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4-5-11 0:30:59下载本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请注意:①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1—2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8页)。

②答题时,把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第3页选择题答题栏内,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

直接写在试题的有关空白处。

③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的相对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 35.5  K: 39

I (选择题 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4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        B

(A) kg        (B) mol         (C) L          (D) g·mol-1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用金属单质与氯气反应制得的是   C  

  (A) ZnCl2       (B) CaCl2       (C) FeCl2        (D) FeCl3

3.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可用于杀菌消毒              (B) 它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

  (C) 可用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D) 工业上常用氯气和消石灰制得

4.金属在空气中长久放置,最后变成一种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  B

(A) NaOH      (B)  Na2CO3      (C)  Na2O        (D) Na2O2

5.在同温同压下,1 mol H2 与10g Cl2 的体积关系为  A

(A) H2>Cl2      (B) H2 < Cl2      (C)  H2 = Cl2       (D) 不能确定

6.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A)  还原性:  Na>K            (B) 离子半径: Na>K

(C)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D) 熔点:   Na<K

7.在氯水中加入KI溶液后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B

(A) 液体呈现红色              (B) 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C) 液体分两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D) 液体分两层,上下均为紫红色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D

(A) 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铜和盐酸

(C)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D) 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中含NA个氢原子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1mol Cl2与金属Na完全反应,可以得到2NA个电子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

(A) Na+、K+、I-、HCO3-           (B) Mg2+、Na+、ClO-、I-

(C) K+、Cu2+、Cl-、SO42-          (D) Mg2+、Ca2+、Cl-、CO32-

11.为实现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溶液中IO3可以与I发生如下的反应:

IO3+5 I+6H=3I2+3H2O

据此反应,可用试剂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试验,证明在食盐在存在着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自来水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碘化钾淀粉试纸 ④淀粉 ⑤蔗糖 ⑥食醋 ⑦白酒。进行上叙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B

(A) ①③  (B) 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④⑤⑦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试 卷 总 得 分 栏(由教师填写)

题 号

总 成 绩

得 分

选择题答题栏(由学生自己填写)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 案

II卷(非选择题 56分)

注意事项:1. 第II卷共6页,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二、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2.(6分)氟、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原子都容易________电子,都是活泼的________________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___,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___________,其单质的氧化性依次__________。

13.(4分)配制250mL 0.5mol/L NaOH溶液,在下列仪器:A 托盘天平 B 量筒 C烧杯 D 玻璃棒 E 漏斗F 500mL容量瓶 G 药匙 H 250mL容量瓶 I 胶头滴管 J 坩埚 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         

14.(5分)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15.(9分)在如下反应:MnO2 + 4HCl = MnCl2 + H2O + Cl2↑中,浓 HCl做___________剂,其中的_______元素被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MnO2做___________剂,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若有7.1gCl2生成,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请在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得分

评卷人

三、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16.(5分)在烧杯中加入水和煤油(密度:0.85 g/cm3)各50 mL,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后将一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

(1)观察到的有关钠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  

(A) 钠在水层中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煤油层中没有明显现象

(C) 钠在煤油的液面上四处游动

(D) 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四处游动并有在煤油层中上、下跳动的现象

(2)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断:反应完毕后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结果是_______

(A) 温度升高  (B) 温度降低  (C) 温度不变

若仅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可对该化学反应做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有四种化合物W、X、Y、Z,它们的焰色均呈黄色,且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转化关系:

   W X+H2O+CO2↑    Z+CO2 X+O2

   Z+H2O Y+O2↑     X+Ca(OH)2 Y+CaCO3

根据以上反应判断W、X、Y、Z的化学式:

  W       Y         Z       

18.(6分)在失去标签的盛有AgNO3、HBr、Na2CO3、和CaCl2四种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上分别贴有A、B、C、D标号,它们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A

B

C

D

A

无色气体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B

无色气体

无明显现象

淡黄色沉淀

C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D

白色沉淀

淡黄色沉淀

白色沉淀


则A为        ;B为         ;C为      

19.(9分)某同学设计了实验,要用如下的仪器和试剂证明使色素褪色的物质究竟是不是Cl2

aA

 

g

 

j

 

b

 

c

 

e

 

h

 

d

 

i

 

f

 

A

 

C

 

B

 

D

 

F

 

E

 

湿红色布条

 

干红色布条

 

烧碱溶液

 

 

浓硫酸

 



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2)A装置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D装置的作用是             E装置的作用是               

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            ,B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得分

评卷人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6分

20.(3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635mL的水(密度为1 g/cm)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g/cm3

求:(1)该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取这种盐酸10mL,稀释到1.18L,所得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1.(3分)将50L(标况,下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一足量Na2O2的装置(设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后气体体积为45L。

求:(1) 在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

    (2) 参加反应的Na2O2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