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必修2专题单元考试卷

2014-5-11 0:30:48下载本试卷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必修2专题单元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 

A.铝热反应 B.镁条与盐酸反应  C.燃放爆竹  D.干冰气化

2.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原料来源广 ②易燃烧、热值高 ③储存方便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4.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5.下图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

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7.“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  

8.X、Y、Z三种金属,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把Y放在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其活泼顺序是                      (  )

A.X>Y>Z       B. Z>Y>X   C.X>Z>Y   D.Y>X>Z

9.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0.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1.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Ag2O+H2O =Zn(OH)2+2Ag。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12.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 + O2(g) = 2CO2(g);     △H = —566 kJ/mol

CH4(g) + 2O2(g) = CO2(g) + 2H2O(l); △H = —890 kJ/mol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

13.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 2.5 s    C.5 s    D.10 s 

14.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5.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 = 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 183 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183 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183 kJ/mol

16.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 只存在于O2和SO2中  D.存在于O2、SO2和SO3

1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8.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19.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 消耗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

 ② 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 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①②   B.①③  C.只有③  D.只有①

20.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卷(选择题 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填空题:

21.氢能源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上应是      能转化为      能。

22.指出下列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学校燃烧煤煮饭           ,(2)给手机的电池充电          

(3)用畜电池点亮灯泡         ,(4)电解水得到O2和H2          

23.近年来走上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有“CNG”的标志,代表它们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气的汽车。

(1)  天然气是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因此

天然气中所贮藏的化学能最终来自于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已知4g该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

和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的热量,则上述成分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4.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B)Zn+H2SO4 = ZnSO4+ H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名称: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25.可逆反应A(g)+B(g)  C( g)+D(g),取a molA和b mol B置于V L容器中,1min后,测得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为x mol。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若以物质A浓度变化来表示应为多少?这时B的浓度为多少?C的浓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D

B

B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D

C

D

D

A

C

C

21.化学能,电能, H2O; H2 ,O2

22.略

23.太阳能, CH4

CH4(g) + 2O2(g) = CO2(g) + 2H2O(l); △H = —890 kJ/mol

24.(1)(A)不能,(B)可以

  (2)(A)的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负极:锌,Zn — 2e- = Zn2+

    正极:铜,2H+ + 2e- = H2

    电解质溶液:硫酸

25.(a—x)/V  mol·L—1·min—1 ;(b—a+x)/V;(a—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