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

2014-5-11 0:35:06下载本试卷

高三地理试题单元归类系列二

必修一单元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搜选:苏鸿  归类整理:孙明尘、陈明仁

一、单项选择题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2—5—6,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2.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⑤和⑥       D.①和⑤             图2—5—6

3.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图2—5—8,回答7~10题。           

7.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 

A.三角洲      B.冲积扇   

C.冲积平原    D.冰川沉积物

8.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9.我国中西部地区受②构造影响而形成的著名的山峰是

A.华山   B.泰山   C.天山   D.祁连山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2—5—10,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10~13题。                图2—5—10

10.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11.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作用

12.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13、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关于下列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处钻井

  B.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C.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箭头所示

D.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分34秒,在距台湾岛以南约15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造成海底通讯电缆中断,给网络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5—16题。

15.该地震应该属                                                 (  )

  ①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破坏性地震      ④微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A.出国度假的李先生正在洛杉矶海滨享受日光浴

    B.英吉利海峡风高浪急

    C.悉尼的居民刚刚度过了一个漫天飞雪的圣诞节

    D.停泊在开普敦港货船上的某船员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西南

17.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读地质作用联系图(图5),回答18-19题。

18.用作建筑装饰原材料的岩石中,主要是   

A.ab    B.cd    C.ac    D.bd

19.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地质作用属于

A.①作用  B.②作用  C.③作用  D.④作用

图6为某湖区地质构造示意图。2005年8月,中俄科学家对该湖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活动。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湖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褶皱 D、断层

21.关于图示地区湿地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调节当地气候和径流

C、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D、城市扩建的备用土地

22.关于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一大特征

    B.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和花岗岩

    C.我国许多名山,如华山、黄山等都是由石灰岩构成

    D.沉积岩中的矿物定向排列,使岩石具有片理构造

图3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

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25.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26.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的最主要特征是……………………………………………………

A.地表多石林、地下多溶洞      B.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不大 

C.地表千沟万壑           D.地表起伏平缓、坦荡

读右边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

A.山间洼地 B.山顶 C.山脊  D.鞍部

28.梯田形状

A.与流水侵蚀有关  B.与沙丘的成因一致

C.纯属人文景观,与季风风向有关

D.纯属人工设施,与地形坡向有关

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29—30题。

29.下列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火山

  B.在甲村地层中能找到大理石矿床

   C甲村可能有温泉

  D.甲村的地层中不能找到化石

30.下列地点中可能依次钻探到石油和承压水的是  

A.A和B处  B.B和A处  C.甲和B处  D. A和甲处

二、综合题:

1.读图2—5—12,回答问题。               2—5—12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  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       ,水旱灾害加剧,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1.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是进行地质构造的判读,首先判断出这是褶皱,A为背斜,B为向斜。该处地表形态的形成从图中可看出是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对于沉积岩的判断,从形成的层状结构特点可以看出。对①②两处岩石,因②处于向斜内部因受挤压故岩性坚硬;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生成,在图中可看出③处是岩浆侵入处。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区,背斜是储油构造区。山区的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地质灾害。对黄土高原区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就是该地土质松,植被少,加上暴雨侵蚀,形成这样的特征。

答案:31.(1)褶皱  背 向 (2)流水 侵蚀 (3)①  ②  ② ③ (4)B A (5)增加  滑坡、泥石流  (6)ABD

2.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继2004年12月26日大地震后再次发生里氏8.7级的强烈地震。据此材料结合全球板块示意图2—5—13,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的       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

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板块    ,全球形成两大地震带,分别是     

               地震带和              地震带。

(2)图中板块的名称①        

                  ④          。  2—5—13

(3)赤道穿过    个板块,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板块上。

(4)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是    型板块边界。

32.解析:全球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地球内部的软流层的基础上运动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形成火山、地震带。

答案:32.⑴.软流 交界处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⑵.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⑶.5 南极洲板块  ⑷.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消亡

3.读图2—5—14,回答下列问题。            图2—5—14

⑴甲河主要的水源补给是      ;河流流量变化与      变化相一致。

⑵该地属季风区,两条河流中季节变化和年际较明显的是     

⑶A、B两城市,水资源较丰富的是    城。

⑷乙河所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      ,如果在该处修建水库,会出现       等不良后果。

⑸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C属于         

⑹从A到B的地域差异属于        分异,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33.解析:A处位于沿海地区,主要是雨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A到B 降水逐渐减少,因此从A到B的地域分异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答案:33.⑴.降水 降水量  ⑵.甲河  ⑶.A  ⑷.断层 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泥石流、渗漏  ⑸.水汽输送  ⑹.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4.甲、乙两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问题:(16分)

        

 
                                                                               

  

 
 

→北  

(1)根据甲图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原因是          

(2)地点3缺失地层B,其原因可能是                      

                                    

(3)若乙图中C、D、E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那么,在A、B两处分别打钻井,何处地下能打到煤层?       ,原因是                      

                                       

                        。(并在乙图上绘图说明)

(4) 乙地区要开凿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是在B地还是在A地下较为合适?   

为什么?                                    

                                       

                                   

4.(16分)(1)沉积岩(2分) 地层中含有化石 (2分)

(2)该地区形成B岩层时,地点3隆起,未曾接受B地层积物;(2分)地点3原先接受了B地层沉积物,后因地壳上升被侵蚀了。(2分)

  (3)A,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A处为向斜,岩层不缺失.(3分)

(4)B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地下水运动考虑,B处(背斜)地下修建较适宜.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重力作用点在两侧,上部岩层重力不会对隧道安全,稳定产生威胁;同时背斜有利地下水沿岩层两翼向下渗流,不会在隧道内积存.(3分)

5、读某超大型个不同时期地质剖面图,回答:(共8分)

 

   

(1).三幅图中,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2).①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叫           ,图中左侧的称为         

(3).A处的地形为       ,形成的原因是                  

                               

(4).B、C两处可能埋藏石油的是        

(5).简述该地区地壳演化的特征                         

                                     

5、(1).①③② (2).褶皱 背斜 (3).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侵蚀成谷地 (4).B

(5).该地区早期受地壳水平运动的影响,形成褶皱;中期以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后期地壳下沉,地面堆积了大量沉积物。

6.下图为某地沿海景观示意图,读后回答:

(1)    分析A、B两地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A              , 

B             

(2)C、D、E三个工业设施中,

           是港口,

          是核电站。

(3)F处宜建        (旅游设施),依据是:

 

图中旅游营地选建的区位优势是                        

(4)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遭毁,对港口的主要影响是               

(5)近年来,进岸海域赤潮频发,其人为污染源有:

6.(1)侵蚀  沉积  (2)D E(3)海滨浴场  有宽阔平坦的沙滩离居民区和海滨浴场近,环境优美(4)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带沉积,航道淤浅(5)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核电站废热水、航运污水等

7.读所示地区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图中A、B两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   _____和___   _____,简析两地农作物差异的自然原因:

 (2)分析C地年降水量为世界最多

  的原因:

(3)分析E地形区的形成原因:

(4)图中D处是世界著名的____    ____大峡谷,该峡谷形成中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_    ______,该峡谷地区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丰富,原因分别是:

(5)影响A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7、(20分)

(1)水稻、(1分)青稞(1分) A地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3分)B地海拔高,热量不足(2分)

(2)该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2分)

(3)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挤压而成(1分)

(4)雅鲁藏布江(1分)  流水的侵蚀作用(1分);  生物(森林)(1分);  水力(水能)(1分); 纬度较低,降水丰沛,地势起伏较大;(2分)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势起伏大(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分)

(5)水旱灾害(1分);飓风(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