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考试题

2014-5-11 0:34:40下载本试卷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考试题(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20×2=40分)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MQ、LP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回答1—2题。

1.若图中虚线L→Q→P为从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L点时,北极圈与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90°

B.太阳直射点从L点移至Q点期间,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点从Q点移至P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主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太阳直射Q点时,北极圈昼长时间比赤道长

2.若图中虚线LQP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   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点

C.L、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   D.L、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

读左图 ,完成3—5题:

3、甲、乙、丙三艘船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C、丙先到达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4、若甲船于4月1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钟越过了180°经线,此时它所在的地点的区时是:

A、4月11日11时40分    

B、4月12日11时40分

C、4月10日8时20分    

D、4月10日11时40分

5、关于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

C、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读右图(图3),完成下面6—8题:

图3

 
6、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水平气流,①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7、若甲为某城市,乙为郊区,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A、玩具厂  B、家具厂  C、造纸厂  D、水泥厂

8、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俯视图,则①处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下图(图4)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区、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主要是一天24小时连续生产的钢铁厂、化工厂,读图回答下列9—10题。

9、住宅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反映,符合事实的是:

①夜间住宅区的大气污染要比白天严重

②白天住宅区的大气污染要比夜间严重

③随着工厂的增多,一年中,阴天、降雨日子也增多了

④随着工厂的增多,一年中,晴天的天数也增多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该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城市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是

A、光化学烟雾   B、臭氧空洞

海拔(米)

 
C、沙尘暴     D、酸雨

图5

 
 图4

读“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略图(图5)”,判断下面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海域,按海水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2、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则不可能出现的是:

A、P处的海水温度比往年异常升高

B、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

C、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渔业丰收

13、关于图中山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B、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的

C、气候、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在40°S以南,西侧的降水多于东侧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的扬尘、沙暴天气渐趋严重,发生次数增多,影响范围增大,最远的可能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据此回答14~15题。

14.对扬尘、沙暴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是

A.准静止锋    B.暖锋     C.冷锋     D.气旋

15.导致扬尘、沙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①过度放牧、破坏草原  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  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  ④世界气候越来越干,降雨量减少,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17、下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开发东南沿海滩涂,养殖贝类。

②大力开发黑龙江、新疆地区的荒地资源。

③长江中下游山区,沿海滨地区营造防护林。

④江南丘陵红壤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⑤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田里种春小麦、甜菜。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下图(图8),回答18—20题:

18、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影响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 、水分   D、经济发展水平

19、河流①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河流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河水的流量十分丰富       B、河流的落差巨大

C、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河水流量的年际变化小

20、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所在地区的农业特色应为:

A、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生产

B、以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为主的灌溉农业

C、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生产

D、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谷地农业

二、双项选择题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区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下图)及四地年降雨量(mm)统计资料,回答21—22题。

2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地形地貌  D.地表植被

22.关于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增加

B.工农业用水剧增,河流断流天数增多

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D.下游纬度高,有凌汛现象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回答23-24题。

23.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A.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B.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C.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D.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24.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

A.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B.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C.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D.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海壳牌石油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合资项目,总投资约43亿美元。据此回答25—27题。

25、壳牌进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世界石油化工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    

B、石油化工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

C、石油化工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扩散     

D、跨国公司需要寻找最优区位

26、石油化工是需要巨大动能的工业,可以帮助壳牌解决能源问题的可行措施有:(   )

A、附近建设火电站  B、西电东送  C、建设核电工业  D、在广东大量建设小水电

27、为了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分散风险   B、大力开发国内油田,大力发展石油工业

C、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石油运输航道安全通航   D、节约能源,控制石油工业生产规模

读右图(图9)完成28、29题

28、若右图为海洋中某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①、②两处等温线弯曲均是由洋流影响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都可能为寒流

B、①②都可能为暖流

图9

 
C、①都可能为寒流,②都可能为暖流

D、难以判断

29、若图为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则:

A、①处的气压比两侧高       B、①处的气压比两侧低

C、②处的气温比两侧高       D、②处的气温比两侧低

30、下图(图10)为等压线分布图(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图中甲、乙两锋面:

A、甲是冷锋   

B、甲是暖锋

C、乙是冷锋   

D、乙是暖锋

图10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考试题(Ⅱ卷)

姓名   班次    座号

注意:只交Ⅱ卷

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2分,第21—30题,每小题3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三、综合题(共8题,80分)

31.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0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2)在图中量得王村到张庄的水平距离为3cm,则本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240000  B.1/100000  C.1/60000  D.1/30000

(3)2050年以后,本区的气候将发生哪些变化?               

