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A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填入本大题后表格,每小题4分,共56分)
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 ①四氯化碳 ②汽油 ③酒精
A.只有① B.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3.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定容时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到标线
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班别 学号 姓名 成绩
8.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11.7g Na2O2中氧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6.72L CO B.6.6g CO2 C.8 g SO3 D.9.6g H2SO4
9.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浓度之比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 /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11.现有三组溶液:①含有水份的植物油中除去水份 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 B.CH4 C.CO2 D.SO2
13.欲配制100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 将14.2 g Na2SO4 溶于100ml水中
② 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 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4.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冰冻法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44分)
15.(8分)下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① 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
;
②
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
;
③ 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 ,
其作用是: 。
16.(6分)分液是实验室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
(1)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液体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2)某学生在一次分液操作中无法知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哪一层是有机层,哪一层是水层,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帮他鉴别出来,写出有关步骤及判断依据: 。
17.(9分)某白色粉末A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进行下列实验:
(1)白色粉末溶解在水中,得到蓝色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
(2)在其中一份蓝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溶液B,恰好沉淀完全,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蓝色溶液;
(3)在另一份蓝色溶液中加入适量C溶液,恰好沉淀完全,过滤,得到蓝色沉淀和纯净的硝酸钾溶液。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A B C
18.(10分)请按要求填空:
(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 g Na2CO3固体配制0.100 mol·L-1Na2CO3溶液100 mL,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量筒之外,还有: 。
(2)已知KNO3、KCl的溶解度如下: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KCl | 31.0 | 34.0 | 37.0 | 40.0 | 42.0 | 45.5 |
现有KNO3和KCl混合物,按如下程序分离,请在[ ]中写出分离方法,在( )中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19.(11分)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式量为250),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1g /cm3,求:
① 该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② 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 取出20.0 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A卷)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4×4=56分)
1.A 2.B 3.BD 4.CD 5.A 6.C 7.AD 8.BC
9.B 10.CD 11.C 12.B 13.B 14.BD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5.① 防止暴沸;② 兼起冷却气体的作用;③ 冰(冷)水,冷却气体(每空2分)
16.(1)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2分)
(2)轻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放出少量下层液体于一支干净的小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见到有分层现象,则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是有机层,反之则是水层。(4分)
17.A: CuSO4 B: Ba(NO3)2 C: KOH (每个3分)
18.(1)100 mL 容量瓶 玻璃棒 胶头滴管
(2)溶解,蒸发浓缩,过滤,冷却、过滤。KCl、KNO3(每个1分)
19.① 0.100 mol(3分) ② 1.51 mol /L(4分) ③ 30.2 ml(4分)(要规范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