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跨区域调配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 D、航空运输
答案:C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A
3.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 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 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答案:D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4~6题。
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D
5.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答案:A
6.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水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答案:C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7—9题。
|
渠需要穿越 ( )
A.祁连山脉
B.阿尔金山脉
C.巴颜喀拉山脉
D.横断山脉
答案:C
8.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
A.绿洲农业 B.粗放畜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基塘农业
答案:B
9.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冻土广布 B.水源短缺 C.光照不足 D.热量不足
答案:D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下列10—12题。
10.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答案:C
11.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答案:B
12.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答案:A
13.( 36 分) 50 年规划, 5000 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图 7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 l )据图估计,中线工程从丹江口至北京,其输水线路长度约: ( 3 分)
A.500 公里 B.1200 公里 C.2000 公里 D.2500 公里
( 2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 游(上、中、下),修建以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好处? ( 12 分)
答案:( l ) B ( 3 分)
( 2 )上(3 分)为中线输水提供优质水源;为中线输水提供稳定的水量;抬高水位,为中线输水提供便利;为中线输水提供电力保障(或提供能源)(任答其中3 点给本问满分9 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 3 )冬春。夏。在长江干支流上兴修水库,调节长江水量的季节变化。(9 分)
( 4 )① 升高(6 分)
(3).根据“南水北调”示意图,中线调水工程从南到北依次经过的四个省级行政区是 、 、 、 。
(4).中线调水工程的主要受水地区分布有全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区。下面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组合,最符合中线调水工程和主要受水地区的是 ( )(单选题)
A.有色金属 沪宁杭 水稻 油菜 B.煤、铁、石油 辽中南 小麦 大豆
C.石油、海盐 京津唐 小麦 棉花 D.石油、煤、铁 京津唐 小麦 花生
(5).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
①
② 。
(6).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
。
(7).造成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8).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中线和东线调水还不能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平衡,对已经预测到的这种结果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是:
答案:(13分)(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 (2).C (3).①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湿润区,降水丰富;②长江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 (4).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方比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5).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污染严重等(2分) (6).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等(2分)
14.(6分)读图“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 (1分)
A.天津 B.青岛
C.黄骅 D.秦皇岛
(2)产煤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请回答图中数字①、②所表示的运输通道分别沿哪条
铁路线到达A、B两港的?(2分)
①
②
(3)试分析图中煤炭运输终点地区的能源输入与
该区经济发展的关系。(3分)
答案:(6分)
(1)D (2)①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②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或焦兖日线)
(3)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大量从能源产区输入能源,才能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
15.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2)和“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②段经过的地形区中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分)
(2)、“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 的问题(填字母)。(1分)
A.水资源紧张 B.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C.交通紧张 D.木材短缺
(3)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 (2分)
(4)目前,我国用于“西气东输”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投资重点是①②③④四段中
的 段。(1分)
(5)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较多的上市公司有两家,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4分)
答案:(11分)
(1)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绿洲上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利于人类生存和农业、工业、城市等经济活动的发展。(3分)。
(2) B(1分)。 (3) 改善城市能源结构(1分) 减轻城市大气污染(1分) (4) ③(1分)
(5) 西气东输需要大量钢管,从而使新兴铸钢 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加(2分) 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使申能公司发电成本降低,从而提高效益(2分)
一、选择题
1.C 2.A 3.D 4.D 5.A 6.C7.C 8.B 9.D 10.C11.B12.A
二、综合题
13.( l ) B ( 3 分)
( 2 )上(3 分)为中线输水提供优质水源;为中线输水提供稳定的水量;抬高水位,为中线输水提供便利;为中线输水提供电力保障(或提供能源)(任答其中3 点给本问满分9 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湖北;河南;河北;北京 (4).C
(5).①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湿润区,降水丰富;②长江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
(6).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方比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
(7).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污染严重等(2分)
(8).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等(2分)
14.
答案:(6分)
(1)D (2)①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②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或焦兖日线)
(3)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大量从能源产区输入能源,才能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
15.(11分)
(1)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绿洲上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利于人类生存和农业、工业、城市等经济活动的发展。(3分)。
(2) B(1分)。 (3) 改善城市能源结构(1分) 减轻城市大气污染(1分) (4) ③(1分)
(5) 西气东输需要大量钢管,从而使新兴铸钢 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加(2分) 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使申能公司发电成本降低,从而提高效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