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以下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干要求,将其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栏内。填写在其他地方不得分。
答题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答案 | — |
1.关于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
C.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D.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2.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为温带季风气候,后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前者大陆性较强,后者大陆性较弱
C.前者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后者生长期较短
D.前者雨热同期,后者雨热不同期
3.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重在建立
A.大型商品粮基地 B.生态农业体系
C.立体农业体系 D.节水农业体系
4.下图显示了我国2004年四省三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图中数码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①吉林 ②安徽 ③江西 ④河南 B.①黑龙江 ②江苏 ③青海 ④贵州
C.①辽宁 ②广东 ③云南 ④西藏 D.①新疆 ②浙江 ③河北 ④宁夏
5.RS的关键装置是
A.摄像镜头 B.航空器 C.传感器 D.胶片或磁带
6.人们通过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来区分不同的地物,它所利用的是
A.地物的外形轮廓特点 B.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特点
C.地物分布的位置特点 D.地物本身的质量和密度特点
7.根据右侧“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变化”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总是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B.海拔最高处是天山降水量最大的地带
C.降水量最大处大约位于北坡1500米处
D.海拔2000米处,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
8.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自然景观是
A.温带森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高山草甸
9.右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普遍存在的地貌类型,据图判断,该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10.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做“地球之肺”,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①生态功能 ②储水功能 ③固氮功能 ④生产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阔叶落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2.西双版纳地区建设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效果,其原因是有效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
A.土壤条件 B.水分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13.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相比
A.水电所占比例较小 B.煤炭所占比例较大
C.天然气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D.核电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14.下列水利工程,位于山西省境内的是
A.小浪底 B.龙羊峡 C.葛洲坝 D.万家寨
15.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坡 B.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五大湖
C.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D.其流域主要位于美国的玉米带
16.田纳西河早期开发中导致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炼钢企业排放二氧化碳 B.炼铜企业排放二氧化硫
C.焚烧秸秆产生烟尘 D.矿山开发产生粉尘
17.阿斯旺大坝的建设
A.严重阻碍了尼罗河的通航 B.减少了尼罗河下游的灌溉水源
C.使尼罗河下游沿岸土壤肥力下降 D.减轻了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壤盐渍化
18.关于东北特产及其主要产地的配对,正确的是
A.人参——大兴安岭 B.辽南——苹果梨
C.柞蚕茧——小兴安岭 D.鹿茸——长白山
19.下列国家中,农业分区专业化特征最突出的是
A.俄罗斯 B.中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
20.我国区域城市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其中按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属于
A.浙江温州模式 B.珠江三角洲模式
C.东北模式 D.苏南模式
21.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
A.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B.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C.机械制造工业基地 D.日用化学工业基地
2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改变了对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的状况 ②优化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③改善了天然气消费地区的能源结构 ④克服了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分布的不协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晚于煤炭和石油,其原因是
A.天然气燃烧值较低 B.天然气埋藏较深
C.天然气被人类发现较晚 D.天然气运输储存的技术难度较高
24.韩国某跨国公司拟在北京建设工厂生产某工业产品,右侧坐标统计图显示了这种工业产品在部分国家的每千人拥有量。据此判断,韩国选择在北京建厂生产这种产品是因为接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能源产地 D.科技中心
25.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大量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在于
A.改善生态环境 B.缓解就业压力
C.降低生产成本 D.节约自然资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某三个区域的相互关系图,图中数码表示的三个区域分别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临海的两个地区和我国最湿润的大盆地。据此完成有关内容的填空。(10分)
(1)图中各区域的名称分别是:(3分)
①
②
③
(2)某大型商品粮基地是③区域中的更小的区域,该区域的名称是 。(2分)
(3)请说说①、②两区域之间界线的地理意义。(3分)
(4)由此可见,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 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分)
27.读“GIS的简要程序图”,完成有关要求。(10分)
(1)①是 ,它可由多条渠道获得,请列举其中的一种:
(2)②是 ,它的形式有多种,请列举其中的一种:
(3)GIS的数据库是由所研究区域的若干 组成的。
28.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完成有关要求。(10分)
(1)图中数码标注的水循环名称分别是:(4分)
① ②
(2)雨林对③所起的作用是 ,雨林若被破坏,将对全球水循环和
产生不良影响。(4分)
(3)由此可见,雨林是一个巨大的 。(2分)
29.读下图及相关材料,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为2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3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3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1290平方千米,湖面面积较20世纪初期减少10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保护千亩以上的圩堤溃缺,损失严重。
(1)图中A湖泊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2分)
(2)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 ;7、8两个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
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 。(3分)
(3)与C地相比,B地降水较少,其原因是 。(1分)
(4)造成1998年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的人为原因主要是:(4分)
①
②
30.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左图)和“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图”(右图),完成有关要求。(10分)
(1)根据产业转移的时间规律,我国大陆沿海地区20世纪末大量吸引国外产业转移,该时期引进的多是处于 期的产业。(1分)
(2)在D阶段,产业转移对象国多从事工业品 环节的生产,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其不利面主要是投入的 大,获取的 低。(3分)
(3)产业转移对象国要想摆脱经济落后的困境,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做到:
a.引进处于 期或 期的产业;(4分)
b.引进 高的生产环节。(2分)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每小题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D | D | B | A | C | B | C | B | B | D | A | C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答案 | D | C | B | C | D | C | B | B | C | D | A | B | —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
(1)①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 ③四川盆地 (3分) (2)成都平原(2分) (3)该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两侧的1月气温不同;年降水量大小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河流冰期不同;农作物种类不同;作物熟制不同等等。(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4)空间 地理(2分)
27.(10分)
(1)信息源(2分) 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社会经济统计等(2分,说出任1种均可) (2)表达 地图、图像、统计图表、数字等(2分,说出任1种均可) (3)图层(2分)
28.(10分)
(1)①海洋蒸发 ②大气输送(4分) (2)吸纳(或滞蓄) 水平衡(4分) (3)储水库(2分)
29.(10分)
(1)鄱阳湖 地壳断裂成湖(2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 长江干流洪水入湖(3分)
(3)B地位于武夷山的背风坡。(1分)
(4)①(流域内)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塞河流湖泊,抬高河(湖)床(2分)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弱(2分)
30.(10分)
(1)成熟(1分) (2)加工 劳动量 利润(3分) (3)开发 增长(4分) 附加值(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