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0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2N0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2.若20 g密度为d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 g Ca2+,则NO的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2.5d
mol·L-1 D.1.25d
mol·L-1
3.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的摩尔浓度为
A. B.
C.
D.
4.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离子摩尔浓度为
A.0.20 mol·L-1 B.0.25 mol·L-1 C.0.40 mol·L-1 D.0.50 mol·L-1
5.用10 mL的0.1 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
A.3∶2∶2 B.1∶2∶3 C.1∶3∶3 D.3∶1∶1
6.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
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 (g/100g水) | 11.5 | 15.1 | 19.4 | 22.4 | 37.6 |
A.0~10℃ B.10~20℃ C.20~30℃ D.30~40℃
7.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g,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8.将百分比浓度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
A.c2=c1 B.c2<c1 C.c2>2c1 D.无法确定
9.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L-1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10.在常温下20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H2、b mol O2(a≤4,b≤4,a、b均为正整数),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至原温度时,容器内气体(水蒸气忽略不计)密度最大值可能是
A.5.6 g·L-1 B.9.6 g·L-1 C.11.2g·L-1 D.56 g·L-1
11.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
A.28 B.60 C.32 D.44
1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13.向装有相等体积同浓度稀H2SO4溶液的甲、乙两烧杯中,分别投入m g Mg,m g Zn,反应完全后,发现有一烧杯中仍有金属存留,则各烧杯中原来H2SO4的物质的量的值x为
A.x=m/24 B.m/24>x≥m/65
C.m/24>x>m/65 D.m/65>x>m/24
14.某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28%的苛性钾溶液80 mL,则后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25 mol·L-1 B.4.25 mol·L-1
C.5 mol·L-1 D.7.5 mol·L-1
15.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和HC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A.1∶3 B.2∶1 C.2∶3 D.3∶2
16.某温度下,向一未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20 g无水Na2CO3,或加入50 g Na2CO3·7H2O晶体,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则Na2SO3在此温度时的溶解度为
A.25 g B.75 g C.50 g D.20 g
二、填空题
17.1个12C的质量是A kg,1个Na的质量是B kg,Na的摩尔质量是 。
18.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表示。10 mL A气体能分解生成15 mL O2和10 mL F2(同温同压)。
(1)A的化学式是 ,推断理由是 。
(2)已知A分子中x个氧原子呈…O—O—O…链状排列,则A分子的电子式是 ,A分子的结构式是 。
19.由A、B两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8.6 g,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为8.96 L,已知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摩尔质量之比为14∶1,则A可能是 、 、 ;B 。
20.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混合气体(A的分子量大于B的分子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 ,B为 ,其理由是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百分数为 。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2~3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A.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B.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有: 。
C.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没有进行操作④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
D.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 。
22.用重结晶法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实验中,下面是某学生的实验记录:
干燥坩埚重:A g;W坩埚+晶体=B g;W坩埚+CuSO4=C g
(1)结晶水x的计算公式为 。
(2)若A=5.4 g,W坩埚+晶体=7.9 g;W坩埚+CuSO4=6.8 g,则该生测定的胆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是 ,结果 (填偏大、偏小)
(3)从下列分析中指出发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称量容器时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大于0.1 g)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四、计算题
23.向a mol KAl(SO4)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已加入Ba(OH)2溶液中含b mol溶质,试讨论:当a和b的比值为何值时,产生的沉淀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各是多少?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a与b之比 | 产生的沉淀 | |
分子式 | 物质的量(mol) | |
附本节参考答案:
1.BC 2.C 3.B 4.C 5.C 6.D 7.B 8.C 9.A 10.A 11.A 12.AD 13.B 14.A 15.A 16.D
17. g·mol-1
18.A:O3F2
19.A可能为:N2、CO、C2H4;B是H2
20.A→N2,B→NH3,因为NH3中,因此氨气中混入任何比例的N2,都将使氮和氢的质量比大于14/3
1∶4=20%
21.A:①②③④⑤ B: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C.偏低、偏低;D.宣告实验失败,从头重做;宣告实验失败,从头重做。
22.(1)x=
(2)44% 偏大 (3)AD
23.(1)2KAl(SO4)2+3Ba(OH)2====K2SO4+3BaSO4+2Al(OH)3↓
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
| Al(OH)3、BaSO4 |
|
| Al(OH)3、BaSO4 |
|
| Al(OH)3、BaSO4 | 4a-2b,b |
| Al(OH)3、BaSO4 | 0,2a |