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1

2014-5-11 0:34:41下载本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3—4题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5、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8、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9、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C.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

10、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条件向东向西逐渐变干      B.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C.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

11、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功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B.每年固定下来的碳的总量约几亿吨

  C.涵养的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3%     D.提供了亚马孙流域大约1/3的降水

1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13、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4、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两极地区

15、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16、人类经济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在低湿地发展立体农业          B.黄土高原上多开垦土地

  C.降水多的年份利于抑制风沙的活动    D.过度开垦草原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7—19题

17、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18、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19、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20、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1、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          B.准噶尔盆地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著名的伊犁马、三河牛生长在内蒙古高原东部

22、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来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

23、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

  A.增加湿度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

25、说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是因为它能(  )

  A.提供大量的木材           B.提供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饮料

  C.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D.是生物基因的宝库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8分)

(1)图中A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主要分布______洲和_______洲。

(2)图中D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其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3)B森林类型在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在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

(4)目前,世界上破坏最严重的森林类型为___________。

27、读世界荒漠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世界上的荒漠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区域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其分布直达赤道附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8、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A地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这种资源如果遭到破坏,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我们应把________放在首位。

(5)E地区名称是__________,F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其职能主要是___________。

29、阅读PPE怪圈”的有关材料,结合右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2分)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①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成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试分析如何走出“PPE怪圈”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