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质量检测试题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 李秀霞 海沧区教育教研中心 邓联胜
说明:1、本试卷分A、B两卷, A卷满分100分 B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相应空格中
A 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酒精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
A.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 B.电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C.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D.光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2.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 )
A. Na2O2 B.NaOH C. BaCl2 D. CH4
3.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 )
A.食盐溶解 B.干冰升华 C.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电解水
4.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可能的化学式是: ( )
A.B2A3 B.B2A C.BA2 D.BA
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6.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7.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不合理的是: ( ) A.制Cl2: MnO2、盐酸(浓) B.制H2:硫酸(稀)、Zn
C.制O2: MnO2、H2O2 D.制CO2:硫酸(稀)、CaCO3
9.对反应A+3B2C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3 mol/(L·min) B.v(B)=0.6 mol/(L·min)
C.v(C)=0.5 mol/(L·min) D.v(A)=0.01 mol/(L·s)
10.将盐酸滴到碳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
A. 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大1倍 B. 盐酸浓度增加1倍,用量减至1/2
C. 增大碳酸钠粉末的用量 D. 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11.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2的
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
条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加热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3.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14.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O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呈形如下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结构和性质很相似,如PH4I的结构和性质与NH4Cl相似,有关对PH4I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由PH3与HI化合生成 B.将其加热可以分解
C.能跟NaOH溶液反应 D.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1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
(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二、填空题:(共24分)
17.(3分)煤矿常因瓦斯(CH4)爆炸而引起重大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特别要求矿井通风,严禁烟火,从反应条件的控制分析其理由 矿井通风能降低瓦斯的浓度,并带走热量,严禁烟火是避免引燃甲烷,从而避免瓦斯爆炸。
18.(3分)电工操作中规定,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线路,这是因为____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与铝接触形成原电池,铝做负极,很快被腐蚀。
19.(7分)(1)下列五种物质中Ne ②H2O ③NH3 KOH Na2O,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②③ ,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⑤ ,既存在共价键又存在离子键的是 ④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① 。(填写序号)
(2)在下列变化中,①碘的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MgCl2溶于水 ④HCl溶于水⑤O2溶于水,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 ①⑤ ,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② ③ ,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④ 。(填写序号)
20.(2分) 现有A、B、C、D四种金属,把A、B分别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都很慢;把C、D分别浸入水中都能产生气泡;把A、B用导线连接同时放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A上有大量气泡析出;把C浸入D的硝酸盐溶液中,C的表面有D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为 C>D>B>A 。
21.(9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 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 碳、 B _氧、__ C ___钠、_ D ___硫__
(2)写出AB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 CO2+2OH-=H2O+CO32- 。
(3)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 C2D
的
形成过程 ______。
三、实验题 (共18分)
22.(3分)王亮在超市看到一种电池外壳的纸层包装印有右图的文字,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该电池的种类是__①____(填序号)。
①干电池 ②蓄电池 ③燃料电池
(2)该电池含有的金属元素中毒性最大的是__Hg____(写元素符号)。
(3)该电池的使用和性能,说法正确的是__A___
A.该电池可应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
B.该电池可充电后反复使用
C.该电池使用后不能投入火中,应埋入地下以防污染环境
23.(6分)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① 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 2~3 min ,原因是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
② 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 4~5 min ,原因是因为此时H+ 浓度小
③ 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A 蒸馏水、B NaCl溶液、C NaNO3溶液、D CuSO4溶液、E 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 A、B 。
24.(9分)无水氯化铝是白色晶体,易吸收水分,在178℃ 升华,装有无水氯化铝露置于潮湿空气中会爆炸并产生大量白雾,工业上由金属与氯气作用或由无水氯化氢气体与熔融Al作用而制得,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内通过下列装置(如下图)制取少量纯净的无水氯化铝。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
(2)为使实验成功,A和B间需要加适当的装置,请将它画在框内,并注明其中盛放的药品。如果A产生的气体直接进入B中,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AlCl3与H2O反应而爆炸
答案
(3)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填写字母,下同) B 处的酒精灯,然后再点燃
