置可判断北半球正值      季(冬或夏);受其控制,此时④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图11的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④地区气候特征吻合的是       图。

(3)图10中丙处往往形成著名渔场,其成因主要是                       

42、图12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将图12中的符号与其代表的工业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2)图13中能正确表示图12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图。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请在图上将图例       标注在你认为最合适的地块中,并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答两点)

(4)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电子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位于     处,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43、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图14),回答问题。(13分)

(1)从地质作用看,长江三角洲主要是由流水

      作用而形成。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甲岛有不断向     岸(南或北)靠拢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其中     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      类型。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湖泊A是国家重点治理的湖泊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将针对该湖的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帮助他们确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并提出两种合适的研究方法。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试题分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以拼音表达,可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B

C

B

C

B

B

D

A

B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C

A

B

D

C

C

A

D

D

A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C

D

D

D

B

B

A

B

A

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A

B

B

B

A

A

B

A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30分。

41、共7分,每空1分

(1)热带雨林  赤道低    (2)副热带高  夏  炎热干燥  A

(3)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42、共10分

(1)▲-重度污染工业,□-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3分)

(2)B(1分)

(3)选d地块画图(1分)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大气环境较好;噪音污染小;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方向。(2分,任答两点)

(4)丁(1分)  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较好;靠近文化区,易取得技术支持。(2分,任答一点)

43、共13分

(1)沉积(1分)  北(1分)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泥沙在北岸淤积的速度快于南岸(2分)

(2)上海(1分)   乙(1分)

(3)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较高;政策优惠等。(4分,任答两点)

(4)课题名称要与太湖水污染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或治理措施相关联。例如:太湖水体污染的成因分析、农业生产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太湖水域的生态变化、太湖水体污染对渔业生产的影响、治理太湖水污染的主要措施等。(1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研究的方法必须根据研究内容而定,主要包括调查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等。(2分,任答两点,答案合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