                                   

(4)2050年以后,本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5)2050年以后,本区的陆地自然带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6)"2050年土地利用规划图"中一月份0℃等温线在王村以西向南弯曲,弯曲的原因是:                       

32.下面四图是用l米长的标杆,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测得的正午日照影长情况,分析回答:(9分)

(1)四个观测点按纬度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2)四个观测点中,有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其纬度位置是         

(3)2003年元月1日,四个观测点中,白昼最长的观测点是      、地球自线速度最慢的观测点是      ,其自转速度为     

(4)如果观测点A、C在同一条经线上,A、C两点间的距离是     

(5)如果四个观测点同时在夏至日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所测值最大的地点是     ,其测值为       

33.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以甲图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地区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为主,冬季采暖时间长,重工业集中,所以       污染最为突出。

(5)图中1一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     

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结合上述事例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CD线段属于我国          地理界线的一部分,AB线段属于我国           地理界线的一部分,MN属于我国             _________________主干管线的西北段,

 

(2)MN管线通过了我国    级地势阶梯,跨越了黄河干流  次;自西向东横穿的南北向主要铁路干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N管线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A.变西部地区的自然优势为资源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企业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4)西部还有常规能源要实现    东输工程。其与MN管线共同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意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5.读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1、图2和表l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O-200米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36.(10分)下图中的MA、Mc分别为晨线和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日期比全球其他地区日期晚,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____  ________

(2)武汉地区(114.50E,30.50N)的

太阳高度角是       度,

地方时是_       ___

(3)此时控制北京的气压中心

应为__      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7.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问题。(7分)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________,

 过境时:________,

过境后:________。

(2).  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一带。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单项选择)

A.   B.   C.   D.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____(多项选择)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38.下图为“北半球高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线,GH等压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C、D、E各处中,气压相等的是          三处,原因是                          

(2)在A、B、C、D、E五处中,气压最高的是  处,气压最低的  处。

(3)假如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甲、乙两处中的   处位于海洋。

(4)在近地面,甲处的气压比乙处   ,丙处的实际风向是刮   风。

(5)若甲、乙地相距较远,则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是       地,则原

因是                            

(6)若甲地为亚欧大陆,乙地为太平洋,则南亚地区盛行    风,乙地气压名称是        

答案:

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2分,第21—30题,每小题3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A

B

D

D

C

D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A

C

B

C

B

D

题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C

AB

AC

CD

CD

BC

AC

AC

BD

BC

综合题:

31.(每小题2分,共12分)

(1)B    (2)C

 (3)气候变暖,0ºC等温线北移,该村由暖温带变为亚热带

 (4)河流由冬季节结冰变为冬季不结冰

 (5)由落叶阔叶树带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地形影响(山地)

32.(每小题1分,共9分)

 (1)A、C、D、B(2)B、D 6º34ˊS和21º34ˊN

(3)B、A  837km/h  (4)3330km  (5)D,88º08ˊ

33.(第一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3分)

  (1)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风蚀作用强,地表植被稀少。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草原退化。

 (2)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

 (4)燃煤,大气。

 (5)淡水资源短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偏少,且春季多风沙,蒸发量大,河流径流小。

 (6)地理环境(气候、地形)不同,环境问题可能不一样;

   产业结构(轻、重工业比例)不同,环境问题可能不一样;

   能源消费结构不同,产生环境问题可能不一样。

34.(每小题2分,共8分)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人口分布  西气东输

 (2)二、三,包兰线、同蒲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等

 (3)B 

(4)西电,缓和东部能源紧张状况,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等

35.( 第(2)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9分 )

 (1)水源、地形、气候。 (2)温带或亚热带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深厚,交通便利。

 (4)死亡率 城市  (5)A、B、C、D

36.(10分)(1)200 S,600E;(2分)  (2)39.5(2分);     15时38分;(2分) 

(3)亚洲高压(2分);  寒冷干燥(2分)

 

37(8分)

1.气温较高(受暖空气控制)、气压较低

  气温骤降,风力加大(伴有雨雪)

气温较低(受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

3.B(2分)

4. ABDE(2分)

38.(每空1分,共11分)

 (1)D、B、E  同一等压面上(2)A、C(3)乙(4)低,东南

 (5)甲地为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凝云致雨(6)西南,夏威夷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