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5-11 0:30:50下载本试卷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化 学 试 题     2008.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o 59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油炸虾条、薯片等挤压易碎的食品不宜采用真空包装,一般在包装袋中充入某种气体防止食品被直接挤压。你认为下列气体中不宜充入包装袋的是

A. 氮气        B. 空气        C. 氯气        D. 氩气

2. 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 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 苹果汁含有Cu2+

C. 苹果汁含有OH-                 D. 苹果汁含有Na+

3. 下列贮存化学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B. 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 烧碱溶液放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D. 用做感光材料的溴化银贮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的摩尔质量是1g·mol-1

B. 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目一定相同

C. 一个CO2分子的质量是44g

D.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5. 下列过程没有起到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 N2与O2反应生成NO

B.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C.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6.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 BaCl2溶液                      B. FeCl3溶液

C. FeCl2溶液                      D. Fe(NO3)3溶液

7. 在含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固体,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

A. Na+             B. Al3+             C. Fe3+             D. Fe2+

8. 钠与水反应可能出现如下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入水中 ③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响声 ⑥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9. Mg、Al、Fe三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24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 11.2L,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

A. Fe              B. Mg             C. Al              D. 无法判断

10. 下列物质的分类方法恰当的是

序号

氧化物

A

熟石灰

氯酸钾

生石灰

蓝矾

B

生石灰

次氯酸

纯碱

苏打

C

过氧化钠

盐酸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铁

D

氧化钠

硫酸

烧碱

纯碱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 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

B. 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

C. 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

D. 取固体试样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12.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1L 1 mol· 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的个数为2NA

B. 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1.7g氨气所含分子数目为0.1NA

13.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浓H2SO4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B. 用氨气做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性质

C. 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OH

D. 鉴定SO42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H2SO4:Ba2++SO42-=BaSO4

B.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2Fe3++Cu=2Fe2++Cu2+

C. 由石灰石制CO2:CO32-+2H+=CO2↑+H2O

D.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l和Cl-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含有氯元素的物质都呈黄绿色,均有毒

C.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D.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H2,此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H+、Mg2+、NO3-、Ba2+             B. K+、SO42-、HCO3-、Na+

C. Ba2+、NO3-、Cl-、OH-             D. H+、SO42-、Cl-、Na+

17. 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吸水性

B. 露置于空气中都能形成白雾

C.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D. 在空气中长期露置,溶液质量均减轻

18.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2AlN+3C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C是还原剂,N2是氧化剂

B. 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因为具有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能,所以氮化铝属于金属材料

D. 合成氮化铝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19. 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可用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与溶液

B. 豆浆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

C. 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通电时胶体微粒向直流电源正极移动

D. 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0. 在通常条件下,NO2和SO2可以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NO和SO3。现将炭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炭跟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反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中溶液的酸性减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21. (4分)物质氰(CN)2、硫氰(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故称它们为类卤化合物。它们可以生成酸和盐(见下表,表中X代表F、Cl、Br或I)。

卤素

硫氰

单质

X2

(CN)2

(SCN)2

(OCN)2

HX

HCN

HOCN

KX

KCN

KSCN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上表中①、②、③空格处应分别填写            

(2)(C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 (6分) 5.5g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温度不变,压强变为202kPa ,则体积变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H3和H2S气体的质量比是   ;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NH3和H2S气体的体积比是   ;同质量的NH3和H2S气体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若NH3和H2S所含氢原子个数相等,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 (8分)已知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

试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E  

(2)写出由B和C反应生成A,由F的浓溶液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B+C→A                    

F(浓)→C                     

(3)写出D和F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4. (7分)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耀眼的白光”,实验时还观察到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又已知Al、Fe2O3、Al2O3、Fe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Fe2O3

Al2O3

Fe

熔点/℃

660

1462

2054

1535

沸点/℃

2467

----

2980

2750

(1)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你通过上表数据分析此结论是否合理?答   (填“合理”或“不合理”);

(2)实验室欲溶解此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  (填字母标号);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稀硝酸       D. NaOH溶液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填写下列表格:

所用试剂

实验操作及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5. (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开展一次以化学为主体的活动,确定的课题是“研究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根据小组成员的推测,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O2、SO2,为了验证推测,小组讨论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a中A瓶溶液退色,C瓶溶液不退色。

则A瓶溶液的作用         ,C瓶溶液的作用               ;

(2)装置b中所加的液体是     ,装置b可验证的产物是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两套不同的装置:

甲的装置顺序:c b a  乙的装置顺序:c a b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甲”或“乙”)       。

26. (10分)某同学要配制1.0mol·L-1的NaOH溶液,提供的仪器有①容量瓶(250mL) ②玻璃棒 ③托盘天平(配砝码和镊子) ④药匙 ⑤胶头滴管 ⑥量筒 ⑦烧杯 ⑧漏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配制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填序号);

(2)由题意可知,你应该称取固体NaOH  g,如果由于称量的时间过长,你所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与要求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在配制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使用玻璃棒,试说明其用途              

                                        ;

(4)用上述浓度的NaOH溶液500mL,与1.0mol·L-1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需硫酸的体积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7.(4分)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Cl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1)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序号);

A. 只有还原性                     B. 还原性和酸性

C. 只有氧化性                     D. 氧化性和酸性

(2)产生0.1mol Cl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28.(6分)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成无水CoCl2,故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反应过程如下:

CoCl2+xH2O       CoCl2·xH2O

现有无水CoCl265g,吸水后变成CoCl2·xH2O 119g。

请计算:

(1)无水CoCl2的物质的量;

(2)x的值。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 每小题若有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 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评分标准参照试题)

一、(共20分)

1.C 2.A  3.B 4.D 5.C  6.B 7.B 8.C  9.A 10.D

二、(共30分)

11.B 12.AD 13.A 4.BD 15.D 16.CD 17.C 18.AB 19.C  20.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共25分)

 21. (4分)

(1)①氧氰 ②HSCN ③KOCN(每空1分,共3分)

(2)(CN)2+H2O=HCN+HCNO(1分)

22. (6分)

2.8L  1.4L  1∶2  2∶1  3∶1  2∶3(每空1分,共6分)

23. (8分)

(1) S(1分) SO3(1分)

(2) 2H2S+SO2=3S+2H2O (2分)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分)

(3) FeS+2H+=2Fe2++H2S↑(2分)

24. (7分)

(1)合理(1分)

(2)B(2分)

(3)NaOH溶液(1分)

   取适量块状熔融物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有气体产生 (1分)

2Al+2NaOH+6H2O=2Na[Al(OH)4]+3H2↑(2分)

四、(共15分)

25. (5分)

(1) 验证SO2的存在;检验SO2是否已除尽

(2) 澄清石灰水,CO2气体

(3)乙(每空1分)

26.(10分)

(1)①②⑤⑥⑦(4分,全对得4分;错选一个、漏选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6}选与不选均可)

(2)10.0(1分);   偏小(1分)

(3)玻璃棒在溶解固体时,起搅拌、加速溶解作用(1分);

玻璃棒在转移溶液时,起引流作用(1分)

(4)250mL(2分)

五、(共10分)

27. (4分)(1) B (2分) (2)0.2 (1分) 0.2 (1分)

28.(6分)

(1)n(CoCl2) = = = 0.5mol(2分)

(2)n(CoCl2·xH2O)=n(CoCl2)=0.5mol

M(CoCl2·xH2O)= = = 238g·mol-1(2分)

Mr(CoCl2·xH2O)=238

x=6(2分)

(量纲不规范者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