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综合练习题(十二)
( )1.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滴人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 B.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有丁达尔现象 D.加热蒸干灼烧,最终都有Fe2O3生成
( )2.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
D.;
( )3.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原子晶体的熔沸点一定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原子晶体
( )4.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S2O32-、Cl- B.Fe3+、Fe2+、SO42-、NO3-
C.Na+、OH-、SO42-、H2PO4- D.Cu2+、Na+、S2-、SO42-
( )5.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它的排列方式如图(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末画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比为
A.1:3:1 B.2:3:l C.1:2:1 D.1:3:3
( )6.根据反应(1)~(4),可以判断下列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
(1)Cl2+2KI===2KCl+I2 (2)2FeCl2+Cl2===2FeCl3
(3)2FeCl3+2HI===2FeCl2+2HCl+I2 (4)H2S+I2=2HI+S
A.H2S>I2>Fe3+>Cl2 B.Cl2>Fe3+>I2>H2S C.Fe3+>Cl2>H2S>I2 D.Cl2>I2>Fe3+>H2S
( )7.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成MnO4-,若反应后R2O8n-离子变为RO42-离子。 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的值是
A.1 B. 2 C.3 D.4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因为分子晶体中有化学键
C.金属在常温下都以晶体形成存在
D.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几乎均匀分布在整个晶体中,被许多金属离子共用
( )9.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 B.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
( )10.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的 原子晶体(如右图)。其中含20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量的顶角,每个顶角上各有一个原子。试观察推断这个基本结构单元所含B原子数,B—B键个数及键角正确的一组是
A.20个,60个,360° B.12个,30个,60° C.9个,18个,45° D.18个,54个,90°
( )11.已知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H==-393.5kJ/mol
2H2(g)+O2(g)===2H2O(g);△H===-483.6 kJ/mol
现有0.2mol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体、固体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 l:2 C.2:3 D.3:2
( )12.关于电解NaCI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落液呈中性
( )13.下列各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化学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①Mg,②NH4NO3,③CH2O,④SiO2,⑤C6H5NO2,⑥Al2O3,⑦NH3·H2O,⑧P, ⑨Ag(NH3)2OH,⑩HgCl2。
A.①②⑤⑧ B.③⑤⑦⑩ C.③④⑦⑧ D.③⑤⑥⑨
( )14.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 , 共有 16 种 ,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 , 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氧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 , 所以又叫都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 D. 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 )15.(NH4) 2PtCl6 晶体受热分解 , 生成氮气、氯化氢、氯化铵和金属铂。在此分解反应中 ,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2 B.1: 3 C.2: 3 D.3: 2
( )16. 关于工业生产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
B.工业上合成氨没有采用更大的压强是从设备和动力要求方面考虑的
C.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D.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 )17.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 , 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① F2 和 Br2 的沸点 ②纯水在 25 ℃ 和 80 ℃ 时的 pH 值 ③同温下分别在1OO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无水 CuSO5和 CuSO5· 5H2O的质量 ④ 25 ℃ 时 ,等体积的 pH 值都等于3的盐酸和AlCl3溶液中 ,已电离的水分子数 ⑤在NH3+NO→ N2十H20 反应中 ,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 原子数 ⑥耐火材料 MgO 和 CaO 的熔点 ⑦ H-和H+离子半径 ⑧金刚石晶体和石墨晶体中 , 每个最小碳环里所含的实际碳原子数
A.①②⑥ B.①②③⑤ C.⑤⑥⑦ D.②⑥⑦
( )18.10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②N2O4
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③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④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⑤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⑥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⑦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②⑤⑦ B.①③④⑥⑧ C.只有③ D.只有⑤
( )19.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常温常压下, 17g 甲基 (-14CH3) 所含的中子数11NA ②常温常压下,22.4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 ③ 64g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④常温常压下 , 100mL 0.5mol/L 的乙酸溶液中 , 乙酸的分子数目小于0.05NA⑤标况时 , 22.4L 二氯甲烷所含有的原子数为5NA ⑥常温常压下, 1mol 氯气含有的电子对数为NA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⑤⑥
( )20.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 O2
、 CO2 、 HCl、NH3
、NO 、 Br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 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少 , 通过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 ,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干燥管内固体为碱石灰 B.原气体中一定有 NO 和 O2