A 处的酒精灯。
(4)在C处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化铝,原因是 AlCl3易升华 。
(5)装置D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Cl2且防止水蒸气进入C使AlCl3发生水解
四、理论推断题
25.(10分)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电负性(用X表示)也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 H | Li | Be | B | C | N | O | F |
电负性 | 2.1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元素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K |
电负性 | 0.9 | 1.2 | 1.5 | 1.7 | 2.1 | 2.3 | 3.0 | 0.8 |
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同主族内不同元素X值的变化规律是____从上向下,X值减小__;简述元素电负性X的大小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 元素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反之亦然。
(2)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 F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 Cs (放射性元素除外)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0.8 < X < 1.2 。
(3)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 为共价键 ,其理由是 因为AlCl3中Cl和Al的电负性差值为1.5,而Br的电负性小于Cl,所以AlBr3中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5。
B卷(满分50分)
五、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27.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4个试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将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末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2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只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28.德国化学家哈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到平衡时,氮气将完全转化为氨气
B.达到化学平衡时,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为零
29.已知断开1 mol H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 mol Cl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形成1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要释放431KJ的能量,则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能量变化为: ( )
A.吸收183KJ B.吸收366KJ C.放出366KJ D.放出183KJ
30.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选 项 | A | B | C | D |
物 质 | MgCl2 | CO2 | HCl | NaOH |
所含化学健类型 | 离子键、共价键 | 共价健 | 离子键 | 离子键、共价键 |
所属化合物类型 | 离子化合物 | 共价化合物 | 离子化合物 | 共价化合物 |
六、填空题
31.(7分)某化学反应2A (g) ≒ B(g) + D(g) 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为0 ,反应物A 的浓度(mol•L-1) 随反应时间 (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
时间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1.0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达到平衡的时间是 40 min,实验4达到平衡的时间是 30 min,C3 > 1.0 mol•L-1(填“ < ”、“ > ”或“ = ” )。
(2)实验4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 快 (填“快”或“慢”),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
(3)如果2A (g) ≒ B(g) + D(g) 是一个放热反应,那么实验4与实验1相比, 实验4 放出的热量多,理由是 实验4中A反应的程度大,反应的物质的量多 。
32.(10分)(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①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A)不能,(B)可以
②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 (A)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2)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以便完成下列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① 画出装置图:② 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各是什么?③ 写出电极反应式:
①略。
②锌片、铜片(合理答案即可,);CuSO4溶液
③负极:Zn – 2e- = Zn2+ 正极:Cu2+ + 2e- = Cu
33.(8分)甲、乙、丙、丁为4种单质,其中甲、乙、丙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态;丁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金属。甲、乙、丙、丁分别点燃生成X、Y、Z、W 4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甲 + 丙 X 甲 + 丁
Y 丙 + 乙
Z 丁 + 乙
W
常温下X是无色液体,Y是黑色固体。丙在乙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丁在乙中燃烧生成
棕黄色的烟,W的水溶液呈黄色。
试回答:
(1)已知丙和乙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丙单质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乙单质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Q2 kJ,破坏1mol Z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Q3 kJ。试比较Q1 + Q2 > Q3 ( 填“ < ”、“>”或“=” )。
(2)X的化学键类型为 共价键 ,丙原子和乙原子结合形成分子趋势的原因为
丙原子(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还缺少1个电子就达到了最外层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乙原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也还缺少1个电子便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两者共用一对电子对,彼此达到稳定结构(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3)写出丁加入到W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 + Fe == 3Fe2+ 。
(4)气体丙在甲中完全燃烧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 + O2 == 2H2O
七、计算题(5分)
34.在合成氨时,将1体积氮气和3体积氢气混合后通过合成塔中的催化剂,若从塔中导出的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2%,求N2和H2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解析:设有x体积氮气转化为氨气,则:
N2
+ 3H2 2NH3
起始体积 1 3 0
转化 x 3x 2x
导出气体(1-x) 3-3x 2x
由题意得:2x/(4-2 x)=12%
解得:x =0.78 所以 N2 22% , H2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