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化学第六章总复习

2014-5-11 0:30:59下载本试卷

高一化学第六章总复习

一、氧族元素

[例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并用原子结构知识加以解释。

[例2]含有硒(Se)的保键品已进入市场,已知该元素与氧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

B.单质Se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比硫大,比溴小

D.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比溴强,比O3

[例3]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①高锰酸钾热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②硝酸铵热分解

2NH4NO34H2O+2N2↑+O2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O2

④二氧化氮热分解2NO22NO+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

[例4]臭氧(O3)是一种有点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它具有比氧气更强的氧化性。臭氧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反应中有氧气产生,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例5]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

A.Na2O2+HCl——H2O2+NaCl

B.Ag2O+H2O2——Ag+O2+H2O

C.H2O2H2O+O2

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3)H2O2体现弱酸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其理由为                           

二、二氧化硫

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完成下列反应

SO2+H2O­—→

SO2+CaO—→

SO2+NaOH

SO2+Ca(OH)2—→

SO2+Na2SO3+H2O—→

说明:SO2气体类似于CO2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入足量SO2后,浑浊又变澄清。

思考:(1)在煤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用以消除SO2的污染,其原因是:                                  

(2)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其原因是       

2.氧化性、还原性

(SO3、SO32等)

a.SO2在常温下能氧化H2S气体 SO2+2H2S====3S+2H2O

b.SO2气体能使卤水褪色 SO2+X2+2H2O====H2SO4+2HX(X2=Cl2、Br2、I2

c.SO2气体能使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d.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BaSO4沉淀生成。这是由于酸性溶液中的NO3有较强氧化性,把SO2氧化成SO42进而生成BaSO4沉淀。

e.SO2能被催化氧化成SO3

2SO2+O2       2SO3

思考:(1)在SO2+2H2S====3S+2H2O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是    

(2)2 mol SO2跟1 mol O2充分反应,能否生成2 mol SO3?

3.漂白性(暂时)

常用品红溶液来鉴别SO2气体。

思考:(1)把SO2气体和Cl2气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各自有何变化?现象相同吗?

(2)把Cl2、SO2混合在一起通入有色溶液中,漂白能力会增强吗?

污染

1.二氧化硫有毒,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     

2.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后果是形成酸雨。酸雨是指          ;正常雨水的pH约为  ,正常雨水也呈   性,这是因为       

3.酸雨中的酸主要有硫酸和硝酸,酸雨的危害主要有                。导致酸雨形成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亚硫酸、亚硫酸盐及三氧化硫

1.亚硫酸:二元弱酸;不稳定易分解;具有酸的通性;有较弱的氧化性,有较强的还原性;有暂时漂白性。

完成下列反应:

H2SO3

H2SO3+H2S—→

H2SO3+O2—→

H2SO3+Br2+H2O—→

H2SO3+NaOH—→

2.亚硫酸盐(SO32):具有盐的通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完成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SO32+H—→

SO32+O2—→

3.三氧化硫:一种无色固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3+H2O—→

SO3+OH—→

思考:结合以上反应,对比+4价硫中的SO2、H2SO3、SO32还原性的强弱。

[例1]把单质硫和强碱(如NaOH)溶液加热至沸,反应后,硫转化为S2和SO,则反应的S和生成的S2和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1           B.3∶2∶1          C.3∶1∶2     D.4∶1∶3

[例2]据下列四个反应:(1)H2S+I2====2H+2I+S↓;(2)H2SO3+2H2S====3S↓+3H2O;(3)2I+Br2====I2+2Br;(4)H2SO3+I2+H2O====4H+2I+SO;确定Br、I、H2S、H2SO3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2S>H2SO3>I>Br                      B.Br>I>H2SO3>H2S

C.H2S>I>Br>H2SO3                                 D.I>Br>H2S>H2SO3

[例3]在标准状况下,750 mL含O3的O2,其中的O3若完全分解,其体积变为780 mL(标准状况),若将该含有O3的O2 1 L,通入适量的KI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KI+O3+H2O====2KOH+I2+O2↑,则析出I2的质量为(  )

