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 地 理 试 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Ⅰ卷 选择题(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40题每小题1分,41-45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0º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2.关于甲地(170ºE,25ºS)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甲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C.甲地处于中纬度地带
D.甲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3.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A.经度0º,纬度0º B.经度180º,纬度0º
C.东经160º,纬度0º D.西度20º,纬度0º
4.本初子午线是
A.东一区和西一区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D.0º纬度的起点
5.一架飞机于10月1日由西向东超过日界线后,日期变更为
A.不变 B.10月2日 C.9月29日 D.9月30日
6.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12区,西侧是西12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1小时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
7.用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千米的世界地图上,赤道线的长度是
A.200厘米 B.100厘米 C.50厘米 D.20厘米
8.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 B.五十万分之一
C.1∶ D.一百万分之一
9.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A.经度180°,北极圈 B.经度180°,北纬60°
C.东经160°,北极圈 D.东经160°,北纬60°
10.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方向自东向西 B.自转36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 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1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12.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 D.公转速度是均匀的
1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14.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3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15.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16.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具有同步性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基本接近
C非洲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正处在“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的阶段
D中国的人口再生产已属于“现代型”
17.下列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很大
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
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人口数量越少
D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18.有关人口素质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季节,蚊子大量繁殖,容易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流行,这属于化学性污染
B地球上除南北极地区外,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C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等都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可利用资源的数量越多,对环境的破坏越大
19.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交通和通讯因素
20.实现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国策是:
①计划生育②环境保护③发展经济④水土保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有:
A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
C由内地迁往边疆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2.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历史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因素
23.下列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B高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相联系
C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D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缘移动,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24.对城市规划的正确理解是:
A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是城市规划的最主要任务
B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租的高低
C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是城市规划的目的
D城市规划只对大中城市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有利,小城市不用考虑
25.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一般为集中式
B有河流经过的山区一般为条带式
C在河流交汇区一般为条带式
D在山区河流的交汇处一般形成组团式
26.下列现象中,其影响因素属于原生环境因素的是( )
A. 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引起胎儿畸形
B. 噪声污染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
C. 某些食物中的黄曲霉素,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D. 高温多雨季节,生物性污染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乙型脑炎的流行
27.下列事物、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①陕北民歌②厄尔尼诺现象③山东蓬莱仙阁附近海面出现的海市蜃楼④三北防护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下列文化源地属于文化系统源地的是:
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②世界栽培作物起源地③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源地④中国新石器文化发源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下列不是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的是:
A物质性 B空间性 C功能性 D时代性
30.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首先在全国省、部级干部中学习落实,尔后在全国县、乡级干部中学习贯彻。这种文化传播属于①迁移扩散②传染扩散③等级扩散④刺激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下列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的是:
A荷兰风车 B洞庭湖的湖滨修建的民垸
C江南丘陵的茶园 D新疆的坎儿井
32.下列关于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者、浏览、观光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B旅游是一种高消费享受活动,所以旅游的基础是发展经济
C现代人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
D只要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就可实现旅游的目的
33.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环境污染②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③水土流失严重④荒漠化加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下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一定高
B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越长
C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下的游人数即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35.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6.下列旅游景观既有科学价值,又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①埃及金字塔②北京天坛的回音壁③四川九寨沟④东非大裂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38.北京大观园入口处有一假山石叫“曲径通幽”,这种构景手法主要是:
A借景 B框景 C 障景 D隔景
39.欣赏下列景观需要近观的是:
①千山一线天②泰山日出③本溪水洞④武陵源群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0.下列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资源潜力和劳动力数量的是:
A基本实体 B经济力量 C军事力量 D对内对外政策
41.纵观世界政治地图演变过程,可以看到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重视本国经济发展,并不要求与自身经济地位相一致的政治地位
B只有通过全球性战争,才能改变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权是非常重要的
D世界政治格局仍在继续向单极化方向发展
42.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②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地区经济水平日趋平衡④全球对外直接经济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3.关于区域经济集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世界工业在欧洲出现以后,欧洲就出现了区域经济集团
B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另一方面具有外向的竞争性
C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打破经济的垄断,但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D一般的区域经济集团在经济上互补合作,在政治、外交、军事上也都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44.目前,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A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独联体经济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勒比共同体、东盟
45.九寨沟风景区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采用提前预定票的形式来限制游客人数,其主要目的是:
A保证游客安全 B提高景区票价
C保护景区环境 D控制当地交通流量
Ⅱ卷 非选择题 (50分)
46.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图后回答: (4分)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先向 后向 。(从左向右) .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 流向 。
47.读下表A、B两个公园2004年3月10日数据,请以高峰时段人数计算3月10日A公园的游客人均面积、游客人均餐厅面积和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并填入空格中: (6分)
工园名称 | A | B |
面积(×10000平方米) | 125 | 50 |
餐厅面积(平方米) | 3000 | 1500 |
厕所蹲位(个) | 100 | 40 |
设计日容量(万人) | 5 | 2 |
高峰时段人数(万人) | 10 | 3 |
日总人数(万人) | 20 | 5 |
游客人均面积: 平方米/人;
游客人均餐厅面积: 平方米/人;
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 人/个;
48.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
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
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
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
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
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
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
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
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
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
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为
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
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读图回答: (20分)
(1)该图所示是________及其附近地区,该地长期以来动荡不安主要是______和_______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
(2)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A_______、C_______。
(3)图中湖泊E的名称是_______,其湖面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米。
(4)图中F城是被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奉为“圣地”的_______市。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_______,此水源对该地区的重要性为_______。
49.读某中等城市信息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上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情况,据此连线:
付租能力: b c d e a
土地利用方式:①工业②小麦种植③花卉与乳牛业④住宅用地⑤商业区
(2)依据上图原理,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填表进行合理布局(把土地利用示意图中的1-8用地代号填入下表):
用地类型 | 化工厂 | 大型超市 | 低级住宅区 | 小麦种植 | 乳牛场 |
用地代号 | A | B | C | D | E |
50.下图是赤道及以北地区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读图回答:(10分)
(1)A地的地理纬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表示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
(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
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