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二地理暑假补课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都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答案请写在题后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右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下列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B、乙区因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2.关于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水文两大要素
B、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C、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气候两大要素
D、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分成东、中、西三个地带
3.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读图2,完成4—6题:
4、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A、兰新线 B、兰青线C、包兰线 D、京包线
5、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无关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6、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
读图3,回答7一8题。
7.“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8.“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
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近普通的人的生活。回答9~12题。
9.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CIS技术程序中属于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10.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11.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12.有关全球定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14、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15、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读图2,判断16—18题。
16.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7.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
18.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19~21题。
19.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的规律是
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
20.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呈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2—24题。
22.图中七个省级行政单位中,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5个
23.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24.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沙尘暴
25.关于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干旱区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③干旱多发区应选择耐旱作物 ④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08届暑假补课测试卷--地理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二、综合分析题
|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均填字母) 、 ;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 ,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
(3)①在 省境内;④在 省境内
(以上每空1分,共8分)。
(4)④工程的作用有 。(2分)
(5)分析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各2分,共4分):
A、 自然原因:
B、 人为原因:
(6)e附近地区中、低产田较集中,其限制因素主要是 、
和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河北中部某县农村秸秆利用状况调查表
利用方式 | 燃 料 | 饲 料 | 肥 料 | 工艺编制 | 自然腐烂 | 其 他 |
百分比(%) | 50 | 13 | 3 | 9 | 20 | 5 |
材料二 农作物的秸秆,牧畜直接食用后吸收很少,转化率不高。若经发酵后,可成为满足牧畜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的优质饲料。
材料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县对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综合开发。其具体做法是:1、用机械将秸秆加工成颗粒状,运用活性酶酵化分解技术生产优质饲料,替代粮食饲料,发展畜牧业;2、利用秸秆饲料发展畜牧业,同时发展相关工业,对畜牧业产品进行深加工;3、减少直接用做饲料,通过动物消化成优质肥料,实现“过腹还田”。
(1)下列秸秆中,该县很少或没有的是( )
A玉米秸秆 B小麦秸秆 C棉花秸秆 D水稻秸秆
(2)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该县可发展的相关工业有(至少说出三个) 。
(3)将下列各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的空格内。(用数字代替,填在答案卡上,每一空格限填一项)
A过腹还田 B发展畜牧业 C优质饲料 D.提高土壤肥力 E.消灭害虫卵
① 、② 、③ 、④ 、⑤ 。
(4)当地农村秸秆作为燃料比例高达50%,秸秆燃烧导致的负面生态效应有
28.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 |
(1)分析图11等积温线资料,≥10℃的积温值太原 (填“大于”或“小于”)石家庄,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判断图11中A、B两地的地形区名称。A:
B:
(3)图11区域内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 。目前,该资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是_ _和_ _。
(4)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图12中①②③三地根据各自的地形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请对应联线:
① 育林、育草护坡
② 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
③ 打坝拦泥,蓄水固沟
(5)近年来,图11内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分析其人为原因。
29、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9分)
(1)从左图可以看出,长江在该段河谷的特点是______ _ _
_,形成的原因是___ _____
。
(2)建设右图中C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工程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该工程以西是盆地,能够形成容量巨大的水库库区
C、该工程可以减缓上游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
D、该工程所在地区地质基础好,无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3)读下表回答问题: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人均水量(立方米) | |
地区1 | 407 | 471 |
地区2 | 982 | 1804 |
根据资源判断,符合图中甲省水资源状况的是地区_______ 。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状,修建的水利工程其起点是图中的______水库。
(4)图中d处表示____ __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贵的生物资源。
(5)丙地区盛产柑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题号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D | C | A | C | A | B | A | B | B | B | A | D | D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A | C | A | D | B | B | D | D | A | C | C |
26. (1)E F A B;(4分)
(2)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2分)
(3)青海 河南 ;(2分)
(4)防洪、灌溉、发电、冲沙减淤等等(2分)
(5)自然原因: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 ;
人为原因: 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4分)
(6)旱涝、盐碱、风沙(3分)
27.(10分)(1)D.
(2)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皮革制造.面粉加工.(2分)
(3)C.B.E.A.D.(5分)
(4)使土地有机质下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畜饲料减少,不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2分)
28. (1)小于 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3分)
(2)A:渭河平原 B:秦岭 (2分)
(3)煤炭 铁路运输 高压输电(3分)
(4)
(3分)
(5)滥垦、过樵、过牧、不合理开矿等原因造成植被、地表形态的破坏(3分)
29、 (9分) (1)宽谷狭谷相问分布;巫山地壳上升,长江河水下切侵蚀作用 (3分)
(2)C(1分)
(3)2,丹江口(2分)
(4)神农架(1分)
(5)热量资源丰富,水分条件较好,多低山丘陵(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D | C | A | C | A | B | A | B | B | B | A | D | D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A | C | A | D | B | B | D | D | A | C | C |
26. (1)E F A B;(4分)
(2)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2分)
(3)青海 河南 ;(2分)
(4)防洪、灌溉、发电、冲沙减淤等等(2分)
(5)自然原因: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 ;
人为原因: 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4分)
(6)旱涝、盐碱、风沙(3分)
27.(10分)(1)D.
(2)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皮革制造.面粉加工.(2分)
(3)C.B.E.A.D.(5分)
(4)使土地有机质下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畜饲料减少,不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2分)
28. (1)小于 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3分)
(2)A:渭河平原 B:秦岭 (2分)
(3)煤炭 铁路运输 高压输电(3分)
(4)
(3分)
(5)滥垦、过樵、过牧、不合理开矿等原因造成植被、地表形态的破坏(3分)
29、 (9分) (1)宽谷狭谷相问分布;巫山地壳上升,长江河水下切侵蚀作用 (3分)
(2)C(1分)
(3)2,丹江口(2分)
(4)神农架(1分)
(5)热量资源丰富,水分条件较好,多低山丘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