A.0.68 g             B.0.81 g            C.0.91 g            D.0.21 g

[例4]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少量的臭氧和氧原子,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光中有害的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然而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物中氮的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O+NO2====NO+O2,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总反应式为                   。由此可见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       作用。

[练习1]SO2和Cl2都具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此时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练习2]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练习3]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       B.25%           C.30%                D.35%

[练习4]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数据如下: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简答:

(1)放置时,雨水样品pH变化的主要原因。

(2)pH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练习5]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对比①和②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2、ClO、SO42按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         

三、硫酸

(一)稀硫酸

稀硫酸是强电解质,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SO

完成下列反应,是离子反应的请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Fe+H2SO4

CuO+H2SO4

Fe2O3+H2SO4

BaCl2+H2SO4

Ba(OH)2+H2SO4

Na2CO3+H2SO4

FeS+H2SO4

Na2SO3+H2SO4

NH3·H2O+H2SO4

Ca3(PO4)2+H2SO4

小结:酸的通性实质是H的性质。

(二)浓硫酸

1.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         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若其密度为 1.84 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硫酸是一种高沸点   挥发的   酸,   于水,能以    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思考:(1)稀释浓硫酸应特别注意:①              ;②                     。浓硫酸与其他液体相互混合时也一定要注意上述两点。

微热

 
(2)实验室制取HCl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Cl(s)+H2SO4(浓)======NaHSO4+HCl↑,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________性质。

2.特性

①吸水性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   ,密度将   ,浓度   ,体积   。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利用这一性质在实验室里硫酸常用来    

浓硫酸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还可吸收混在气体中的水蒸气、混在固体中的湿存水、结晶水合物中的部分结晶水。

 思考:(1)若将一瓶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简述原因。

(3)实验室常用浓盐酸跟浓硫酸混合来快速简易制取HCl气体,请简述原因。

②脱水性

浓硫酸

 
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

(蔗糖)

 
如:C12H22O11     12C+11H2O

说明:有机物被浓H2SO4脱去水并不一定都生成碳。

思考:(1)将浓H2SO4滴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上,可能发生什么现象?

③强氧化性

A.跟金属反应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       等金属钝化。

b.加热时,浓H2SO4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完成下列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u+H2SO4(浓)   

Fe+H2SO4(浓)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       

思考: (1)金属与浓硫酸反应为什么不放出H2?

(2)在实验(6—5)中,浸有碱液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3)2 mol浓硫酸跟足量金属铜反应能生成 1 mol SO2吗?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源于+6价硫,在稀H2SO4中也有+6价硫,为什么稀H2SO4跟金属反应都放出H2?

B.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H2SO4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类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氧化性。写出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

                                      

                                      

                                      

说明:(1)S被浓H2SO4氧化,只能变成+4价而不会变成+6价(为什么?)

(2)C、S、P等非金属单质被氧化成氧化物还是含氧酸,取决于含氧酸的稳定性。如H2CO3、H2SO3遇热均易分解,而H3PO4却很稳定。

思考:(1)把炽热的木炭投入热浓H2SO4中会放出气体,怎样检验生成了SO2和CO2气体?

(2)蔗糖与浓H2SO4的脱水实验中,为什么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H2SO4

 
H2S+H2SO4(浓)====S+SO2+2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2HI+H2SO4(浓)===== I2+SO2+2H2O

浓H2SO4还能跟其他还原剂发生反应,在今后将陆续学习。

(三)用途

1.利用其酸性可制磷肥、氮肥,可除锈,可制实用价值较大的硫酸盐等。

具体反应见“稀H2SO4”的性质。

2.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浓H2SO4常用作干燥剂。

3.利用浓H2SO4的脱水性,浓H2SO4常作精炼石油的脱水剂、有机反应的脱水剂等。

4.利用浓H2SO4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常用于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分别向H2SO4、Na2SO4、Na2CO3、Na2SO3、Na3PO4五种溶液中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各产生什么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结:实验室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思考:(1)若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由此判断此溶液中含有SO吗?为什么?

(2)向Na2SO3溶液中先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没有溶解;向Na2SO3溶液中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BaCl2也产生了白色沉淀。

这是为什么?

