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2014-5-11 0:34:39下载本试卷

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命题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括号内。

1、热带、暖温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  )

A.气温      B.积温     C.均温     D.温差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区域的特征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6、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7、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兼跨内、外流区      B.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8、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  )

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

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

9、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0、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

A.德国慕尼黑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1-13题。

11、“牧童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1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13、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资源短缺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图一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分析回答4-7题。

14、实行清洁生产的主要目的是(  )

  A.确保工业产品无污染         B.把污染控制在生产全过程

  C.用清洁能源取代煤炭         D.防止原料和燃料的污染

15、与同类产品相比,环境标志产品(  )

A.无毒无害   B.无毒少害  

C.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D.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符合特定环境要求

16、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17、下列属于综合性调查内容的是(  )

A.旅游交通调查研究           B.聚落分布特色调查

C.自然条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D.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研究

18、若想获得长江入海口的水质状况,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  )

A.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考察

19、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因素中,非人为影响的是(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D.生产工艺水平低

20、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存和发展离开环境也能进行

  B.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从环境中吸取物质和能量

  C.环境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D.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括号内。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关于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与干湿区的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降水量北多南少

C.东南为湿润区,西北为干旱区   D.东南为干旱区,西北为湿润区

22、有关均质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质区即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  

B.按某一自然要素划分出的区域是均质区

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

D.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3、日本和英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表现在(  )

A.面积相差不大        B.位于高纬度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位于大陆东部

24、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  )

A.资源充足          B.环境恶化

C.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25、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  )

A.积极整治环境        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2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  )

  A.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中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总量依然很大

  C.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

  D.中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27、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制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正确叙述是(  )

  A.只涉及经济领域,而没有考虑社会因素及其发展

  B.只涉及团体及公众,没有牵扯个人和决策者

  C.涉及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要素、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和行动

  D.有行动实施方案,也有政策、法律等保障措施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考虑举国搬迁;2005年1月,联合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毛里求斯闭幕,大会表示国际社会将尽可能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据此完成18—20题。

28、导致岛国图瓦卢将要失去国土的根本原因有(  )

A.海洋地壳下沉         B.人类大量破坏森林植被

C.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      D.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丧失耕地

29、国际社会帮助小岛屿国家发展的有效形式有(  )

A.金融、技术合作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接纳搬迁人员    D.提供救援物资

30、国际社会将尽可能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

A.共同性            B.持续性     

C.公平性            D.阶段性

班级         姓名        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题,满分80分)

3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图一),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B         

(2)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A

C

主要地貌单元

气候

植被

河流

32、以江苏省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8分)

33、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8分)

材料:1990年与2000年我国东、中、西人口密度对比表(单位:人/平方千米)

地带

年份

西部

中部

东部

1990年

52.5

241.2

392.0

2000年

51.3

262.2

452.3

选择       状统计图可以将表中数据表示在一张图上,并绘出人口统计图。

34、读“五大湖地区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是最重要的      (矿产)产区。

(2)图中B是      市, E是      市,其中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享有“钢都”之称的是     (填字母)。

(3)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

(4)图中各城市共有的工业部门是     工业,该种工业布局的方式属     型,发展该种工业的有利条件有:资源条件是         ,交通条件是        ,农业条件是        ,历史条件是       

35、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二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3)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6、读图四,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37、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图五),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在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时段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这一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轻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时段,这是人类谋求与环境_______________发展的结果。

(4)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1、  B  2、A    3、D   4、D  5、C   6、D   7、A  8、B   9、B  10、D

 11、B  12、B  13、C  14、B  15、D  16、D  17、C  18、D  19、C  20、A

 21、AC    22、BD   23、AC    24、AC     25、AC

26、BC   27、CD   28、BC    29、BC    30、A

31、共12分。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  青藏高寒区(1分)   (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2分)   (3)(8分)

A

C

主要地貌单元

高原、盆地、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

气候

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

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

植被

草原、荒漠

森林

河流

较少,水量小

较多,水量较大

32、略

33、略

34、每空1分,共13分。

(1)铁矿 (2)芝加哥    匹兹堡  C  E  (3)铁矿石  煤炭 (4)钢铁 资源(或煤铁复合体)  煤、铁资源丰富   五大湖和运河廉价水运条件  农业基础好  开发历史悠久(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

35、共14分。

(1)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是a、b、d 、c(4分)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5分) (3)持续性原则。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5分)

36、共13分。

(1)按从左向右、从上往下的顺序是a、c、b、d(4分)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4分)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5分)  

37、共12分。

(1)A点以前(2分)  此时人口数量较少,人类经济活动规模小,索取的自然资源和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都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2分)  (2)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2分)  单纯地把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3)B点以后(1分)   协调(1分)  (4)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