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类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经常运用“加强联系,取长补短”的观点,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
A.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劣势 B.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优势
C.区域之间都存在联系 D.区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读下图,完成2—3题。
2.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 )
A.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3.半干旱地区多为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从为
耕作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阶段 B.发展速度 C.发展方向 D.生活特点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5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5.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根据下图回答7-10题:
7.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粤、港、澳
8.西气东输工程起始点气候类型分别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9.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
A.黄土高原 B.河西走廊 C.太湖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B.对煤炭调出区而言,会产生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等问题
C.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只会产生有利影响
D.煤炭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没有不利影响
下图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西线工程遇到的最大地形障碍及图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秦岭山脉,地表崎岖 B.昆仑山脉,水源缺乏
C.巴颜喀拉山脉,热量不足 D.祁连山脉、光照不足
12.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 )
A.密集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粗放畜牧业
1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读下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5.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16.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17.下列关于沼泽地开发的正确做法是
A.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
B.提高地下水位改良沼泽地
C.沼泽地含水多,肥力低,不宜开发
D.开垦沼泽地与保护沼泽地应同步进行
下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8~20题:
18.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
重点建设项目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19.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
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为 ( )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20.关于该工程生态影响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产生的大量弃渣易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
C.进一步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D.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城市严重缺水问题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下列21—22题。
21.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22.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
若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右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据此完成23-25题。
23.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
A.2-4月 B.5-7月 C.7-8月 D.9-10月
24.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 ( )
A.梅雨连锦 B.春雨霏霏 C.冰雪融化 D.气旋活动频繁
25.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
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
27.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8.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26B 27C 28 C
读下图,回答 29-30 题
29.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30.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
31.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填写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
(2)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3)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发展电力工业时,都优先发展水电,这是因为水电有很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 和 。
(4)上述能源调配工程实施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是
。
32.读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简图,回答题:(5分)
(1)两地区共同的地形特点是 。
(2)两地区农作物类型相同的有 。
(3)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33.读“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对三峡水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2)长江流域许多河段及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这些河段和湖泊污染后,会带来哪些危害?(2分)
(3)请简述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带来的主要问题。(2分)
34.读“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山西省结合本省 、 等资源优势,围绕煤炭开发,构建了多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 。(3分)
(2)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制约山西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分)
(3)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3分)
35.读珠江三角洲的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该区是我国外商投资热点地区,其区位优势主要有:(3分)
① ;
② ;
③ 。
(2)该区域毗邻澳门的经济特区是 。(2分)
(3)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农业的发展 D.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
高二地理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D2.A3.C4.B5.C6.C7.B 8.B 9.C 10.B11.C 12.D13.C14.C 15.A 16.A17.D18.B19.A20.A21.C22.D23.B 24.A 25.D26.B 27.C 28.C29.B30.A
|
31.(10分)(1)南水北调(1分) 西气东输(1分) 西电东送(1分)
(2)南多北少(1分) 东部需求大于供给,西部供给大于需求(1分)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1分)
(3)清洁(无污染)(1分)可再生(1分)
(4)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1分)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1分)
32.(5分)(1)东西两侧有山脉分布,中间是广阔平原(1分)
(2)小麦、玉米、大豆(1分,其中两种即可得分)
(3)(3分)
a.气候雨热同季、降水充足、光热资源丰富。
b.平源广阔、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c.有大江大河,灌溉水源丰富。
33.(10分)
(1)乱砍滥伐,陡坡开垦。(2分)长江含沙量增加,三峡库区泥沙淤积严重(其它答案合理亦可得分)(2分)
(2)水质变坏,生活用水质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物种减少,鱼类大量死亡等。(4分)
(3)降低防洪能力,加重洪涝灾害的威胁。(2分)
34.(8分)(1)铁矿 铝矿 煤焦化(3分)
(2)水资源(不足)(2分)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3分)
35.(7分)(1)(3分)①著名侨乡,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②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海运便利③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2)(2分)珠海
(3)(2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