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地理地图地球大气专项检测题

2014-5-11 0:35:04下载本试卷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地图、地球、大气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表示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时b、c两点太阳高度为0,d点纬度为180°,则地球上与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可能占全球的

A.1/4  B.1/3  C.1/2  D.2/3

2.若此时a、b两点太阳高度为0,d点两侧日期不同,则北京时间为 

 A.10:00  B.11:00  C.22:00  D.16:00

读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3~5题。

3.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山脉走向分析,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果计划在①城建一个水泥厂,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考虑,厂址选择正确的是

A.城市的东南郊       B.城市的东北郊 

C.城市的西南郊       D.城市的西北郊

5、该岛屿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甜菜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7.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

8、图示群岛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B.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岛  

C.珊瑚虫分泌的珊瑚礁        D.地壳运动与大陆隔离的大陆岛

读右图,回答9~10题。

9.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北流向东南    D、西南流向东北

10.如右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图示地区

A、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B、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

C、可能有台风         D、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

图1纵坐标表示数值大小,横坐标表示纬度,回答11~13题。

11.该图表达的是

 A.年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   B.大洋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

C.大洋盐度的纬度分布     D.年平均气温的纬度分布

12.造成甲、乙两处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径流注入量不同   B.太阳高度角度不同

C.海陆面积不同    D.降雨量不同

13.图中最低数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根本原因是该地

  A.云量少    B.海洋面积广    C.太阳高度变化小  D.位于河口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15、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图2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回答16~17题。

16.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2900 < R < 3000   B.3400 < R < 3500

C.3900 < R < 4000    D.4400 < R < 4500

17.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反映该了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9.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 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20.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二、双项选择题:

右图中横轴表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轴表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21~23题。

21、此日的节气可能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2、若c地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则c地不可能在

A.埃及    B.澳大利亚    C.伊拉克    D.新加坡

23、若此时长江处于枯水期,则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是四地区1月、7月气温和7月及全年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A.甲是莫斯科    B.乙是伦敦  C.丙是巴西利亚    D.丁是开普敦

25.从气候因素考虑,四地中最适宜发展乳畜业和水稻种植业的是

A.甲地适宜发展乳畜业     B.乙地适宜发展乳畜业 

C.丙地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D.丁地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读右图,“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单位:hP)”。回答 26~27题。

26.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

A.P  B.Q  C.M   D.N

27.当P点气压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上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B.华北平原上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C.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天气       

D.黄河流域有凌汛发生

读下图,回答28~30题

28.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9、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度以内 

D、近三十年来,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30、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三、综合题

3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打算研究在不过河情况下如何利用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测算铁塔高度。他们在12月22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78°(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又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右上角适当位置画一个指向标。

(2)该地所处的经度是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所属的国家是__________,图中的海洋为__________。

(3)图中的α=_______________。

(4)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_____(南、北)方向移动,无锡地区的昼长逐渐__________。

 
(5)该兴趣小组有人计划在2008年来中国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北京,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_______________千米。

32.图5中的上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类型名称:

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

(2)A、C之间的高差在____________米到___________米之间。

(3)在图5的下图内画出沿AB线的垂直剖面图。

(4)冬季A、B、C、D 四点中气温最高的应是________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两地中降水量多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我国某地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图中①地与②地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地,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108°E,30°N附近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4)描述104°E经线以西等温线的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_________次。

35.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一 1-5: CBDCA  6-10: DBACB  11-15:BCCAC  16-20:BCBCC

二  BD 、CD、AC、BD、 BC    AC、 CD、 AC、 BD、 AD、

31.

(1)指向标与塔影方向平行,画箭头,加注N或北字

(2)60°W  35°26′S(或35.5°S)   阿根廷 大西洋

(3)54°34′(或54.5°) (4)北  增长  (5)19500千米(19000—20000都算对)

32.(1)山谷 山脊 鞍部   (2)500  700   (3)画图略

 (4)D 纬度较低,地势低且在冬季风的背风坡

 (5)② 处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3、(1)1地 2地虽然纬度比1地低,但地势较高。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地震 滑坡 泥石流

(4)大致南北方向延伸    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的影响。

34.

(1)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2)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震荡、波动等) 12

35.(1)

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气温

比东部高

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

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

(4)东南部;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