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下册学业水平测试1

2014-5-11 0:34:40下载本试卷

高二地理下册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综合练习一     (08.2.23)

      第1卷  (共70分)

注意事项:

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4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中)

1.在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85°S,90°W   B.40°N,80°E  C.1°S 10°E  D.70°N,180°W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2-3题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按成因,该种岩石是                        (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是                (   )

A.砾岩      B.板岩      C.大理岩    D.片麻岩

4.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往往容易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

 A.地震      B.暴雨洪涝   C.火山喷发   D.滑坡

5.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干预或控制程度最大的是            (   )

A.海洋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6.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主要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  

C.大气反射较强      D.大气递辐射较强

依据有关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的知识,回答7-8题

22.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23.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图下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9-11题。

9.天气系统过境时,不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暖锋过境后与冷锋过境后的共同天气现象是

A.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

C.气温骤降   D.天气转好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读右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曲线表明城市绿地的作用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1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达正确的是

A、城市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    B、工业噪声污染土壤

C、增加地下水的下渗量          D、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回答14-15题

文本框: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15.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16.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基础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植被

17.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洋流是              (   )

A.日本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千岛寒流


读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示意图,完成18-20问题

18.图中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务区

A.①        B.②      C.④       D.⑤

19.图中哪个区域最有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

A.②        B.③      C.⑤       D.⑦

20.该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与原工业区相比,x区具有的区位优势有

A.地价较低,环境质量较高      B.土地面积较大,地价较高   

C.地价较高,环境质量较低      D.土地面积较小,地价较低

21.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22.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地区城市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南京、杭州是最高一级中心

B、上海是我国大陆外资金融机构最多,国际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

C、苏、锡、常等城市能提供南京所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D、镇江、扬州、南通的辐射范围达到整个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下图表示的是两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23-24题。

23.左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4.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

A.外核    B.内核

C.软流层   D.地壳

26.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部分

27.影响农业区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光热和降水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8.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目的是

① 降低生产成本    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 减少运输费用    ④方便职工上下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读右图,回答29-30题

29.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最关键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中写“A”,错误的写“B”或填涂在答题卡中)

31、城市各功能活动中,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             (   )

32、常年基本处在同一种环流形势下的气候区只有热带雨林气候       (   )

33、影响人口过程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   )

34、在江苏省国庆节比劳动节的白昼长,日出时间早          (   )

35、影响我国的台风,其源地主要位于太平洋东部           (   )

36、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   )

37、消费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

38、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   )

39、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   )

40、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   )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Ⅱ卷  (30分)

三、综合题

41.读地球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相关问题。

(1)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的中心是    (北极、南极)点。

(2) 图中标有字母的四个地点,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昼夜时间相等的是    

(3) 此时,A处的地方时是    时,C处的地方时是  

    时。

 (4) 图示情况是每年的       (北半球节气)。

   ① 春分日  ② 夏至日  ③ 秋分日  ④ 冬至日

(5) 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

(6)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2.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⑴ 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地。

⑵ 甲图为____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

⑶ 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从气压状况看为____  _,从气流状况看属      ;该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 ____  ___天气。

⑷ 下列天气现象受图中甲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是      

 ① 江南地区的春雨  ② 福建沿海登陆的台风  ③ 北方的秋高气爽  ④ 寒潮


38.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⑴ 图中三大功能区界线有一处画错,请在图中订正。

⑵ 影响城市土地租金高低的因素有                     

⑶ 图中表示住宅功能的付租能力变化线的是      (填字母)。

⑷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图示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地域模式多为       

⑸ 图中A为    区,C为     区。

CACDD  DADBD CADCD BBACA ABABC DABCB

BBABB  AB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