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6分,共72分)
1. 在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6 B. 6:1 C. 1:5 D. 5:1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氨通入醋酸溶液中:CH3COOH+NH3==CH3COONH4
B. 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 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Ba2++H2O+CO2↑
D.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HCO3- +H+==H2O+CO2↑
3.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Ca2+ Na+ NO3- Cl-
B. K+ Ba2+ Cl- NO3-
C. Na+ HCO3- CO32- K+
D. Na+ Cl- K+ MnO42-
4. NaHCO3转化为Na2CO3的途径有哪几种( )
① 加热NaHCO3晶体直至不再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③ 向NaHCO3的水溶液中持续通入CO2。
④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 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 CO 和 CO2 的叙述:
①质量相等 ②密度相等 ③所含分子个数相等 ④所含C原子个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①
6.20ml 浓度为0.05mol/L 的含 Mn+ 的溶液恰好可把15ml浓度为0.1mol/L 的Na2S 溶液中的S2-离子全部沉淀。则n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7.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变小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原子半径 D. 元素最高化合价
8.A B C D E 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 和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 和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他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A B C D E (B)、 C D A B E (C)、 B A D C E (D)、 E C D B A
9.X Y Z都是主族元素。如果Xm+ 和Y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Zn-的半径大于Yn- 的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Z>X>Y B、 X>Y>Z C、 Z>Y>X D、 X>Z>Y
10.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2+ 、B+ 、C3-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B>D>C B、 离子半径C>D>B>A
C、 单质的还原性A>B>D>C D、 离子的还原性A2+>B+>D->C3-
11.若短周期的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A 1 B 3 C 5 D 6
12.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B 和 11B ,硼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0.80,则对硼元素中10B的质量分数判断正确的是( )
A 20% B 略大于20% C 略小于20% D 80%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51分)
1. 1634S2-中质子数为_____,中子数为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质量数为_____ .
2.A元素原子M层上有6个电子,B元素与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1)B元素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
(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 .
3.有A、B、C、D四种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其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A、D次外层都是8个电子,A与D的化合物DA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B有两个电子层,其最高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C2-与Ar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试写出上述各元素的元素符号: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4.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 2mol/L 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
(2)A是_____元素 B是_______元素 D是_________元素.
(3)A、D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易变质。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24分)
为验证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某学生设计实验如下:
方案一:通过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步骤:①将一小粒钠投入到滴加有酚酞的水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将一小段镁放入试管,加入水并滴加几滴酚酞。加热试管至水沸腾。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将一小块铝放入试管,加入水并滴加几滴酚酞。加热试管至水沸腾。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
方案二: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
步骤:①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镁进行PH值检验。得到结论:氢氧化钠为强碱,氢氧化镁为中强碱。
②将一小块铝放入试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至铝片完全反应,向生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振荡。产生白色______沉淀。向该悬浊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沉淀消失,写出沉淀消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消失后,再次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消失,写出沉淀消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记录:氢氧化钠为强碱;氢氧化镁为中强碱;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
四、计算题(不需写计算过程。3分)
1、 0.1mol某元素R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6.72L氢气。等量的R元素的单质与足量的氧气化合,可生成10.2g 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