[例1]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例2]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

足量稀HCl

 

BaCl2溶液

 
方案甲:

试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BaCl2溶液

 

足量稀HCl

 
方案乙:

试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Ba(NO3)2溶液

 

足量稀HNO3

 
方案丙:

试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方案甲                 

方案乙                   

方案丙                   

[例3]浓硫酸具有A.强酸性B.强氧化性C.高沸点、低挥发性,D.脱水性,E.吸水性等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1)用NaCl固体和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  )

(2)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

(3)热的浓硫酸分别与铜片、木炭和硫粉等反应。(  )

(4)浓硫酸干燥H2、O2、Cl2、HCl和SO2等气体。(  )

(5)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

(6)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  )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Br、HI和H2S等气体。(  )

(8)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

[例4]实验证明铜不能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工业上却在废铜屑与热的稀硫酸混合物中,通入空气制硫酸铜溶液。(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铜制备硫酸铜溶液还有什么方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例5]将质量分数为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得到质量分数为q%的硫酸。则下列关于pq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     B.<2     C.=2     D.≥2

[例6](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6—3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装置

图6—3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例7]现有Na2SO3溶液和稀H2SO4两种溶液。

设计一个实验区别它们。所用试剂只有BaCl2溶液,仪器只有试管。试写出鉴别过程和结论。

第七章  总复习

一、碳族元素

思考:(1)为什么碳、硅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

(2)“锡的+4价化合物稳定,铅的+2价化合物稳定”。由此推断SnCl2和PbO2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及变化产物。

(3)C60与金刚石的关系是什么?

二、硅

硅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发生的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2)在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

Si+O2=====SiO2

高温

 
6.工业制法

SiO2+2C======Si+2CO↑

思考:(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碳置换硅跟“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是否矛盾?

(2)列举几例同一主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三、二氧化硅

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高温

 
SiO2是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完成下列反应:

SiO2+CaO======

SiO2+NaOH→ 

高温

 
(2)弱氧化性

SiO2+C   

(3)特性 

SiO2+4HF====SiF4↑+2H2O

氢氟酸用于雕刻玻璃,就是基于此反应。

4.用途

(1)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2)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

(3)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

(4)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思考:(1)为什么实验室不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应用什么样的塞子?实验室能否用玻璃瓶保存氢氟酸?

(2)SiO2不溶于水,由SiO2如何来制取H2SiO3?

四、硅酸、硅酸盐

1.硅酸

 
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

H2SiO3   

H2SiO3+NaOH→

2.硅酸钠 

Na2SiO3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

Na2SiO3+HCl→

Na2SiO3+CO2+H2O→

3.硅酸盐

硅酸及其缩水结合而成的各种酸所对应的盐统称硅酸盐。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很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

表示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把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硅酸钠Na2SiO3            

镁橄榄石Mg2SiO4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       

正长石KAlSi3O8            

思考:如何证实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五、材料概述

[例1]最近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              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例2]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其保存的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编号

试剂

保存方法

理 由

A

固体氢氧化钠

存放在带橡皮塞的广口瓶中

防止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和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接触而变质

B

碳酸钠晶体

存放在干燥密封的广口瓶中

防止风化而碎裂成粉末

C

液溴

存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

防止挥发

D

过氧化钠粉末

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防止吸收水分而变质

[例3]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3和SiO2,要检验是否存在这两种杂质,最好选用

A.水      B.盐酸       C.硫酸       D.烧碱溶液

[例4]有一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

(1)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

(2)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

(3)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

(4)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练习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生铁坩锅      D.陶瓷坩埚

[练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B.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溶液可以得到硅酸

C.在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练习3]已知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根据图转化关系,回答:


(1)A是        ,B是        , D是       

(2)写出①→⑤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是离子反应请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练习4]普通玻璃中Na2SiO3∶CaSiO3∶SiO2= 1∶1∶4 (物质的量之比)

(1)若以aNa2bCaO·mSiO2表示此玻璃的组成, 则abm     

(2)若要制备1000 kg上述玻璃,需要原料各多少千克?共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多少升?

答案:(1)1∶1∶6 (2)221.8 kg  209.2 kg 753.1 kg 9.37×104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