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4-5-11 0:30:47下载本试卷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l35.5  Ca40 

卷(选择题 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NH3分子的电子式:        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O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N2的结构式: N≡N

2.经过分析发现,某星体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12       B.14        C.16      D.18

3.决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是

A.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B.次外层电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下列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氯化氨受热汽化和乙醇受热汽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5.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错误的是

A.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   B.热稳定性:HCl>HBr>HI

C.原子半径:Na<Mg<Al         D.熔点:SiO2>NaCl>CO2

6.关于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一定很容易发生

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化学反应中只伴随热量的变化

D.凡是需加热方能进行的反应—定是吸热反应

7.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错误的是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      B.Ds是过渡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      D.Ds为金属元素

8.可逆反应2A(g)+3B(g)2C(g)+D(g)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5 mol·(L·min) 1     ②υ(B)=0.6 mol·(L·min) 1 

③υ(C)=0.35 mol·(L·min) 1    ④υ(D)=0.4 mol·(L·min) 1

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9.短周期元素离子A2、B、C3、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最外层电子数 D>C>A>B

10.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质量数  上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  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容器内气体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同时存在X、Y、Z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消耗0.2mol Z

12.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B3A2      B.BA2          C.A3B2       D.AB2

13.下列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⑤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钠、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稳定性增强

B.在NaCl中,除Cl 和Na 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电子得失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15.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     B.b、a、d、c    C.d、b、a、c    D.d、a、b、c

16.下列反应中生成H2的速率最快的是

金属

酸溶液

温度

A

Mg

6mol·L1HNO3

20℃

B

Fe

1 mol·L1HCl

20℃

C

Mg

1 mol·L1HCl

20℃

D

Mg

0.5 mol·L1H2SO4

30℃

17.目前人们正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钠硫电池,它是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Na导电的β-Al2O3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如下:2Na+xS   Na2Sx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钠作正极,硫作负极   

B.放电时,钠极发生氧化反应

C.充电时,钠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硫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反应是 2Na+2e=2Na

18.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当一定量的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1)所放出的热量为89 kJ,所需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空气中N2与O2的体积比为4∶1计算)

A.2.24 L      B.4.48 L      C.11.2 L      D.22.4 L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答卷

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9.(6分)为了研究MnO2与双氧水(H2O2)的反应速率,某学生加入少许的MnO2 粉末于 50 mL密度为 1.1 g/cm3的双氧水溶液中, 通过实验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为     

⑵放出一半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为      

⑶ABCD四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⑷解释反应速度的大小变化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⑸在5min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增加,原因是                             

20.(1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参照右图组装实验装置,以多孔碳棒为电极,电解质溶液用0.5mol·L1NaOH溶液,电源用3~6V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起辉电压为1.7V,电流为0.6mA。

⑴按下开关S1,半分钟后两碳棒上产生明显的气泡,且碳棒C1上产生气体与碳棒C2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碳棒C1    极,碳棒C2    极;直流电源上A为     极,B为     极;

⑵断开开关S1,按下开关S2,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为               ;碳棒C1     极,电极反应式为                  ;碳棒C2      极,电极反应式为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1(6分)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根据下面提问回答:


⑴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a) A        (b) B      (c) C        (d) D

⑵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是物质是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是       ;第三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的原子是      

22.(8分) 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⑴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     ,金刚石属于     晶体。

⑵其中代表石墨的是      ,其晶体中碳原子呈     结构排列。

⑶其中代表NaCl的是     ,晶体中Na与Cl 之间通过      键结合起来。

⑷代表干冰的是      , CO2分子间通过          结合起来。

23.(6分)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来表示,10mLA气体能分解生成15mLO2和10mLF2(同温同压下)。则:

⑴A的化学式是           

⑵已知A分子中x个氧原子呈…—O—O—O—…链状排列,则A分子的电子式是                ,结构式是                 

24.(7分)有A、B、C、D、E五种元素,其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A>B>C>D>E,A、C同主族。已知将0.5mol 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还原成中性原子时,需得到6.02×1023个电子,当A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放出0.02 g氢气时,用去0.4 gA单质。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C相同,且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可与B、D两元素分别形成化合物EB4、ED2。试回答:

⑴C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⑵写出EB4、ED2的电子式                    

 ⑶A与B的单质可反应生成化合物      (写化学式),用电子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5.(6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3)题。

⑴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A.HCI      B.HBr      C.HI     D.HF

⑵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⑶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⑷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26.(6分) 某原子X,它的氯化物XCl 7.45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 加入2 mol·L1的AgNO3溶液5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原子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⑴Z值和A值;

⑵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

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A

A

C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D

D

BD

B

A

CD

题号

15

16

17

18

答案

D

D

B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5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⑴60mL; ⑵1 min; ⑶D>C>B>A; ⑷随着反应的进行,双氧水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随着减小 ⑸此时双氧水已完全分解

20.⑴阳  阴  负  正  

⑵发光二极管变亮  正 O2+4e+2H2O=4OH  负  2H2-4e+4OH=4 H2O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21⑴ b   ⑵ Na  HF  HClO4  H2     ⑶ Cl  

22.⑴ B  原子   ⑵ D  层状   ⑶ A  离子   ⑷ C  分子间作用力

23.⑴ O3F2     ⑵F—O—O—O—F   

24.⑴Mg  第3周期第ⅡA族   ⑵  

 

⑶ CaCl2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Cl

 
25.⑴ D      ⑵ 吸热     ⑶Cl2   

⑷ H2(g)+Cl2(g)=2HCl(g) △H=-185 kJ·mol1

26.⑴Z=19   A=39    ⑵第4周期第ⅠA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