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侯召兵
相对原子质量:Cl:35.5 Mg:24 Al:27 Cu:64 K:39
Na:23 C:12 O:16 H:1 S: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想一想: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
A.75%的酒精溶液 B.硝酸钠 C.Fe(OH)3胶体 D.豆浆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B.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C.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3.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4、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NaAlO2 ⑤(NH4)2CO3 ⑥Al
A.②③ B.②③⑥ C.①②③⑤⑥ D.全部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钠与水反应:2Na+2H20=2Na++OH-+H2 ↑
B.钠与CuS04溶液反应:2Na+Cu2+ == Cu↓+2Na+
C.NaHC0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2H+==H2O+CO2↑
D.NaOH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HCO3-+OH-==CO32-+H20
6、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p(Ne)>p(H2) >p(O2) B、p(O2) >p(Ne)>p(H2)
C、p(H2)>p(O2) >p(Ne ) D、p(H2)>p(Ne)>p(O2)
7.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8、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 + Fe2+ = Fe3++ Ce3+ ,Sn2+ + 2Fe3+ =2 Fe2++ Sn4+ 。由此可以确定Fe2+、Ce3+、Sn2+ 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Sn2+ 、Fe2+、Ce3+ B.Sn2+ 、Ce3+ 、Fe2+
C.Ce3+、Fe2+、Sn2+ D.Fe2+、Sn2+ 、Ce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nm B、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nm
C、胶体微粒不可以通过滤纸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
10、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B. 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C. 质量相同时,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快慢:碳酸钠<碳酸氢钠
D. 物质的量相同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碳酸钠<碳酸氢钠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3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无论是常温,还是燃烧,都失去NA个电子
B.203gMgCl2·6H2O晶体中含有的Mg2+离子不足NA个
C.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3、往1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得3.9g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是 ( )
A、150mL B、200mL C、300mL D、350mL
14.将5.6L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 ( )
A.3.8g B.4.8g C.5.4g D.6.6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5、(8分)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人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1) 将上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如果反应中转移0.2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反应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①碘水 ②KI溶液 ③淀粉溶液 ④稀硫酸 ⑤AgNO3溶液
16.(6分)有两包白色粉末,只知分别是K2CO3和NaHCO3,请你写出鉴别方法
(1): 。
(2): 。
(3): 。
17.(12分)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0.2 mol/L NaCl(精盐)溶液,
右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有一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NH4+、K+、NO3-、SO42-等离子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 |
第③个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有右图所示的相互关系。据此可知:
⑴在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满足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的要求,一般可溶解两
种常见物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⑶写出第③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14分)
19.(6分) 取1.06g Na2CO3 溶于水配成10 mL 溶液,再往该溶液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15mL并不断搅拌使之反应。
求:(1)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2)该 Na2C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
20.(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2.24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54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9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分)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5分)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B | C | D | C | D | D | C | A | BD | AC | BC | A | AD | C |
15、(8分)(1)1,5,3,3,3,3 (2)1:5 (3)0.12mol(4)② ③ ④
16.(6分) (1) 加热分解法:取两种少许待检粉末于试管中,分别加热,有CO2气体产生的是NaHCO3。
(2)盐酸产气法:取两种少许待检粉末于试管中,同时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mL稀盐酸,产气速度快的是NaHCO3。
(3)焰色反应法:取两种粉末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的是K2CO3 。
17.(12分)
(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溶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混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Ca2++CO32-=CaCO3↓
Ba2++ CO32-=BaCO3↓
(3)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150ml容量瓶
18.(12分)(1)Fe3+、Fe2+、Cu2+、NH4+;
(2)KAl(SO4)2(或KAl(SO4)2·12H2O) MgSO4 (3)Mg2++2OH-=Mg(OH)2↓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如写两个,其中一个是Al3++4OH-=AlO2-+2H2O酌情扣分)
19.(6分)(1) CO32-+H+==HCO3— H+ + HCO3—== H2O + CO2↑
(2)1 mol/L (3) 0.112L
20.(8分)
(1)① 2Na + 2H2O == 2NaOH + H2↑
② Na2O + H2O == 2NaOH
③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
(2)n (Al)=0.54g÷27 g·mol 一l=0.02 mol
根据反应③ 可得由铝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n ( NaOH ) =0.02 mol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H2)=0.03mol
那么由金属钠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 (H2)=2.24L/22.4L·mol 一l -0.03 mol = 0. 07 mol
根据反应① 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n (Na)=2×0.07 mol = 0.14mol
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n (NaOH)= 2.0 L×0.09mol·L一= 0.18mol
所以溶液中Na+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
n (Na+)= 0.18 mol + 0.02 mol = 0.2 mol
n (Na2O)= (0.2 mol-0.14 mol)/2= 0.03 mol
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