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55小题,每小题1分,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5分)
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现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2.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3.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4.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交通和通信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5.下列省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上海 B.山东 C.四川 D.广东
6.美国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向南方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因素 B.家庭和婚姻因素
C.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 D.国家的政策因是
7.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安史之乱 C.南宋时期 D.明末清初
8.下列城市在区域的发展中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A.北京 B.济南 C.济宁 D.曲阜
9.城市在区域中总是居于什么地位
A.基础 B.次要 C.核心 D.边缘
10.能节省市政建设投资的城市形态是
A.组团式 B.条带式 C.放射式 D.集中式
11.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最大的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郊区
12.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商业区多位于 ①市中心 ②城市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C.那里环境比较好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1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地租高低 B.收入多少 C.社会知名度 D.历史背景
16.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楼,这主要是因为
A.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 B.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
C.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D.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17.西装不属于文化景观的原因是
A.不具有一定的功能 B.不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
C.不反映时代特征 D.不指示自然环境
18.“我国古长城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而现在它的主要功能是供旅游观赏,”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可变性 B.不稳定性 C.时代性 D.可创造性
19.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的最好体现是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景观 D.精神文化景观
20.从滑雪引出的“滑水、滑沙”现象,属于文化扩散中的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21.文化扩散的主体是
A.人 B.语言 C.宗教信仰 D.文哲学
22.下列诗句,描写文化景观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3.2001年,APEC会议后,唐装在我国大为流行。这种文化现象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24.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 B.陡坡修梯田 C.发菜批发市场 D.围湖造田
25.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娱乐和享受 C.丰富物质生活 D.丰富文化生活
26.旅游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休闲时间
27.既是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指的是
A.旅游内容的多样性 B.旅游空间的扩大性
C.旅游目的的消遣性 D.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28.观赏时机不合适的是
A.夏季游庐山 B.雨过天晴游泰山
C.青海湖鸟岛秋季观鸟 D.桂林山水四季可观赏
29.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应该
A. 选择春光明媚的时候 B.选择秋高气爽的时候
C.选择适当的距离仰观 D.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风景
30.关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C.旅游资源均有科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D.自然景观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3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32.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
①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区域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④每一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3.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素 ②地形、地貌条件
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④国际地位和军事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下列每组地理事物,由简到繁排列的是
A. 文化现象、文化事物、文化系统
B.文化现象、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
B. 文化体系、文化现象、文化事物
D.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文化现象
35.下列属于狭义文化事物和现象的是
A.街头的雕像 B.山川河流
C.洛阳龙门石窟 D.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
36.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
A. 旅游者、旅游交通、旅游资源
B.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C. 食宿、通信、娱乐和购物
D.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娱乐和购物
37.下列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指示物的是
A.佛教寺庙的分布 B.电视台的分布
C.图书馆的分布 D.龙王庙的分布
38.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源地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平原 B.气候温暖湿润
C.河流的冲积平原 D.气候炎热干燥,水源充足
39.我国民间有“艺不传外姓人”之说,该现象属于
A.文化扩散 B.文化迁移 C.文化传承 D.文化传染
40.下列景观中,主要取决于天气的是
A.石林 B.雾淞 C.温泉 D.园林
41.深圳“绵绣中华”从旅游资源特性分析属于
A.非凡性 B.多样性 C.长存性 D.可创造性
4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
A.多样性、非凡性 B.季节性、地域性
C.可创造性、长存性 D.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43.下列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的是
A.京九铁路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黄埔港 D.五台山寺庙建筑
44.清代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不能言”,主要反映旅游景观欣赏的要求是
A.抓住景观特点 B.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5.“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指旅游资源的
A.科学价值 B.经济价值 C.游览价值 D.社会价值
46.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流动 B.国际竞争 C.自然环境的变迁 D.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47.造成世界经济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海陆分布不平衡 B. 南北方人口分布不平衡
C.南北方资源分布不均 D.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48.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
A.跨国公司 B.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 D.发展中国家
49.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领土面积,人口素质,资源绝对数量 B.对外贸易,军事装备,水资源数量
C.对外政策,人均收入,工农业生产水平
D.国土、人口经济和军事力量,政府的政策,科学技术
50.下列不属于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的是
①国土面积 ②军事力量 ③经济力量 ④人口数量和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1.
读图3 回答52—54题
52.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53.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54.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
(60°W,40N)起飞,
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
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
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
机场(29.8°N)降落,
飞机飞行了 小时。(取整数)
A .14小时 B.7小时 C.11小时 D.21小时
55. 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 )
A.9月1日16时 B.9月1日8时
C.9月2日16时 D.9月2日8时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Ⅱ卷(综合题 共4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5分)
51.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
计算方法是 。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过渡型
”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
按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
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
是 (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 型,即处于图中 阶段向 阶段 (填字母)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
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52. 读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该城商务区位于A、B、C三处的 处,理
由是
。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的 处,理由
是
。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的 处,理
由是
。
53.读“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图”回答。(10分)
(1)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属于 文化景观。用事实说明其怎样表现出文化景观具有的特点:① ,
② 。
(2)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①这主要是受地质作用中 外力的影响所致。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
②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这说明文化景观是 的一面镜子。
(3)金字塔的科学造型、巨大的石块工程,反映了古埃及人民伟大的 文化;古陵寝的气势、风格、雕塑的造型、技艺,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灿烂的 文化。
54.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9分)
(1)甲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 ,乙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 ,
。
(2)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
B.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C.适当控制旅游规模,使其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旅游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55.读“阿以冲突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字母A表示的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的 (国)的 半岛。
(2)图中字母B表示 河,该河向南注入 ,是巴勒斯坦地区最重要的河流。
(3)图中字母C表示的城市是 ,
被 教、 教和 教尊称为圣城。
(4)阿以冲突既有 矛盾、 纠纷等内部原因,也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 的 利益、插手 事务有关。
高二地理选修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答案 | C | C | D | D | B | A | C | D | A | A | B | C | A | A | B | |||||
题号 | 18 | 19 | 20 | 21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
答案 | C | C | A | A | A | B | A | C | C | B | D | B | D | A | B | |||||
题号 | 35 | 36 | 37 | 38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
答案 | D | B | D | C | D | A | D | D | C | B | D | B | D | B | A | |||||
题号 | 52 | 53 | 54 | 55 |
| |||||||||||||||
答案 | C | B | C | D |
|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
51.(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C 发展中国家 (3)BC (4)D
(5)现代 C D 计划生育
52.(1)A 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商务活动(2分)
(2)B 位于城市外缘,地处交通干线,并在当地最小风频上风向,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2分)
(3)C 地处城市外缘,处于湖旁,环境优美(2分)
53.(1)精神 ①它们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表现出文化景观的空间性特点(2分) ②它们在古代是帝王的陵墓和墓地建筑,作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说明了文化景观的时代性特点(2分)
(2)B 气候干燥 自然环境 (3)物质 精神
54.(1)环境污染(1分)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1分)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分)
(2)ACD(1分)
55.(1)埃及 西奈 (2)约旦 死海
(3)耶路撒冷 犹太 基督 伊斯兰
(4)民族和宗教 领土和资源 全球战略 中东
说明:没有标记分数的均为每空1分。
命题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石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