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12月考地理试题

2014-5-11 0:34:41下载本试卷

高二12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12区,西侧是西12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l小时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

2、我国浙江省的温岭县是大陆上最早迎来新年第一缕曙光的地方。该地区第一道曙光的时间可能出现在(  )

A.5:35    B.6:32

  C.4:50    D.5:43

3、读(图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等温线图,该地区为盆地

  B.若该图为等压线图,该地区常出现阴雨天气

 C.若该图为等高线图,该地区是山地

 D.若该图为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该地区是山地

 读图2,图中L为晨昏线。完成4~5题:

4、当θ角增大时,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有 (  )

 A.盂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悉尼的昼逐渐缩短

 B.黄赤交角逐渐增大或减小

 C.南极地区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D.我国雨带向北方移动

5、若此时雅加达(6°10′S)正午物体影子朝北,则

 A.O点为6点,且该日的日出时间也是6时

 B.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弯曲

 C.叶尼塞河开始通航

 D.密西西比河口盐度值一年中较低时期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

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某山区等

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6~7题。

6.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

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

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同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相同,如图(图3)所示,回答8~10题。

8、据此可以推测R城的位置在(  ).

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

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

9、与R城经度距离最近的海湾是(  ]

 A.比斯开湾   B.几内亚湾

 C.孟加拉湾   D.墨西哥湾

10、若R城位于太平洋东岸,与北京的纬度距离是85 0,则R城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  B.温带大陆性

 C.温带季风    D.亚寒带针叶林

下图为某日某一时刻太阳高度沿北纬300 纬线的变化示意图。读图4,回答11~12题。

11、这一天,300 S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12、图中所示的时刻在12小时以后,若把全球分成新旧两天,其中新的一天占全球时间的比重为:

A、1/8       B、1/4      C、3/8         D、5/8

读图5,回答13~14题。

13.该地南、北部1月等温线弯曲程度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大气环流

14.若沿ac作一剖面图,则与图4中四个地形剖面图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的西北,丙地在丁地的东南的是:(   )

读(图7)中甲、乙两幅世界著名三角洲图,判断16~17题

16、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

 A.甲大于乙

 B.乙大丁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

17、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冰川堆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18.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19.有关自然灾害防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防御措施主要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

B.防御措施只能延迟灾害的发生,不能防止灾害的发生

C.防御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D.防御措施就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0.下列属于预防滑坡工程措施的是

A.修建水库 B.迁移居民 C.砌石护面、设置排水沟 D.建立监测网络

21.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与成灾强度不断提高,应加强对其防御

B.人类活动可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C.人类活动不能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

D.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尚无法防御

2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害与人工监测相比,其优点是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地进行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的限制小,可避免人员的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24~27题。

24.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26.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27.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28、“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29、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30、有关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叙述正确的是

A.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B.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后恢复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D.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共有的目的

文本框: 
 姓名 班级 考 号 

——————— — 密————封—————线————内————不————许————答——————题———————————


        

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3l、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问题。

(1)此图以     为中心,日期为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图中晨线是         。

 (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       。

(5)A点的昼长为  小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6)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再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在向西北

(7)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l/2

32.读广西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判读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

(2)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不可能是 (  )

  A.35m    B.45m

  C.55m    D.65m  。

(3) ①、②、③、④所示小河中,位置明显不正确的是    ;

水流最急的是     。 

(4)计划建一座较本型的水库,坝址宜选在A、B、E中的    处(不考虑地质构造),因为                           

                                 

             (至少两点)

 33、读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中央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中的           防御。

(4)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       后,因此,山区的聚落, 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5)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向                的方向跑。 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不能选在                            

              

      枣庄二中高二月考地理试题07、12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A 6、A 7、D 8、C 9、D 10、A 11、D12、C 13、A 14、B 15、B16、B 17、C 18、A 19、C 20、C 21、A 22、D 23、A  24、A  25、C  26、C  27、28、B 29、A 30、D

31、(11分) (1)南极点  12月22日(2)900 W  23026′S(3)弧AB(4)DAE  19026′(5)12  3(6)D(7)D

32、(9分) (1)a 山脊  b 山顶 c  鞍部(2)A(3)④  ③(4)A 集水区域广 工程量小

33、(10分)(1)该地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3分)(2)泥石流 滑坡(2分)(3)非工程性防御措施(1分)(4)持续暴雨  (5)垂直于泥石流前进 谷地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3分)

高二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A 6、A 7、D 8、C 9、D 10、A 11、D12、C 13、A 14、B 15、B16、B 17、C 18、A 19、C 20、C 21、A 22、D 23、A  24、A  25、C  26、C  27、28、B 29、A 30、D

31、(11分) (1)南极点  12月22日(2)900 W  23026′S(3)弧AB(4)DAE  19026′(5)12  3(6)D(7)D

32、(9分) (1)a 山脊  b 山顶 c  鞍部(2)A(3)④  ③(4)A 集水区域广 工程量小

33、(10分)

(1)该地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3分)(2)泥石流 滑坡(2分)(3)非工程性防御措施(1分)(4)持续暴雨  (5)垂直于泥石流前进 谷地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3分)

34、(10分)(1)春早(1分) 伏旱(1分) 夏秋旱(1分)

(2)①地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地表保水能力差,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2分)

②地为海南岛,海南岛中部为山地,地形中央高四周低,岛上河流短急,地表水缺乏。(2)

 (3)特点:季节性干旱在我国分布地区广,但分布不均,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尤其是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较高。(2分)

原因: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造成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