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地理情况调查试题
地 理
说明:
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有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选对得2分,共60分。请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1.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下列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卫星数量适中
2.古书《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此种现象属于的太阳活动类型以及所发生的太阳大气层分别是
A.太阳黑子 日冕层 B.耀斑 色球层
C.太阳黑子 光球层 D.耀斑 日冕层
3.图1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是造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主要原因
B.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半年为周期运动
C.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和黄赤交角的度数之和为90°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四季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梦想。在江苏东海县毛北村开钻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54天的奋斗,2005年3月9日,科钻一井的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58米,超额完成了既定的钻进目标。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该钻探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钻探工程从地壳表面开始,经过了地幔、地核
B.钻探工程只是在地壳中进行,没有到达地幔。
C.钻探工程可以了解地心的物质组成
D.钻探工程是为了实现“地心旅游”
6.在钻井架附近,曾有这样两行字:“上天神舟五号 入地科钻一井”。 神舟五号、科钻一井分别到达的层次是
A.高层大气和地核 B.平流层大气和地核
C.高层大气和地壳 D.平流层大气和地壳
7.这次科学钻探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是
A.了解大气圈、水圈的性质和下界限
B.了解地壳深部的状态、结构、构造和成分,研究岩石圈的演变
C.寻找深部矿产资源和勘探与开发深部能源
D.研究地球的气候史以及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读图3,完成第8~10题:
| |||
| |||
8.下列不属于图示内容反映的是
A.断层 B.褶皱 C.滑坡 D.岩层运动方向
9.造成图示构造形成的力主要是
A.张力 B.水平挤压力 C.摩擦力 D.垂直挤压力
10.下列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天山山系 B.泰山 C.汾河谷地 D.东非裂谷
1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仅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
B.全球变暖,除了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此现象
C.人类对全球变暖问题束手无策
D.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都是有害的
图4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13题:
|
12.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III期 D.Ⅳ期
13.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14.图5中,A、B是相同级别的两城市及服务范围,它们之间有公路连接。有关张建家购物的选择正确的是
|
A.一定选择A城 B.一定不选择A城 C.一般选择B城 D.一定选择B城
15.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下列城市规划模式图中,较为合理的有
![]()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将投资212亿元建设上海至重庆沿江铁路。建成后,上海至武汉、武汉至重庆夕发朝至,比坐轮船快许多。据此回答16~17题:
16.对该铁路的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 B.城市分布和资源分布
C.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 D.政府决策和人们的需求
17.下列关于建设该铁路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改善我国东西交通紧张状况,为长江航运分流
B.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与浙赣线、京沪线、京九线等铁路线垂直相交,形成综合运输网
D.有利于国防建设,民族团结
18.图7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19~21题:
19.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20.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开垦荒地,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22~24题:
2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
2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4.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 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②③⑦⑧ D. ⑤⑥⑦⑧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图8)回答25~28题:
|
25.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26.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A.黑龙江 B.黄河 C.珠江 D.澜沧江
27.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实地调查
28.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利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D.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图9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29~30题:
|
29.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30.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该聚落建在丘陵夏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上,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填写在下表的相应位置,共10分。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31.目前,冥王星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划为“矮行星”。
32.气压带、风带的产生是由于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和地球的自转。
33.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34.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主要是由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35.暖流的水温比寒流的水温高。
36.季风区,产生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置在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
3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38.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整体。
39.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最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0.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社会、人文、经济统计数据和自然地理数据叠加起来,进而做出精确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分析。
三、综合题:共30分。
41.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9分)
|
⑴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⑵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⑶依据“中心地”理论,图示区域的城市中属于最高级中心地的城市是 。
⑷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是 ( )
A.宗教 B.国家政策
C.资本和市场 D.可持续发展
42. 读图11回答问题:(9分)
|
(1)如果此图表示的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_______,受热的是______。(2分)
(2)如果此图表示的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________,(1分)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2分)
(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______,受人类影响较多的是______(填数字)。(2分)
(5)如果此图用于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___。(2分)
43.沪宁杭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读图12,回答有关沪宁杭地区城市的问题。(12分)
|

(1)从自然地理因素角度分析沪宁杭地区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2)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且仍在不断发展。简述上海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
(3)大运河经过苏州、无锡和扬州。大运河淤塞后,与扬州等城市发展缓慢不同,苏州和无锡不断发展,试指出其主要原因。
常州市200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情况调查
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选对得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C | D | B | B | C | A | C | B | A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C | D | C | D | B | C | C | C | A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C | C | B | A | B | B | B | C | A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综合题:共30分。
41题答案要点(9分)(每要点1份,选择各2分)
⑴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⑵公路 ⑶G ⑷D
42题答案要点(9分)
(1)B C (2分)(2)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分)(3)盛行西风 温和多雨(2分) (4)水汽输送 ②(2分) (5)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2分)
43题答案要点(12分)
(1)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沿海地区,降水丰沛,温度适中;有长江、钱塘江、太湖提供航运和丰富的水源。(4分)
(2)交通便捷,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并通过京沪、沪杭铁路联系全国铁路网;广阔的经济腹地,沿海沿江是我国最发达的两大地带,上海位于这两大地带的交叉点上;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长江三角洲农业发达,可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4分)
(3)大运河的淤塞,苏州、无锡的交通运输受到一定影响,但后来修建京沪铁路。京沪铁路经过苏州、无锡,使两地交通运输得到加强,故苏州、无锡能不断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