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化学上册月考试卷

2014-5-11 0:30:48下载本试卷

高一化学上册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总分100分。答卷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I-127  Ba-137 Co-59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在第II卷的表格中。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食盐水   C.浮有冰块的水    D.糖水

3.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序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      B.硝酸、烧碱、苛性钾

C.盐酸、甲烷、碳酸钠      D.磷酸、熟石灰、石膏

4.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2.5×1019个     B.2.5×1022个    C.5×1019个     D. 5×1022

5.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 0.5 mol 氨气 ② 标准状况下11.2 L 氮气 ③ 4℃ 9 mL 水  ④ 0.2mol磷酸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50 mL A2 气体与75 mL B2气体化合生成50 mL气体化合物,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B3      B.AB       C.A3B      D.A2B3

7.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8.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9.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钡杂质的氯化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  

10.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 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数越大,离子的聚沉能力越强.若向硅酸胶体(硅酸胶体带负电荷)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电解质溶液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 . MgCl2       B. FeCl3     C . K2SO4    D. Na3PO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硫酸钡      B.稀硫酸      C.碘化氢气体       D.氨气

12.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CaCl2==Ca2++2Cl           B.NH4Cl==NH4++Cl

  C.Ba(OH)2==Ba2++(OH)2         D.HNO3==H++NO3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0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2N0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14.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0.8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2.2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A.46:9      B.32:9       C.23:9       D.16:9

15.向含有a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未饱和)中通入b mol CO2,充分反应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a≥b时,产生a mol沉淀       B.当a≤b时,产生b mol沉淀

C.当a<b<2a时,产生2a-b mol沉淀    D.当2a<b时,溶液仍澄清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 

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解答16、17两题。

16.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17.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 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电泳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9.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20.用光洁的铁丝蘸取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因为用的不是铂丝,所以无法得出什么结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1.(6分)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盐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使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碘酸钾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氧化物”)

(2).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规定,食盐含碘量为每千克食盐含碘0.035g,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_____________g。

22.(8分) 2003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Na0.35CoO2 • 1.3H2O。试计算:该晶体的摩尔质量是          ;钴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钴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        ;1mol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        。(比值可以用小数表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3.(12分)(1).写出下图所指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指右图蒸馏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24.(12分)对一份白色固体,经过初步分析得知,其含有Na2CO3、Na2SO4、NaCl、Cu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甲乙两位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份白色固体的组成成份而进行了如下实验,但实验中的有些问题还需你来作答。

(1).甲取少量白色固体在试管内用水溶解,结果得无色澄清的液体。因此,甲说肯定有一种物质不存在。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            

(2).甲又先后向那试管内加入了稍过量的BaCl2溶液和稀硝酸,结果是先产生了白色沉淀,后又有一部分沉淀消失并从溶液里冒出无色气泡。因此甲又说肯定有两种物质存在。这两种物质是:                        

(3).乙将甲所得混合物进行了过滤,取滤液约2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里,然后又向该试管内加入了稍过量的AgNO3溶液和稀硝酸,结果也产生了白色沉淀。因此乙说那份白色固体中也肯定有NaCl。你说乙的结论(填“对”或“不对”)            

理由是: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5.(4分)在加热条件下, a升CO气体(标准状况)恰好将b克CuO全部还原为Cu,求Cu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6.(8分)有一块铁片投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称量,发现质量比原来增加了3.2g,试计算:

①.有多少摩尔CuSO4参加了反应?

②.溶解铁多少克?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A

D

D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C

BC

D

CD

B

AC

BC

C

B

21.(1).纯净物   (2).易分解  (3).0.059   (每空各2分)

22. 122 g·mol-1  ;1:3.3 ;1:3.3 ;1.99×1024 个 (每空2分)

23.(1).蒸馏烧瓶 冷凝管(每空1分)

(2).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蒸馏烧瓶直接加热 冷凝水上进下出(每空2分)

(3).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4分)

24.(1).CuSO4   (2).Na2CO3 Na2SO4 

(3).不对  加入BaCl2溶液引入Cl-干扰了NaCl的检验(最后一空4分,其余每空2分)

25.22.4b/a-16 (4分)

26.0.4mol  22.4g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