C.原气体中一定有NH3 、NO 、CO2 D.原气体中有 HC1、 Br2
( )21.某无色溶液与NH4HC0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1-、 Mg2+ 、H+ 、 Zn2+ 、S042- B.Na+ 、 Ba2+ 、 N03-、 OH- 、 SO42-
C.MnO4-、K+ 、Cl- 、 H+ 、 S042- D.K+ 、 N03-、S042- 、OH- 、 Na+、 HC03-
( )22.下列各组物质间反应可能包括多步反应 , 其总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C1O (aq) 中通入少量 CO2: C1O- + CO2 + H20 = HClO +HC03-
B. FeCl2在空气中被氧化: 4Fe2++O2+2H20=4Fe3++40H-
C. A1Cl3(aq)中投入过量Na: A13++4Na+2H20 = A102- + 4Na++ 2H2 ↑
D. FeBr2(aq)中通入少量C12: 2Fe2++4Br-+3C12= 2Fe3++2Br2+6C1-
( )23. A、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和 M 的原子序数之差为 8 B. A 和 M 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不可能是 11
C. A 和 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8 D. A 和 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5
( )24.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min)
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钟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钟时,分离出0.2mol的氨气
D.在25min钟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 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
25.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可以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6I-+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2)R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
26.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 产物的方法是 。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27.如图所示,直线交点处的圆圈为NaCl晶体中Na+离子或Cl-离子所处的位置。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排列的。
(1)晶体中,在每个Na+离子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离子共有 个。
(2)已知食盐晶体的密度为2.2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 cm。计算过程如下:
28.己知四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并且互不重复: NH4+ 、Ba2+ 、 Na+ 、H+、SO42-、NO3-、OH-、CO32-,将这4种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A或D中滴入C,均有沉淀生成;② D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A吸收; ③ 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D的化学式是 , 判断理由
(2) 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 : A B C
(3) 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某共价化合物含 C 、 H 、 N三 元素 , 分子内有 4 个 N 原子 , 且 4 个 N 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 ( 如白磷分子结构 ), 每两个 N 原子间都有一个 C 原子 , 分子内无C-C单 键和 C=C 双键。
(1) 试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2) 假若某大分子 , 分子内只含 C 、 H 、 P 二种元素 , 其最小的重复的结构单元如右图当该化合物分子中含n个磷原子时,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0.己知 : 下列各种物质都由短周期元素组成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常温下 ,A 、 F 为金属单质 , F 既能与 L 溶液反应, 又能与 N 溶液反应。 C、 H 、 M 为气体单质 , 其中 H 呈黄绿色 ,A 、 B 、 I 、 K 、 L 、 R 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请回答 :
(l)P的结构式为 ;B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R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_ ;
(3)还有一种物质能与B反应生成C.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4)还有一种物质能与J反应生成C,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5)某气体Q具有漂白作用,将Q与H等物质的量通入水中所得溶液没有漂白作用 ,写出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
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
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血红色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 ;
② 。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A 6B 7B 8D 9B 10B 11A 12B 13B 14D 15C 16D 17D 18A 19C 20C 21A 22C 23D 24B
25.(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__+5______
(2)R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___7_____个。
26..
.⑴①2H+ + 2e - = H2↑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②2Cl - - 2e - = Cl2 ↑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⑵①纯铜 Cu2+ + 2e - = Cu ②粗铜Cu - 2e - = Cu2+
27. 12 4×10 -8cm。
28.(1) (NH4)2C03; D 和 A 、 B 都能生成气体 , 而题给离子中只有H+与CO32- 、OH-与 NH4+ 能反应生成气体 , 故 D 只能为 (NH4) 2C03
(2) A. H2S04 B. NaOH C. Ba (N03)2
(3) NH4+ +OH一=NH3↑ +H20 、NH3+H+ =NH4+
29.(l) C6H12N4 ;(2) C2nH3nPn 。
30.(1)
H-O-Cl ,
(2) AlO2- + 2H2O Al(OH)3 + OH-
(3)2C02 + 2Na202 = 2Na2C03 + O2
(4)2F2 + 2H20 = 4HF + O2
(5)S02 + Cl2 + 2H20 = 4H+ + 2Cl- + SO42-
31.实验Ⅰ:检验Na2SO3是否变质(或检验Na2S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
实验Ⅱ:氢氧化铁胶体(或胶体);(2分)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Fe3+ + 3SCN—= Fe(SCN)3
实验Ⅲ: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
2Fe3++3CO32—+3H2O=2Fe(OH)3↓+3CO2↑
①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
②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